自序 每颗想逃跑的心都是有原因的
“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害怕跟人打交道。”
“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怎么办?”
在Podcast(播客)上开设“脑内探险队”账号已经一年了。起初只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带着“传递正确的精神医学信息,减少世人对精神医学的误解和偏见”这个有点伟大的目标开始。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征集受心理问题所苦的人的故事,但实际上也有点担心,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素未谋面的我们。
不过,咨询室开业没多久,每天就能收到数十封来信,看来我们当初真是杞人忧天了。我们将其中最能引起共鸣或最使人好奇的故事挑出来做成节目,而对于那些未能在节目中提及的案例,也在私下用心地回复。
这些故事主人公的年龄、职业、性别都非常多元。有正在对未来感到茫然的高中生、工作压力很大的上班族,也有因突如其来的恐惧与责任感而感到混乱的新手妈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有些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也有些故事的主人公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才好,因此记挂了很长时间。
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这样?”
来信者大部分是被一些类似的现实问题折磨,才来寻求“脑内探险队”的帮助。有人无论在怎样的关系中都会受伤;也有人即使火烧眉毛了,依然拖拖拉拉不肯把工作完成;更有人脑袋里成天充斥着负面的想法,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每个人都对这样的自己感到厌倦,于是便开始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挥之不去,人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就是这样的怀疑,促使我们开始写这本书。
我们希望帮助大家做好准备,揭露连自己也未察觉的不安,以及不想被别人知道的伤痕。
大部分的人即使知道问题反复出现,他们也不会直面自己的内心,而是选择逃跑。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逃跑。逃避相当于在内心竖起了一道防护网,使自己免受可预料的痛苦伤害,换句话说,就是启动了“防御机制”。虽然也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在这样的防御机制之下承受痛苦、成长进步,但大多数的人会刻意压抑难受的情绪、否定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责怪他人。这样虽能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但绝非根本的解决之道。问题是,防御机制通常会自动启动,如果没有特别注意,我们便会在下意识中习惯它的存在。
寻求“脑内探险队”帮助的来信者,都已经察觉到自己想要逃避的心理,所以才来问我们如何矫正这种心态。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遮蔽真实内心的防护网给拆掉。我们也很用心地向每一个人解释,他们内心的防护网究竟是什么、正处在什么状态。
唯有透彻了解这些遮蔽内心的障碍,我们才能将它们清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轻率地做出判断,有时候又会太过小心翼翼,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给出的建议能够让那些鼓起勇气探索个人创伤的人产生自信。
找出内心的那份不安
越是压抑,创伤就会越严重;越是逃避,不安就会越强烈,最后强烈地反扑。我们深信防御机制能够保护自己,但最终使我们内心崩溃的,可能正是防御机制。还不如直面那些创伤和不安——只要方法得当,反而有机会打开封闭已久的内心。即使真实的自己比想象中的更怯懦、更没有存在感也没关系。只要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本来的样子,就不怕任何外界的攻击。
正是你最想逃避的内心的不安与创伤,造就了现在的你——只要察觉到这点,就能获得认同真实自我的力量。我们认为,发现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反而能够使自己更加坚强。想改变却总是犹豫不决的心态,使你感到烦闷吗?经常产生难以名状的情绪,令你感到精疲力竭吗?一次又一次不知所措地逃离不安与创伤,让你感到厌倦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要开始面对内心的防御机制了。我们会为大家开辟一条路,使大家找到自己内心的防护网,帮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更从容地面对隐藏在防护网之下的不安与创伤——这也是我们“脑内探险队”共同的期待。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逃避
本书探讨的主要是精神医学相关领域,收录了出于不同原因来求诊的五位来访者的故事。主人公包括每次写作到一半就会突然停止创作的编剧、对心爱的孩子总是莫名感到愤怒的母亲、被惊恐障碍困扰的准就业者、因为暴饮暴食而被母亲带来就诊的网络漫画作家、受失眠所苦的整形外科医师。这五位主人公的故事很有代表性,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烦恼。在了解这五位来访者的内心防御机制时,大家或许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反向形成、转移、隔离、投射性认同……听完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会对他们的状态进行定义,以帮助大家诊断自己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就能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吗?不一定。但我们期待你能因此不再彷徨,找到方向,看见改变的曙光,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
改变内心需要足够的时间,过程并不会十分顺利,有时甚至会辛苦到令人想要放弃,但请不要着急,只要好好按照我们为你提供的解决方案一路前行,就终会抵达目的地。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卸下防御机制,变得更加坚强。
好了,到了该听故事的时间了。
下面请听精神科医生娓娓道来的独家真实故事——跟随我们“脑内探险队”,现在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