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发书之前(推荐票200)
晚上,泰勒终于写完了作业,去拉文克劳塔楼把杨意的笔记本还给她。
“劳驾。”他对一个正准备进入拉文克劳休息室的男巫说,“能帮我叫一下意·杨出来吗?我来归还她的魔法史笔记。”
“但凡你回头看一眼,都会发现我已经在你后面站了好一会儿了。”杨意的声音从泰勒的身后传来,“你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了,一起走走吗?”
“好啊。”杨意接过泰勒递过来的魔法史笔记。
“你想去哪吗?”泰勒询问。
“我邀请的时候没有想好去哪吗?”杨意反问。
泰勒没有说话,带着杨意往天文塔走去。
天文塔的最顶层是一个小阁楼,小阁楼没有窗户,湿热的晚风轻轻地吹拂站在上面的学生的脸颊。
“怎么会想着来这里?”杨意问。
“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星星。”泰勒说。
“为什么会想要看星星?”杨意问。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看月亮?”泰勒以问题来回答。
杨意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家了。”
“你在说什么?”泰勒惊讶了起来,“我的意思是看着星星会有写作的灵感啊。”
“好吧,我高估你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了。”刚刚营造的悲伤气氛瞬间破功,杨意说,“说实话,一直以来,我都把你当同胞看的。”
“同胞又是什么意思?”泰勒摸不清头脑。
“比较传统的意思是拥有相同语言文化的人,不过现在意思比较灵活。”杨意解释,“老词,现在不用了。”
气氛尬住了,泰勒摸出了两支酒杯。
“清水如泉。”泰勒用魔杖轮流指着酒杯,晶莹醇厚的葡萄酒出现在了酒杯里。
“你不打算介绍介绍你变出来的这种饮品吗?”杨意熟练地拖起红酒杯的杯托,轻轻摇晃。
“一种麻瓜饮品,我姑妈很喜欢喝。”泰勒说,“看上去你对它了解得更多。”
“为了适应英国的文化,我父母让我接受了半年的贵族礼节培训,结果过来之后才发现,一群十多岁的孩子根本用不上。”杨意说。
“那么你能喝出来这杯酒的具体信息吗?”泰勒好奇地问。
杨意端起杯子,和泰勒碰杯,两个人都抿了一口红酒。
“世界上最贵的红酒之一,罗曼尼·康帝。”杨意闭上眼思索了一番之后说,“练习的时候我只喝过一小口,我不会忘记这个味道。”
“看着贵就买了。”泰勒说,“麻瓜的钱对于巫师生活用处不大,这可真是太遗憾了。”
“你今天怎么会想着喝酒?”杨意问。
“后天我的小说就要发表了,我有点紧张,很怕成绩不好。”泰勒又喝了口酒。
“没事,告诉我书名,我来给你投月票,我还是买了丽痕书店不少书的。”杨意说,她突然反应过来,“不对呀,你不是已经得到了金羽毛笔了吗?你在担心什么啊?”
“以前都是用笔名写的,写的不好就可以换一个笔名,不用担心。”泰勒解释到,“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本名发表小说,一旦没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粉丝量就很难积累起来。月票榜的推出让作家名有了品牌效应,你写过一本好书,大家就会相信你的下一本书也很好。”
“我相信你,你的文笔那么好,不会愁书卖不出去的。”杨意说。
“虽然我对于红酒的了解不多,但是我对卖书还是比较了解的。”泰勒说,“一本书绝对不仅仅是写得好就能卖得好。”
“此话怎讲?”杨意询问。
“从题材就开始了,题材选得不好,这个书怎么都没有人看,就像这本书,虽然每天一更,只写了3万字,但是收藏已经是之前每天三更,20万字的老书的2倍了。”
“你这本书写的是什么题材?”杨意问到。
“冒险小说,最稳妥的题材,只要文笔好就不太可能写崩。”泰勒回答。
“除了题材之外,还有什么要素吗?”
“还有热度。在魔法界,哈利波特就是热度,有哈利波特就一定会有人看。”
“哈利波特知道你要写他嘛?”
“当然是问过他了。”泰勒回答,“花了我100加隆,以后可以随便写。”
“100加隆,这也太多了。”杨意感叹到,“值得吗?”
“以后我的每一个作品的主角都可以叫哈利波特,我已经赚麻了。”泰勒接着说,“除了热度,推荐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买了预言家日报版面最好的地方来写上去,能加的buff都堆上去了,就看读者的反应如何了。”
“一张报纸能塞得下你的小说吗?”杨意问。
“当然塞不下,所以我的小说是连载的。”泰勒回答,“边写边登,还可以紧跟时事。”
“能不能以我为原型设计一个角色?”杨意问,“能参与到你本名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想想就意义深刻。”
“好说。”泰勒说,“但是这一本的角色已经设计死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好角色,下一本书把你加进去。”
“听上去多少有点像在画饼。”杨意怀疑地说。
“第二本书的大纲我已经设计好了,明天把数据完善一下,如果作业布置的不是太多的话这个月底我就可以搞定。”泰勒说。
“你写书这么快?”杨意很惊讶,“你不用写作业的吗?”
“上课写啊,魔法史两节课打字效率可高了。”泰勒解释。
“我的意思是你为什么总能找到可以写的题材。”杨意说。
“作家需要不停的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外出取材。”泰勒说,“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情绪到了,就可以引爆灵感,灵感宣泄到纸上,就变成了流畅的文字……”
“很好奇你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写出的《霸道汤姆爱上我》……”杨意想起了泰勒的代表作。
“想象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掌控经济的是谁,这个人的现状是什么,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这个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寄托,就很容易弄明白这本书是怎么出来的,以及这本书为什么卖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