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改变自我认知开始,跨越你的障碍
简单地说,自我认知其实就是个人对自我了解的程度。我们总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因为自己不会对自己说谎,可自我认知与“诚实”并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我们的自我认知往往会受到个人视角的影响。比如,在阅读这行字时,如果未提及“手脚”二字,你是绝对不会感受到自己的手脚眼下正在做什么的,而在读完这行字时,你肯定会清楚地意识到手脚的存在——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将手脚从潜意识层面提升到了意识层面。
人的意识就如同手电筒一般,照到哪里,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哪里。鉴于潜意识的复杂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就如同漆黑的房间里的一束光,永远也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
自我认知度较高的人并不会比其他人“照亮”得更多,可是却会更熟悉自己,这就如同我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样,哪怕伸手不见五指,你也可大致知道哪个方位有什么东西,而身处一个陌生房间里,你是断然做不到这样的熟悉的。
一个人的一生与其自我认知所形成的逻辑与规律密切相关,了解这些规律,可以解决你的诸多困惑,从而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与方向感。比如,在情感咨询场景中,一个在感情中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可以通过咨询发现自己的焦虑其实在儿时便已有迹可循,且受到与父母关系的影响。于是,他便不再一味地指责与控制自己的伴侣。了解这种逻辑与规律,不仅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同时更能够帮助你克服劣势,并发掘出潜意识层面中不曾被发现的能量。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潜意识中实施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的议题便是,我们要怎样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此加以改进呢?
别将自己的认知固化
认知固化其实来源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在远古时期,人类没有知识经验积累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快速解决——比如,看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大型动物时——往往会立即奔跑以躲避危险。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成了人类思维中的基因:凡是对于生存有帮助的特征,都会在潜意识层面被保留下来。
这种认知固化其实是思维定式的一种表现,它与好奇心相背离,可以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从而节省时间与精力。
比如,在做某一类型的题目时,你做得熟悉了,下一次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你马上便会做;开车速度很快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人,我们马上便会刹车;工作中遇到人手不够的问题时,马上便叫人来参与处理——这种快速反应固然有其优点,然而一旦情境发生变化,它便会妨碍人的思维过程,减少创新出现的概率。
一个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下属反馈人手不足,想要再请一些同事加入该工作时,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表现应该是去判断是否真的是因为人手不足,还是因为某些流程出错,导致效率低下。这种及时的思考恰恰是克服认知固化的关键——不将事情绝对化,不采取一成不变的行动,而是根据是否必要、是否能够做出变化来调整决策。
这便带给了我们克服认知固化的最重要方法,你只需要经常性地问自己一句:“我这样做对吗?”当你询问了自己以后,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下一步要怎样走。若你可以切实地对那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调整,并能够清晰地利用、看到自己的能力,你便会豁然开朗:“只要采用一些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方法,我当然可以完成这些事情!”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观察自己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及的那样,潜意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个体的生存,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潜意识中类似本能的自我保护倾向,因此,不管对错,潜意识都会将它们隐藏、保护起来。生活中,大多数人在评价自我时,都非常善于寻找、夸大自身的优点,而忽略或者不愿意承认那些致命的不足与缺陷。
聆听他人意见为何如此困难?因为这一过程触发的是两种核心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学习与成长的需求、被他人尊重与接受的需求。因此,哪怕是来自他人无关紧要的建议,也可能让你产生被轻视、被威胁的愤怒与焦虑感。
从潜意识上调整这些情绪是接受他人意见的第一步。从彼得·林奇的经验中,我们可以一窥这种情绪调整的重要性。
素有“投机之神”之称的彼得·林奇擅长股市的短线操作,他常常在短期内同时买进卖出数只甚至十几只股票,并从中获得巨额收益,这早已成为他的制胜法宝。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他对自己的思维产生了过度的自信与信赖,在这种情况下,短线操作的战术反而成了他内心的障碍,使其沉迷于自己的做法之中。
这种情况在一次意外中被改变:华尔街证券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而彼得·林奇决定再一次使用低价买入、短线持有与迅速卖出的手段来进行操作。这一次,他同时购入了15只股票,并准备持有60天时间,待价格有上涨趋势时,便全盘抛出。
林奇预想,大约一个月左右股价便会出现上涨,可是,45天以后,他所持有的15只股票竟然全部处于下跌状态——这可是他整个投资股票生涯中从来未曾遇到过的事情。此时的林奇开始着急起来,并做出了一个决定:与其满盘皆输,不如现在就抛掉!虽然这一次没有赚到什么钱,可少赔总比多赔好,总好过让这些股票烂在手里。
就在他正要付诸行动时,他的助手提醒了他:林奇先生,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些股票搁置上一段时间,忘记它们,等到半年以后再看看它们的股价?
这样的做法与林奇的一贯风格极不符合,因为短线投机是他最拿手的,而且,他看不上长线操作,也不想那样做。可林奇的出色就在于此:他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固有观念,采纳了助手的意见。他一直耐心地持有了这批股票长达13个月的时间,最终,在市场回暖后,他凭借这些股票大笔盈利。
由此可见,肯听取他人建议,并愿意去改变内心的一些旧有原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一个人若想真诚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此时,你必须要提醒自己,来自他人的意见与自我尊严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这就需要你从潜意识层面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我做了什么,让事情变得如此糟糕?怎样做才能改善现状?”
永远也别怕做出客观的自我批评
使人生发生改变的第一步在于,意识到“自己一定是有缺憾的”。我们应该让自己产生一种心理变化,并进而改变自我行为,调动全身潜在能量,而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暗示。
当你做错了一件事时,你需要明确地告诉自己:“我错了。”承认错误,同时去寻找原因。虽然这是很简单的三个字,但只要你确确实实地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潜意识便会吸取教训,并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时自动地提醒你要如何去做。因为“我错了”三个字其实就等于你向自己的心灵发送了一个强硬的命令,让它帮助你启动跨越一切障碍的程序。
我们需要意识到,一旦出现了重大错误行为,而个人又拒绝承认,或者直接以“得过且过”的态度来面对时,心灵力量便会顺应我们的潜在需求:“我不想错,而且,我也不能错。”渐渐地,它便会形成一错到底的思维模式,逐渐地麻木我们的理智。因此,客观的自我批评其实是对潜意识的指导,它使从不辨别是非曲直的潜意识与个人的良知、判断力相结合,从而起到更好更正错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只要可以发现错误的根源,我们便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式来更正,跨越那些令人烦恼的障碍。
在开发自我潜能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他人的优点
一个善于看到他人优点并愿意学习借鉴的人,其自身也必然会拥有很多的过人之处。若他在自我观念中认可了别人,他便会认为那是美好的,而潜意识便会因此而充满了积极的期待与向往,并会不自觉地与之靠近,从而令自身在潜移默化中也具备这些优点,这就是他人对自身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这也正是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所做出的选择:当有人问他,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司领导者时,他的答案总是不变的一句话:“向那些优秀的公司管理者学习。”
要知道,唯有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个体才能经常性地对比出自身的缺点,而潜在的进取心与自尊心才会激发自我去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以达到令自我满意的状态。不过,当你实施上述内容时,你也需要意识到:不管是在哲学中还是在心理学领域,自我认知都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因为人很复杂,并且时刻都在变化。这一现实也使自我认知变成了一项维系终生的浩大工程:因此,别抱着“速成”的态度来面对它:唯有缓慢展开,你才能真正地从潜意识层面上改变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