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河南省科协“双决”百名人物纪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记商丘市梁园区科协驻孙福集乡朱大楼村扶贫女干部杨娟

扶贫的日子累不累?回答是肯定的。“看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唯有经历,才会懂得基层工作的不易,融入一个环境,是干好一项工作重要的法宝。在我们的村子里,三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但也让我感到收获颇多,感到幸福。”当记者采访商丘市梁园区科协副主席、驻村扶贫干部杨娟的时候,她如是说。

从科协到驻村扶贫第一线,全面融入成为敲门砖

杨娟是商丘市梁园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2017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她来到了梁园区孙福集乡驻村帮扶点——朱大楼村。提起驻村扶贫的经历,杨娟说:“我们驻村队员赤手空拳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们背后,国家是坚强后盾。能把国家扶贫好政策讲给村民听,能把扶贫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对我来说已经是大事。”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杨娟只能一步步开始,努力把工作思路从科协工作者向一名扶贫干部转型,工作压力不言而喻,如何把工作做好并带领群众更好地发展,成了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驻村之初,第一印象还可以,村容村貌还不错,可是当杨娟和帮扶干部走访完贫困户后,她精神上几乎是崩溃的。因为她要具体帮扶的4户16人,每家基本全是老弱、病残、妇幼,连一个健全劳动力都没有,要想脱贫致富谈何容易。

真情帮扶,在为民解忧中践行初心使命

杨娟负责具体帮扶的4户贫困户,每一户贫困村民家都有她的身影,她带领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详细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因户施策帮贫困户们想办法。

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她了解到村民朱乃军的儿子朱行生患有二级残疾、儿媳王翠翠患有一级残疾,在这种状况下还生育了3个女儿和2个儿子,其中2个儿子是双胞胎,夭折一个,现在4个孩子均由朱行生的姐姐代为抚养。因为朱行生和王翠翠两人无抚养孩子的能力,杨娟与村支书黄洪杰商量怎么解决抚养4个孩子的实际问题,后来与乡政府协调帮助朱乃军家申请孤儿救助金,他们一路申请和找资料证明,终于在不懈努力下,4个孩子都申请到了事实孤儿救助金,现在每个孩子每月可以领取950元的救助金,一直领到18岁。国家救助的这笔钱,不光是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也是在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杨娟驻村后,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摸清民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在疫情期间,为了让贫困户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她多方筹措3500元,帮助村民改建家里老旧厕所,由以前的臭气熏天、苍蝇乱飞的旱厕改成现在的无害化水冲厕所。改建顺利竣工之后,他们看见干净、整洁、卫生的新厕所,高兴极了,一直不停地说感谢。杨娟在3年多的扶贫工作中,一直坚持着一条信念,那就是只有真心帮扶,真心付出,扶贫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才会向着脱贫的目标前进。

转眼间,杨娟在朱大楼村帮扶了三年。三年多来,杨娟始终坚持热情为民服务,足迹遍布乡道田间、百姓家庭。她始终不厌其烦帮助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公益岗、大病救助,给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到信用社查询小额信贷贴息到位情况……这些都是杨娟的日常工作。

充分落实党的政策,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杨娟告诉记者,朱大楼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针对该村主要致贫原因,重点采取了五项帮扶措施:一是让政策应享尽享,譬如协助办理残疾证、慢性病卡、大病救助、公益岗位、孩子营养餐补助、事实孤儿救助金等。二是因户施策,有劳动能力的介绍其转移就业,弱劳动能力的给他们争取公益岗位,想从事养殖业的给他们提供帮扶政策等,以促进增收。根据贫困户家中劳动力情况,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王付良找到外出务工的机会;积极为荣根忠、朱行生和王翠翠申请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当朱大楼村的保洁员。三是动员多年在北京从事蔬菜大棚种植的武建国回村创业,建起15亩大棚,吸纳贫困人口来此务工,每天收入50~60元,年增收5000余元。四是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通过申请资金投入,帮助贫困户解决家中基本问题。为改善贫困户家中以前的棚式厨房,改建为有窗户有门的厨房;为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建家里厕所由以前的旱厕改成无害化厕所;为贫困户改院,硬化院内地面;为改善贫困户用电安全,重新安装电路;为改善贫困户用水条件,找工人挖沟安装管道,使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孩子们开学之际,为他们添置新的学习用品;逢年过节为贫困户送去被子、衣物、米、面、油、月饼、对联等物资。五是贯彻落实省科协扶贫工作部署,成立了由27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梁园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服务团到孙福集乡朱大楼村为贫困户送技术,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经送宝”,发放科技知识宣传手册和脱贫攻坚知识宣传折页等,制定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专家服务团的同志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乡村开展农业科技咨询、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还号召科技专家与贫困村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并努力做好联系协调、跟踪服务、督促指导等工作。

杨娟(左一)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目前朱大楼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补贴已经落实到位,学生的义务教育和各项教育、生活补助都已发放到位;朱大楼村所有贫困户基本医疗、慢性病卡均已到位,住房都有保障。通过以上有力举措,现在1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杨娟(右二)为贫困户打扫家院。

杨娟(右)与贫困户合影。

下一步,杨娟计划将努力动员种植、养殖示范户申请建立合作社,带动外出务工人群和劳动力弱的人群,不出家门就可以创收奔小康。发展特色农业,组织村里没有技术的农民、想要发展特色农业的新型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启产业互相带动、信息共享、示范带动等脱贫模式。同时为迎接好国家扶贫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关工作,将和乡、村干部一起对贫困户档案资料和村级档案逐一查漏补缺,完善细化,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战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朱大楼村工作三年多的日子里,杨娟虽然流了很多汗、跑了很多路,度过了许许多多的不眠之夜,但是她心里明白,自己也有很多的收获。在采访时,每当村民们见到她时,村民们总是伸出大拇指笑呵呵地对着她说:“小杨,你真好。”此时此刻,记者从杨娟灿烂的笑容里,感受到她心里面是幸福的。

(原文刊登于2020年9月18日《河南科技报》B6版 作者:张洪彬、常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