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起源的提问
1856年,一群矿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尼安德特谷发现了奇怪的骸骨,他们将其交给了当时的博物学家福勒特。福勒特和解剖学家沙夫豪森共同对骸骨进行研究后,判断它是在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出现之前,生活在北欧地区的其他种族的化石。1868年,在法国发现了克罗马农人化石,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人类的祖先。
1893年,荷兰的尤金·杜巴斯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发现了爪哇人,这成为证明人类进化的决定性证据。此后,随着大量化石被发现,科学家们相信某个地方一定存在同时具备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化石,并开始在非洲进行发掘工作。
雷蒙德·达特就是秉持这种信念的代表性人物。1924年,达特听说在南非塔翁发现了看似很古老的遗骨,便耐心等待着化石送来。箱子送到了达特的研究室,里面装的是一块石灰岩。在看到的瞬间,达特就认出那是头骨的一部分,并耗费了73天的时间复原头骨。据推测,这块化石为六岁左右小孩的头骨。
这个小孩和幼年黑猩猩面部大小相似,但额头呈圆形突出状,这与黑猩猩的头骨有所不同。他刚长出的臼齿比门齿更大,因此比起黑猩猩,他更接近于人类。达特还在头骨底部发现了更具决定性的线索。头骨上有一个孔,连接脊椎和头骨的神经从中穿过,被称为枕骨大孔。大部分动物的枕骨大孔都在头骨后侧,但这块化石的枕骨大孔却位于底部,这就是化石主人直立行走的证据。不仅如此,化石形成时间已超过100万年,是当时发现的直立行走化石中历史最久远的。达特将这块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他还有个更有名的名字,叫作“塔翁幼儿”。
塔翁幼儿与黑猩猩的头骨比较
塔翁幼儿(也称“汤恩幼儿”)的头骨(左)和黑猩猩头骨(右)相比,额头更高更圆,犬齿不尖锐
这个南方古猿真的是人类的祖先吗?就因为他会直立行走,就是我们的祖先吗?仅凭几百万年前的一块与人类相似的头骨,很难吸引其他科学家的视线,当时的科学家都认为塔翁幼儿只是黑猩猩的头骨,因此并不关心。
过了10多年,塔翁幼儿再次得到关注。1937年,罗伯特·布鲁姆在南非发现了有150万年以上历史的南方古猿头骨。这个化石和塔翁幼儿又有所不同,下颌与臼齿大而坚固,头部上方有像角一样突出的部分。可以看出这块头骨的主人吃的都是像树根一样硬质多纤维的食物,才会有肌肉连接头骨与下颌。这块化石取“坚强”之意,被命名为“南方古猿粗壮种”。
因布鲁姆的发现,塔翁幼儿也再次受到关注。只找到一块化石时,可以称之为偶然,但在相近的地质时期,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两块化石,从科学角度更加令人信服。布鲁姆的发现,终于令人们产生了数百万年前也有与人类相似的生命体用双脚直立行走的想法。
1959年,路易斯·利基与妻子玛丽·利基在东非发现了南方古猿粗壮种的化石。不久后,玛丽·利基又在奥杜威峡谷发现了南方古猿鲍氏种化石。与布鲁姆发现的南方古猿粗壮种相比,这块化石的下颌和臼齿都明显更大(可能是为食用坚果、种子而生),因此有了“剥核桃的人”这一外号。这块化石形成于200万年前,尽管不是人类的直属祖先,但在当时是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化石。塔翁幼儿和南方古猿粗壮种的化石都是在非洲南部被发现的,而“剥核桃的人”是发现于非洲东北部,这一事实也备受世人关注。正是在这以后,研究发现,南方古猿的生活范围是整个非洲。
南方古猿粗壮种
南方古猿粗壮种出土于南非,头骨呈突出状
多亏利基夫妇,东非作为最适合挖掘人类化石的地方为世人所知。自路易斯·利基在东非发现古老的化石后,众多古人类学家便争先恐后地涌往东非大裂谷,乔纳森也是其中一员。
奥杜威峡谷
从亚洲西南部的约旦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有一条因火山活动形成的裂谷,名为东非大裂谷。几千年前,地层断裂形成了许多从数十米到数百米高度不一的峡谷。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如三明治一般层层显露在外,考古人员因此发现了大量化石。
奥杜威峡谷位于东非大裂谷之中,属于高原地带,和现在不同的是,200万年前这里有一条大河。河水中的沙土等慢慢开始堆积,偶尔还有从附近火山飘来的火山灰。某一天,一场大地震导致大地开裂,河水枯竭,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地层露出地面,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由于地震导致地层原封不动地露出,和其他遗址相比,考古学家们在这里能更容易地找到原本埋在地下的东西。
1911年,德国的一位昆虫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有三根脚趾的马骨,由于这种三趾马已经灭绝,又是第一次在非洲被发现,所以奥杜威峡谷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欧洲学界。
发掘出土的露西遗骨
露西的头部比棒球略大,据推测,其身高约为1米,年龄为25 ~ 30岁,应为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