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际高手告诫:会说话走遍天下,不会说话寸步难行
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奠基人戴尔·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取得成功,专业知识只占15%,剩下的85%是口才艺术。”
说话是一门讲究技巧的艺术,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社会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许多职业对口才的艺术性也越来越注重,譬如营销、导游、记者、老师、播音主持等,良好的口才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成为通向成功的一块敲门砖。良好的口才技巧往往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在评判一个人的修养时,最大的倚仗就是这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谈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良好的口才就是他最为得力的竞争砝码。
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时,你的言语谈吐往往能发挥极大的作用——良好的谈吐会让对方对你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差劲的谈吐则会让对方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心生厌恶,从而让你四处碰壁。一言可以成事,一言也可以败事,在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与别人进行交际的现实社会里,掌握不了说话的艺术,你就会寸步难行。
自然,良好的谈吐不仅能让对方对你有个好印象,对于你日后取得成功也会有很大的益处。社会交往中,掌握了高明的口才技巧,你才有可能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对各种场景应付自如,得到别人的重视,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历史上,孔子凭借自己的言语艺术来教导学生;苏秦依靠自己的雄辩征服了六国帝王,最终获得六国相印;张仪到处游说,最终破坏六国联盟;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吴蜀联盟……到了现代,还有孙中山巧言妙解女人,毛泽东笑谈《红与黑》,周恩来巧言答记者等。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们高超的口才技术。
三国时期,曹操的势力渐大,经常对蜀国用兵,并且威胁到了吴国。于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的建议,刘备觉得可行,就将这件事全权交付给了诸葛亮。
刚来到吴国,诸葛亮就遭遇到了吴国一些主张投降官员的唇枪舌剑,诸葛亮就此与他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论辩。
吴国重臣张昭首先发难道:“我听说刘备三次于隆中拜访您,将您奉为军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些人原本以为刘备有了您的辅佐,要复兴汉室应该是指日可待,灭了曹操也是易如反掌。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曹操才刚派出军队,你们蜀国就开始四处逃窜,不敢正面迎敌,现在竟然还要求助我们吴国。从前,听别人说,您自比管仲和乐毅这些贤能的人,那么敢问您,管仲和乐毅这些人的才能就仅限于此吗?”
张昭这番话原本就是想给诸葛亮一个下马威,正合了东吴那些反对派的心思,于是一个个等着看诸葛亮的笑话。
诸葛亮听完了这番话,微微一笑,道:“鸿鹄志在千里,燕雀怎么能够猜得出来呢?我主揭竿起兵的时候,兵士还不到一千人,将领也只有关云长、张翼德和赵子龙三个人。聚集在新野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粮食短缺,人口稀少。但是却先火烧博望坡,再火烧新野县,两场战争将夏侯惇和曹仁的二十万大军杀得军心动乱,即使是管仲、乐毅这些人用兵,结果也就这样吧!至于失去荆州,那是由于我军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诸葛亮顿了一顿,继续道:“就连当初建立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也经常在项羽手下吃败仗,但是垓下一战后,高祖刘邦还不是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韩信乃高祖的得力谋臣,但是也不能保证高祖每战必胜啊。对于关乎国家和人民存亡和安危的事情,应该考虑得周密一点,不能像那些只懂得在君主面前夸夸其谈,仗着自己的一点虚名就到处高谈阔论的人一样,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没有丝毫能耐,这只能引来众人的不屑和耻笑。”
诸葛亮这番辩解和挖苦讽刺之言,将张昭说得没有了反驳之力。然而,虞翻却不死心,高声问道:“如今曹操帐下拥有百万雄兵,近千员英勇善战的将领,况且他现在吞并了荆州,对江南地区虎视眈眈,那么,敢问先生您对曹操怎么看呢?”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回答道:“曹操虽然在战后收服了袁绍、刘表所率领的士兵,但那都是一些乌合之众,纵然被称为百万之师,却也不值得太过担忧。”虞翻不以为然,道:“在与曹军的较量中吃了败仗,主意全无,跑来求救于我们东吴,现在还在这里说什么‘不值得太过担忧’,这不是骗人吗?”
诸葛亮立刻辩驳道:“我们蜀军虽然是一支仁义之师,但是在士兵和马匹的数量上远远少于曹操的军队,我们怎么可能敌得过呢?现在我们退守到夏口这个地方,也是为了等待时机。但是东吴和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你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还有长江作为你们的天然屏障,但是你们中有些人却一再劝说自己的主公向曹军投降,惹来天下人的耻笑。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刘备和这帮人相比,究竟谁更害怕曹操一些呢?”
虞翻被诸葛亮的反问弄得面红耳赤,再也回答不上来,而此后相继还有严峻、陆绩等几个人对诸葛亮发起非难,但是都被诸葛亮驳斥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在这场舌战中,诸葛亮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在为联吴抗曹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将诸葛亮的名声进一步宣扬开去。很明显,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完美的口才技巧。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交往中,拥有良好的口才往往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足以说明口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也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奇妙武器,利用得当了,一张巧嘴也能扭转你的一生,让你在自己的领域里任意驰骋。
楚汉之争结束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于是对有功之臣开始论功行赏,而由于此事关乎子孙后代的万世基业,因此每个人都明争暗斗,而且争了一年都没能决定下来。
在汉高祖刘邦心目中,功劳最大的当属萧何,于是就给萧何封侯,并且封赏了他大片土地。但是,群臣并不这样认为,于是很多人心里有看法,就在背后议论纷纷。
待到封爵授官的事情结束后,大臣们对官位的高低又起了争论,一些官员进谏道:“在战场上,平阳侯曹参前前后后加起来受了七十多次伤,并且他英勇善战,带领自己的部下抢占城池,每战每胜,因此,臣等认为曹参的功劳最大,理应排在首位。”
刘邦之前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已经委屈了一些有功之臣,因此,这时候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但是,他打心眼里还是偏袒萧何。
在刘邦正感为难的时候,被封为关内侯的鄂君开口说道:“大家的看法有失偏颇,虽然曹参气度和战功显赫,但是那也只是一时的功劳。在皇上与项羽对阵的这五年里,经常因为一些原因而四处躲避,每每这时候,萧何都会从关中派遣军队来填补将士的不足。在荥阳我军与楚军对抗的几年内,军中时常断粮,每次也都是萧何多方取道才将粮食运送过来,解除了我军的燃眉之急。而且,皇上好几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避走山东时,也因为有萧何坐镇关中,才能救济皇上,让皇上脱险,萧何所做的这些才是应名垂千古的功劳。现在就算失去了个曹参,对于我们大汉王朝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大汉王朝不一定要靠他才能保存,你们还认为一时间的功劳能够盖得过千秋万世的功绩吗?因此,我认为还应是萧何居首,曹参随后。”
鄂君的这番言论使得原本持不同意见的大臣们一时无言以对,也正中了刘邦的下怀,以致刘邦高兴地连声道:“鄂君这番话完全属实,完全属实啊!”
于是,萧何被列为首位,并且特许进朝堂的时候可以带剑。而鄂君在这场舌战中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刘邦将他封为了安平侯,而且封地也多给了他一倍之多,以致他一生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但是,事情往往也有相反的时候,一言可以成事,一言也可以败事。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些人就是在说话上得罪了别人,给自己招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严重时,也可能将自己的命运断送在舌头上,这就叫作“祸从口出”。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位名叫杨修的人,这个人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语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下令召集工匠建造一个花园。动工前,这些工匠将花园的设计图稿呈给曹操审阅,曹操看了图纸以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这令工匠们很不解,于是有人建议他们去问问杨修。杨修听了工匠的话后道:“丞相的意思是让你们把花园的门设计得大一些,即为‘阔’,我建议你们可以将花园的门这样改一下。”说完,杨修将自己的想法在图纸上演示了一番。
工匠们得到了杨修的指点,按照杨修的建议将方案修改门的宽度,曹操见修改过后的门很合自己的心意,心里很高兴,问道:“你们是如何知道我的心思的?”工匠们恭敬地回答:“这得归功于杨主簿,是他指点我们的。”曹操表面上称赞了杨修,但是内心里却对杨修的敏捷才思非常地嫉恨。
一日,曹操在和杨修一同骑马的路上,经过了曹娥碑。曹操见碑的阴面刻了八个大字,分别为“黄绢、妇幼、外孙、齑臼”,于是问道:“杨主簿,你知道这八个字应如何解吗?”杨修刚准备回答,却听见曹操道:“还是先让我想想。”于是,曹操一路思考,走到三十多里外后,曹操才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道:“你现在说说你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我看看和我想的是不是一样。”于是,杨修立刻答道:“黄绢的意思就是色丝,这两个字合并起来就是‘绝’;妇幼,说的正是少女,合起来就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儿子,于是合起来就是‘好’;齑臼表示受,应理解为‘辞’,因此,这八个字合起来就应该理解为‘绝妙好辞’。这是在赞美曹娥的碑文。”
曹操惊叹着说道:“你的才思比我的要高明多了。”这一句话说得杨修心花怒放,以为自己的回答让曹操满意,而殊不知,正是因为他的这番话为他埋下了隐患。
曹操在平定汉中的时候,接连吃了几次败仗。想要继续发兵,又对马超存着一丝畏惧,而要是收兵回去,又恐被蜀军嘲笑,所以心里拿不定主意。正巧厨房端过来一碗鸡汤,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默不作声。这时,一名下属进来请示曹操夜间使用的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
杨修听说后,就对随行的士兵说道:“你们现在收拾收拾行装,我们要准备回去了。”
随行的士兵感到很讶异,于是问道:“杨主簿您怎么知道魏王要班师回朝了?”
杨修答道:“魏王今夜传下的口令表明他已经决定退兵了。鸡肋,让人吃起来往往没有什么味道,但是丢掉又觉得太可惜,而如今这形势,强行进攻又不能取胜,退兵又深恐遭人笑话,待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还不如趁早回去。魏王应该在这几天之内就会宣布班师回朝了,所以你们早点准备好自己的行装,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杨修的话传到了魏王曹操的耳里,曹操早就嫉恨于杨修敏捷的才思,见这次他又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于是动了杀心,对左右的人佯怒道:“杨修在这时候扰乱军心,拉出去处斩。”可怜的杨修,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
人际交往中,一言可以成事,一言也可以败事。会说话不仅要求你具备完美的口才技巧,也还需要你会审时度势,将话语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在上面的例子中,杨修在说话时没有注意审时度势和揣摩对方的心理,言谈时毫无顾忌,因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显然,这是一种不会说话的表现。那么,在社会交往中除了伶俐的口才,还必须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完美口才不仅需要伶牙俐齿,还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有些情况下需要你的高谈阔论,但是,也有些情况下需要你含蓄内敛。有句话叫作“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文化素养、性格脾气,而且社会地位、年龄威望上也各自不同,这就决定了完美的交际口才必须注意说话的对象,在一些人面前你可以将你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另一些人面前,你也许需要学会在表达上装糊涂,巧妙地避其锋芒。
最后,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或者处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要注意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人际交往中,话语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要掌握了一些说话的技巧,那么你就能凭借着自己完美的口才和敏锐的心思,让自己的人生从此一路绿灯,无论职场还是其他场合都能如鱼得水。
口才技巧
完美的口才不是一种夸夸其谈的炫耀,而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完美的口才不仅能让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你在社交场合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而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具有完美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