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思维看长远
之所以建议中国企业在新全球化阶段往数字化转变,是因为中国能在数字化驱动的新全球化中获得很多机会。例如,原来的全球传统制药行业基本上由几家跨国公司垄断,中国企业不管多努力,都很难突破固有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格局。而生物制药不一样,它具备数字化的特征,不少中国制药企业在此领域已经迎头赶上。生物制药之于传统制药,就好比新能源汽车之于传统燃油汽车,站在新医药的起点上,中国企业就获得了突破的可能性。
中国企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用开阔的眼光看待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毕竟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形态和价值观与我们不甚相同,它们多年形成的软实力不可低估。中国企业要突破软性约束条件,在环保方面也要给自己加码。现在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发电等领域发展,很多传统行业往绿色环保的方向走,在此过程中还诞生了很多新的业态,企业也在慢慢转型,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中,数字化对中国来说是最大的机遇之一。虽然美国发明了数字技术,但是中国将是第一个实现数字化的主要经济体。就像电是欧洲发明的,但美国纽约是第一个实现电气化的城市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原有的东西越发达,人们就越离不开它。比如,美国信用卡行业很发达,其支付方式很难实现数字化。因为美国经济中很多利益关系已经与信用卡深度捆绑,一旦出现新的支付方式,大概率会设置种种措施限制其发展。再如,美国零售业很发达,所以其电子商务很难发展起来。相比美国,中国信用卡支付、传统零售业都没有那么发达,但是现在中国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数字化的水平比美国要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未来将无限接近数字化社会,逐渐形成数字化的文明和思维。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控制”,数字文明以去中心化为理念,主张开放共享、共生共赢,大家都是平等、透明的。这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将赋予中国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抓住数字化和新全球化创造的机会?首先必须要看得更长远。
最近几十年,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国外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如德国的机床、装备、零部件等,美国的飞机、汽车、芯片等。刚开始,很多高科技产品我们无法生产,只能用大量的鞋、服装、袜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期间,纺织品、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中国企业参与水平分工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而且正往价值链的中高端昂首阔步。原来我们只在“微笑曲线”底部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现在已经往研发、营销两头延伸了。
实施数字化以后,我们就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品牌,研发也可以实现新突破。从现在来看,中国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不断往价值链中高端走,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新型产业链顺势形成。很多人只看到过去,却看不到未来,中国外贸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外贸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现在变成了仰赖工程师红利、技术红利等。多年来,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拥有的工程师数量可能比美国、日本、欧盟加起来还要多。
中国外贸现在有天然的数字化优势,但是弱在什么地方?在数字化时代,外贸领域需要更多懂规则、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实际情况是,外贸企业缺少懂大数据的人,大数据企业又缺少懂外贸的人。在各国软实力角逐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多面型人才,比如对贸易、法律、数字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等领域都熟悉的跨学科人才。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但其中又涉及法律等专业知识,贸易数字化也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实际上对外贸企业的要求更高了,身在其中的外贸人可能同时是产业专家、贸易专家和营销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贸企业会“进化”到数字化阶段,用软硬兼施、虚实结合的方式应对全球贸易市场的变化。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都会面临数字化、新全球化、贸易区域化等新形势。但办法总比问题多,不必杞人忧天。我们在提升标准、规则等方面的软实力的同时,更要防止被别人降维打击,办法之一就是尽快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