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产资料:数据的胜利
在传统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而畜力又以牛为代表,牛耕田的图腾常见于国内外文物、古诗文和书画等载体上。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将人类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动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机器取代手工业生产和畜力,机械化的力量称霸全球。过去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以技术变革为支撑,推动人类社会大发展,使人类的财富迅速膨胀。而到了数字文明时期,生产力演变为算法和算力。算法其实是一些逻辑关系,跟硬件和软件都有很大的关系。谁的算力强大,谁就可能在新时代获得超强竞争力。这种新型生产力的能量将超越农业文明之畜力和工业文明之机器力,颠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重塑制度和管理模式,同时为人类创造智能化的生存空间。
在不同的文明形态下,生产资料实际上一直在变。农业文明最看重土地。过去几千年,中国历经数个朝代更迭,围绕土地的争夺及土地制度的修整从未停止。《易经》中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被认为是汉语中“文明”一词的最早出处。后人对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但多多少少都有农耕文明的影子。以农立国的华夏民族,将“田”(土地)视为根基,最早的“文明”也出现在田间。到了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变成了资本,由资本雇用劳动力展开大规模生产。产业或企业的兴起都离不开资本的鼎力相助,比如,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高科技研发和创新中心,除了大量人才的加入,大规模资本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而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管算力有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数据这种基本的生产资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商业世界中,最大的竞争将来自于对数据资源的争夺。那些沉淀巨量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甚至由此斩获重新制定商业规则的资格。未来新的全球化也会以数字化为基础,争夺也将围绕数据展开,包括数据的跨境流动、数据规则等。这与农业文明时期争夺土地以及工业文明时期争夺石油等资源的性质是一样的。
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农业文明时期以村庄的点状分布式为特点,相对比较封闭。以前,隔一个村庄、一座山,方言可能都不一样。更有甚者,隔一条小溪,溪这边的人听不懂溪那边人的话。大家过着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互不连通,最多拿自己种出的东西去附近的集市交换,贸易范围非常有限。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方面,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商道,一度驼铃不息、欣欣向荣,在唐朝达到鼎盛,于宋朝逐渐没落。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但是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并没有走很远,后来甚至中断了。应该说,中国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在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
在中国,农耕思想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重农抑商”曾经主导过多个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导致中国一直没能真正打开工业文明大门的一个因素。一方面没能保住国际贸易通道,特别是错过了世界海上贸易兴盛时期;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没有更多突破,难以主导或深度参与工业变革。
在工业文明时期,生产组织方式是以规模经济为主的专业化分工,主要采取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更集中化、规模化。企业组织架构有科层制、事业部制、职能制等,目的是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时候,工业社会更多的是垂直分工,有些地方出口资源、劳动,有些地方出口工业制成品,有些地方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品,基本上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贸易阵营。只有到了工业文明时期,全球市场才得以形成,国际贸易迎来黄金时代。真正的国际贸易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项重要发明,即集装箱。其实,发明不只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组织方式上。集装箱的发明就是典型的货物组织方式的变革,它适应了规模经济的要求,带来了效率革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巨大进步。
延伸阅读
集装箱颠覆贸易
20世纪50年代,集装箱航运在美国崛起并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人物是出生于1931年的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m McLean)。确切地说,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并不是集装箱的发明者,在集装箱航运开始之前几十年,人们就已经在使用这种货柜。但是,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从自己多年管理卡车运输公司的经验出发,不断寻找和修正削减成本的方法,提供了一套货物处理的新体系,给全球货运行业带来了一场变革。
通过集装箱运输货物,能够大大降低货运成本、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货运效率。集装箱由最初的各种不同设计规格最终走向标准化,又是一次质的飞跃。标准化之后,全球不同的港口以及不同运输公司的船、火车、卡车等,装卸货物都可以实现兼容。因此,集装箱的发明可视为对国际贸易货运方式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改造,加速了全球化分工,推动了全球化的到来。
走到今天,工业文明已与数字文明碰面,面临被改造的命运。数字文明是一种更先进的文明形式,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去中心化,更加开放、透明。表面上看,数字文明时期的组织形式似乎要回到农业文明时期,呈现分布式特点,也有很多个体和节点,但是数字化时代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这体现在数字化时代将这些分散的点都连接起来,而不是回到过去那种封闭的状态。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
数字化时代的组织方式更加合理。这就好比电路,串联时,一盏灯熄灭了,所有灯都会熄灭,而并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再比如动车组,以前火车头只有一个,现在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某一节车厢坏了,并不影响整辆车正常运行。这就是数字化时代新型组织方式的好处。
数字化时代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就是连接。连接是数字文明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最本质的区别。连接之后,所有的人和物都能沉淀数据。人们打破了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沟通更加精准、高效。每一个人都成为数据的一分子,同时又是数据的创造者。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连接起来之后,知识能够实现裂变。数字文明时期的连接将农业文明的分散变为聚合,将工业文明的大规模、集中式生产变成柔性化生产。数字社会中的生产要素看似分散在世界各地,实则都在同一个由数据主导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大家合作举行一场线上音乐会,音乐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万人可以同时在线观看,每个人都围绕着音乐会成为一个点,最后全部被连接起来。而这里的“分工”也并不是工业时代的那种“分工”,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分工,可以实现协同效应。
应该说,连接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它将带来网络协同效应。这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规模效应。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边际成本会递增,这时候规模经济就变成了规模不经济,同时管理成本也会大大提高。而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越多越好,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所以连接之后能产生网络协同效应。工业文明没有考虑到连接和网络协同效应,比如企业做一套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只是为了管理自己的内部人员,并不会跟外部资源连接和协同。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协同效应绝对不是1+1>2。企业之所以要组织团队工作,甚至极少人就能完成的事情也要由团队来做,就是因为团队成员之间能实现协同效应,思想和知识协同之后获得的成果是大为不同的。在数字化时代,你会发现单打独斗根本行不通,很多人为我服务,我也为很多人服务,大家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共生共赢。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曾胜利过,现在到了数据大获全胜的时候。今天我们提出“贸易数字化”,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球化,即“全球买、全球卖”,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另一个是数字化,用数据改造贸易的全产业链条。在数字文明时期,国际贸易也将升级为由连接和协同构造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