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员面试笔试宝典(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 多态的实现机制

多态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代码重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它表示当同一个操作作用在不同的对象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语义,从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操作,3+4用来实现整数相加,而“3”+“4”却实现了字符串的连接。在Java语言中,多态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1)重载(Overload)

重载是指同一个类中有多个同名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有着不同的参数,因此可以在编译的时候就确定到底调用哪个方法,它是一种编译时多态。重载可以被看作一个类中的方法多态性。

(2)重写(Override)

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因此同样的方法会在父类与子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Java语言中,基类的引用变量不仅可以指向基类的实例对象,也可以指向其子类的实例对象。同样,接口的引用变量也可以指向其实现类的实例对象。而程序调用的方法在运行期才动态绑定(绑定指的是将一个方法调用和一个方法主体连接到一起),就是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实例对象的方法,也就是内存里正在运行的那个对象的方法,而不是引用变量的类型中定义的方法。通过这种动态绑定的方法实现了多态。由于只有在运行时才能确定调用哪个方法,因此通过方法重写实现的多态也可以被称为运行时多态。如下例所示:

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上例中,由于子类Derived的f()方法和g()方法与父类Base的方法同名,因此Derived的方法会覆盖Base的方法。在执行Base b = new Derived()语句的时候,会调用Base类的构造函数,而在Base的构造函数中,执行了g()方法,由于Java语言的多态特性,此时会调用子类Derived的g()方法,而非父类Base的g()方法,因此会输出Derived g()。由于实际创建的是Derived类的对象,后面的方法调用都会调用子类Derived的方法。

此外,只有类中的方法才有多态的概念,类中成员变量没有多态的概念。如下例所示:

程序输出结果为:

由此可见,成员变量是无法实现多态的,成员变量的值取父类还是子类并不取决于创建对象的类型,而是取决于定义的变量的类型,这是在编译期间确定的。在上例中,由于b所属的类型为Base,b.i指的是Base类中定义的i,所以程序输出结果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