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羽战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70/44148470/b_44148470.jpg)
第1章 启生
“南山观北客,念与地天同,何来愁绪?浮晃云水过,满纸载西东,一枕寻欢。”
一个人所拥有的世界再丰饶,也要成为过去。但这并不是没有意义,一个个故事会再次诉说曾经。
而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龙羽大陆。
龙羽大陆是个广袤的地方。在这片大地上,存在着包括南国在内的很多个国家。
在南国的边境有座大山,山名绝峰。
在这里人们的印象中,绝峰的峰顶就是这个世界上距离天空,太阳和月亮最近的地方。
不过,并没有实质性的什么证据,这也只是人们口中一代代传下来的。
而且很遗憾,绝峰很高,非常之高。
所以似乎还没有人能够真正去到绝峰峰顶一览其景。
恐怕这座“通天巨山”真和天空一般高也说不定。
绝峰的山脚下,被从前的人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横穿出了两个大洞,直通向山的另一边。
又相传通过深洞,另一边就是无垠的大海,海水化成一个大圆包裹了人们生活的陆地。
但是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人们还不得而知。因为深洞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被堵死了。
虽然一代代的繁衍中也有人尝试过完整的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事实证明,还从未有人成功过。
绝峰太高了,从下往上看去,只到山的小半个身子就已经开始云烟雾绕,叫人看不见里面的场景了,想必即使山身不这么陡峭,也没有人会在,不,能在这里居住。
但是绝峰的山腰上的确有座房子,也只有这么一座。
青石瓦搭筑,下面的人是甭想是能看到了,毕竟人总不能真有千里眼。房子外边还有一菜园子,也围了高高的瓦石,应该是考虑到了木制的栅栏会禁不起这里的潮湿以及狂风。
此时已是龙羽大陆的夜晚,房子的屋内却有灯火闪烁,不过生活在地上的人们自然也是看不到。
灯火中有一面庞十分白皙的年轻人坐在一张小桌前,桌子上是各式各样的诗集,卷书,故事书,小人书。有老的,有新的,不过摆放的却很是整齐。年轻人从其中特意抽出了最新的那本。
看到封面最显眼的群像插画,他先是怔了怔,回过神后用手指缓缓摩挲着一个个人物,却没有着急立马翻开,似乎是在回忆些什么。
闷的久了,自己也忍不住成了故事中的人,活的久了,自己也成了编织故事的人。
不,或许他本身就不能超脱世外,不能超脱一个个故事,所以他也应该有故事,别人的故事之中也允许有他的影子。
再次长出一口气后,年轻人释怀一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灯火通明,大亨城下。
戌时已过大半,现在其他地方已是宵禁的时间,这里的街上却依旧车水马龙,各式的房屋鳞次栉比,红的黄的灯笼高高挂起,宽街的两旁是各式的叫卖,让人看不过来,抬眼望去甚至能看到街巷尽头的酒楼驿馆,整座城池仿佛粲然于白昼,只有天上的星星和街角睡着的驮货马儿才能让人相信现在确实已是深夜了。
“各位客官千万不要错过诗绝穆春秋最新的诗集《声》啊,全城仅此一家,只要五百文,只要五百文。”
在一棵并不起眼也不高大的柳树下,有一书贩和其他商贩一样也在不停叫卖。
尽管他喊得很卖力,但是在人声鼎沸的街市看来却几乎微不可闻。
又过了一会儿,书贩喊累了,坐回小凳上歇息。
卖书赚钱养家糊口,喊累了就歇会再继续,这就是他这种人生活的常态了。
小贩歇息的差不多后,缓了一口气,打开系在腰上的布包,数了数,今儿个一天忙活刚好入账一两银子,刨去成本也能有差不多四百文的收入,可惜最贵的这卷穆春秋老爷子的《声》却没人买,要不还能赚的更多。
眼瞧天色不早,书贩准备收摊回家了,晚上卖书远比白天要难得多。
“斜阳将至,陌上春秋。”
小贩刚把第一批书放进了马背上的书匣里,转头便看到一个黑袍人蹲在摊子前,拿起了一本今天到现在还没开张过的《声》。
这人头戴斗笠,虽然看不清面目,但这八个字——也就是翻开这卷诗集后的第一句诗,无疑是出自黑袍人之口。从声音上来听,黑袍男子似乎并不是本地人,而且年纪也就约莫二十多。
在他后面还站着一个清秀的小孩儿。
小贩见黑袍人好像感兴趣,赶忙凑上前道:“客官好眼力,这本诗集就是诗绝穆春秋大人的最新大作。此诗集名为《声》,现在刚加急抄印好,只需五百文就能买走。也不是小的吹牛,整个大亨城目前就我这一处在兜售,错过了就要等很久喽。”
黑袍男子合上诗集,却并没有放下,而是拿着它徐徐起身道:“可我听说距此街一里外有个觅书亭,里面编册的最精美的《声》也不过五百文。”
书贩一愣,然后讪讪一笑,眼前这个外地黑袍男子显然不好糊弄。既然对方连觅书亭都晓得,他也便没了卖书的心思。
小贩还有些良心,叹了一口气,对着黑袍人说道:“唉,客官有所不知,人家财大气粗的觅书亭能雇很多人抄印诗书。但像我们这些小书贩子,只能倒卖旧书或者找一个字写得不错的书生,付给人家工钱,慢慢抄印,像这本《声》,大名鼎鼎的诗绝之作,为了给它弄得精致些,光纸墨和找书生就花了我四百文,虽然一百文的油水看着也不少,可这是大亨城啊,这里的消费我想客官您也知道,我有家人,需要赚这个钱,还请客官莫怪。”
“觅书亭确实比我这儿要便宜精美,客官现在去的话应该还没关门,过了戌时就要明天了……”
“不必。”黑袍男子打断书贩的话,从怀中掏出半贯钱递过去,“这卷书,我要了。”
书贩看着一大一小离去的身影直直发愣。
……
枕着月光与灯火,刚刚买了诗集的黑袍男子和小孩儿依旧还在繁华之中前行。
“先生,你买这卷书是在可怜那个书贩吗?”稚嫩的声音来自黑袍人旁边的孩童,此时这卷《声》正在清秀小孩的手里。
“也不全是,一来我们要去歇息的驿站在这条街的最里面,如果刚才再去另一边的觅书亭,来回折腾就太晚了,二则虽然不是本人亲笔,但穆老爷子的诗本身可不只值这个银子。”
“那先生,你刚才念的‘斜阳将至,陌上春秋’是什么意思啊?那店家说的诗绝呢,穆春秋又是谁?”
黑袍人揉了揉旁边孩童的小脑袋,“小家伙问题真多,这些啊,等咱们到驿站后再慢慢说。”
……
待小孩睡去已是子时,黑袍人早已卸下黑袍和斗笠,在今夜注定没有人看见的房间里,露出了他那张极为英俊的脸庞。
他看着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棱角分明,眉眼却极为柔和,这是一张容易让人心生亲近的脸。而且此人身材挺拔,看上去很完美。
男子现在身着黑衫靠在窗前,此时驿馆下方附近的摊子都撤了,远处宽街的夜晚生活却仍在持续,熙熙攘攘的人群乐此不疲,天被映照的通亮,和驿馆这边的天色相比如同两个世界。
想必枕着这样微微的嘈杂声而眠能睡得更舒服吧,看着已经熟睡的小孩儿,黑袍人这样想着。
适时一阵春风拍打在他的脸上打断了他的思绪。
“万物归斜阳,春秋听百生。”
却不是诗集上或者是任何地方出现过的诗句。
年轻人轻笑一声,穆老爷子的感悟,这“声”,便是“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