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县域竞争力评价概述
自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持续开展以来,通过对各县(市)横向比较分析和年度纵向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脉络,整理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较高县域的成功经验,分析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而厘清县域发展思路,为全区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并为贫困县脱贫提供现实参考。在《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6)》中,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前10位的县域依次为武鸣县、岑溪市、北流市、东兴市、灵川县、陆川县、桂平市、兴安县、藤县和横县;在《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4)》中,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前10位的县域依次为横县、武鸣县、岑溪市、北流市、东兴市、苍梧县、兴安县、博白县、柳江县和陆川县(见表1-3)。目前来看,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依然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前10位中分别为1个和9个),其中武鸣县、岑溪市、北流市、东兴市、陆川县、兴安县和横县两年的评价结果均居县域综合竞争力前10位,武鸣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表1-3 广西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前10位县域排名变动情况
在《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6)》中,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后10位的县域依次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林县、那坡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凤山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和苍梧县;在《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4)》中,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后10位的县域依次为乐业县、西林县、那坡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东兰县(见表1-4)。总体来看,这些县域全部集中在沿边地区和沿江地区西北部,这些地区多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同时,这些县域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地方资源优势,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表1-4 广西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后10位县域排名变动情况
表1-4 广西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后10位县域排名变动情况-续表
规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等规模性指标。由于县域规模性指标往往取决于县域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因此规模竞争力评价前10位变动不太大。在《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6)》中,桂平市规模竞争力列第1位,平南县进入前10位。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随着新常态的来临,部分县域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好于往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荔浦县、岑溪市、资源县、那坡县和东兴市6个县域跻身前10位,其中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发展竞争力上升最快(见表1-5)。同时,由于2014年和2016年有关质量竞争力的原始数据有了一定调整,关于县域质量竞争力的评价发生一些变化。县域基础竞争力的变化幅度较大,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技术人员增加和移动电话用户增多,但总体来看,对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不大。此外,由于个别县域(如苍梧县)行政区划做出了调整,县域竞争力评价排名下降严重。
表1-5 广西县域竞争力前10位县域排名变动情况
表1-5 广西县域竞争力前10位县域排名变动情况-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