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丁零零,上课啦
支教
——希望之路,体悟生活
金晶
北京林业大学2011级本科生,2012年志愿者
在甘肃省的南端,有这样一个地方:环抱的群山屏退了铁路、工厂的打扰,使之宁静、古朴、与世无争;这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在阡陌间奔跑,在河流里嬉戏。同为“90后”,他们会默默地帮你收拾好房间,用鲜花装点你的门楣,送你精心制作的小礼物。交通不便为这里留下宁静,也带来闭塞;山上原本繁茂的树木在几年之间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赖以生存的白水江下游,被无处存放、处理的生活垃圾严重污染。
这里,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闭塞、贫穷、污染形成一条无形的锁链。教育,或许是解开这条锁链唯一的钥匙。
在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百人计划”活动,每年组织100名大学生深入到地震灾区,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甘肃省文县进行志愿服务,帮助当地孩子了解群山外日新月异的社会,拓展其视野,并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同时,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大学生对贫困人群的关注程度,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7月18日,怀揣着支教梦想的志愿者们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广元的火车,20多个小时的硬座,也不记得是怎样熬过来的了。只记得有游戏,有欢笑,有乘务人员有趣的四川口音,还有对未来10天的憧憬与想象……
20号清晨,我们乘坐的大巴车行驶在蜿蜒于山间的公路上,车子的一边是俊秀的高山,另一边便是汹涌地翻滚前进的江水,文县离我们越来越近。初到文县,便对这儿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交通的相对闭塞使得当地人民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就在小小的几件事情中我们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善良以及他们对我们这批支教大学生的热情。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在第一家小超市里,售货员亲切地建议我们去附近另一家更大货物更全的超市购买物品。而就是在那里,我们碰到了几位文县一中的学生,便带他们一起回到了我们的住处,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和想法。
那天晚上的交流让我感触颇深,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一中的孩子们偶遇穿着志愿者服装的我们时那激动兴奋的神情,他们已经听老师提起过我们很多次,一直苦苦地等我们来;仍记得一个黑黑瘦瘦的孩子特别诚恳地跟我们说他干过好多农活,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苦;仍记得他们的高三生活是每晚12点睡觉,第二天五点起床烧饭。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样每天睡五个小时的学习强度,竟然很有可能无法迈进大学的门槛。
在文县学生们的眼里,我们这群志愿者便是他们的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外面世界的美好,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那一刻,我想要帮助他们的愿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我们告诉学生,如果他们有需要,无论是补课还是交谈,晚上都可以到我们的住处来找我们,只有我们与他们更进一步相处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在和校长老师的初步交流后,真正的支教生活开始了。下午我们一行人怀着些许兴奋些许紧张的心情来到学校,走进了提前已经安排好的班级教室。毕竟是第一回当老师,紧张在所难免,相比学生们那样高的期待,我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给他们带去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我忐忑地迈进教室的那一刹那,出乎意料地听见雷鸣般的掌声,真的如雷鸣般响亮,热情。我很震撼,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他们是那么信任我,不是吗?
短短一个半小时和高三四班同学的相处时间,打乱了我原来为他们梳理知识框架的准备。与他们谈谈各科学习方法,聊聊理想、大学生活,讲述自己高考时的那段经历,时间就很快过去了。我清楚记得,当我一开始问到他们高考的预期成绩与理想的大学时,他们的一脸茫然。或许是对于我的陌生感造成他们一时的拘谨,或许是这个问题太突然以至于他们没有想好如何回答,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是平行班的孩子,可能真的和实验班有差距,但我告诉他们,人生来是没有差距的,而造成差距的原因就在于后天你是否付出了如同他人一般的努力。因此我让每个人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因为目标很重要。放学回到住处,翻阅他们写下的一个个理想,我真的深受感动。只希望他们能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最让我感动的是临下课时班长带头全班唱起《朋友》。是的,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我们可能不能教给他们什么,但这一个半小时,却可以使我们成为朋友。课后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说欢迎他们晚上到我们的住处去辅导功课。他们的欣喜让我觉得这是一群天真质朴的孩子,他们充满对学习的渴望,只是没有机会享受到与同龄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
晚上又有一批孩子过来了。院子里、房间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群群的孩子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听着我们这些“小老师”的教导。直到9:30,我们才送走最后一批。下午两节课、晚上2个多小时,我们的嗓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哑,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快乐。
学生走后,“小老师们”开始备课或是三三两两地交流讨论教学经验方法,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与外界信息接触较少,这里的学生英语基础都相对薄弱,平均分只能在70分左右(满分150分)。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就能使他们的英语成绩有很大的突破,为此我们决定在他们的英语方面多花些心思,例如每天早上早读时带着电脑去给他们放英语听力,以及为他们提高词汇量提供科学的记忆方法等。
支教的生活就这样疲惫而充实:一日三餐,上午备课,下午上课,晚上继续辅导孩子们学习。晚上来我们小院子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这样高强度的上课微有些累,但每当我看到他们清澈而真诚的眼神时,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我爱上了这里的生活,愿意去更加细致地备课,愿意为明天课上的表演而和其他几个老师一起努力地练习舞蹈Nobody,给大家带去欢乐;愿意思考应该怎样激励他们;愿意让这里的孩子透过我们的眼睛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是受欢迎的,看到我们,村民们的脸上全是笑容。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们非常满足。
在闲暇的时候我和同学聊天。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的心情是略带沉重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初中时成绩都是比较好的,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于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不适应,再加上高一高二有些荒废学业,成绩也就一点点下降了,并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当谈及明年的高考,很多人只是无奈地摇摇头——虽然他们身上背负着父辈们的希望,虽然他们很想考上大学,走出去看一看,但在他们面前现实很残酷,加倍的努力却总是事倍功半,或者说当看到不认识几个单词的英语试卷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此时的我,一时语塞,似乎找不出更好的话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只能说出“坚持、努力、不后悔就好”等苍白的语句。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不是很强,有些人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我告诉班长,没有人想学,那就从他做起,带头努力,调动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我发自内心地相信他们一定可以通过努力在高考时收获一个满意的成绩。他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带了这么多天平行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些“普通”的孩子的苦恼——由于成绩不及实验班同学理想,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继而成绩继续下落,如此不断的打击,直至最后失去对高考的希望。他们最需要的,可能是来自老师、来自朋友的一点关爱。我们支教的志愿者,可能能教会他们的东西不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通过我们每个人之口,传递给他们一种信念,让他们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对高考、对未来的希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刻是欢乐的,但更多的是不舍。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小老师”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十多天的相处已经让我们的心在一起了。紧紧抱着几个哭泣不止的学生,手里拿着他们写给我的小纸条,我觉得这次支教我的收获要远远大于我的付出,是文县一中的孩子们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如此宝贵的友谊;因为同样的目的,带着同样的心情,我在这里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明白当代大学生肩上的重担,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像文县这样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需要社会的关注;还有很多很多文县一中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将来十分迷茫。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谈享乐,没有理由再去奢侈和浪费,在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要努力地丰富自己、强大自己,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有实力去援助那些被生活所困、那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充满坎坷的人。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清晨六点将要离开文县,当我们睡眼惺忪地整理着行李准备走出住处时,却发现一中的孩子们早已等在那里了。天色还未亮,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们恋恋不舍的心情。要上车了,眼泪依旧顽强地没有掉下来,现在我竟然觉得有些后悔了。客车缓缓地开动了,看着窗外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挥挥手,再见了……再见,孩子们;再见,文县一中。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能给你们带去一些知识,一点方法,一丝对未来的期许,这于我来说便足够了。
我很幸运参与了这次支教,虽然很苦,虽然很累,可是我依然乐在其中,因为我成长了,我收获了,满怀着累累精神硕果,我回来了,但是实践的精神会依然教导我,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都会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一切,珍惜所拥有的。

课堂进行时

热烈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