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绿水相逢 清澈温暖人心
周泉
北京大学2010级本科生,2012年志愿者
去文县支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上西北的土地,其间惊喜有之,感动有之,忧心亦相伴有之,匆匆15天的行程,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时光却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悠远的,绵长的,生生不息地留下了我的成长,我的记忆,我的生命。
作为一个在平原出生的人,我对山有着幼稚而原始的期待,在去文县的路上,途秦川,经蜀道,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惊喜瞬间淹没了旅途的疲惫。铁路沿河蜿蜒而行,长久的岁月赋予了温婉的水鬼斧神工的魔力,在巍峨的山间开辟出了长长的狭道,间或有一两座屋舍出现在山腰水边,山不断,水悠长,迢迢千里,于我而言,不啻换了人间。
文县,地处陕甘川交接处,群山环绕,交通闭塞,是我初到那里最直接的印象。从最近的广元下火车,我们在大巴上穿行了近6个小时的山路才晃晃悠悠地到达文县。交通不便捷、自然灾害多发,造成了这里的贫穷与落后,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才保持了原始天然的风貌:天蓝水绿,空气里弥漫着真正原野的馨香,蓝天倾洒下最清透的阳光,举目四望,青山迢迢递递,绿意森森,翡色欲滴。这样的文县,初见之下,便让我不由自主地心生好感。
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了青山秀水的滋养,文县的人同样灵秀。虽然遭受了重大的灾难,但如果不是某些建筑物上还有“援建”的字样,我们初入之时,已经感觉不到她曾经遭遇过的痛苦,毁灭后重生,生活依旧在继续,那里的人们仍然乐观豁达而满足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每天晚上我们上完课回到旅馆时,会经过一个广场,总有许多中年人、老年人在那里锻炼身体、散步闲聊。那种惬意舒适让匆匆过客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之美,尤其在一个劫后余生的城市之中,这种感悟更加深刻,更加令人动容。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是缓慢平静的,他们虽然在物质或者娱乐方面不甚富足,却幸福快乐。在这样一座典型的山区城市,生活空间狭小而闭塞,出入是我所想象不到的艰险,难以想象先民们是怎样来到这里并扎根其上。困难一直存在,从古至今,而生活或者说人类的延续,便是去克服,去战胜,去发展。在文县,不只有生活之美,更有生命之美。

小路上的少年
我们所教的孩子只有一个班,在半个月之中,每天下午给他们上四节课。在这半个月之内,我们不知道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改变,只是希望能够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梦想、去认知。教学相长,我们在教授孩子们的时候,自己也获益良多。学生们对我们很友好,我们也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每天晚上我们开办的小型补习班总是人来人往,他们抓紧每一分钟学习,态度认真执着,令在大学混沌度日的我们汗颜不已。孩子们也总会与我们聊有关大学的事,天真的向往与我们当时如出一辙。这些孩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与这些清澈纯真的孩子相处,时常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他们会领着我们爬山,有两个孩子还轮流拉着我这个重度恐高患者爬到了山顶;有的孩子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最令人感动的是在我们临走时,有一个学生送了我们每人一个名笺,淡雅的藕荷色信纸上写上精心设计的名字;很多很多,现在想来,仍然觉得暖心不已。我们给予他们的其实并不多,但是这些孩子真心的感激令我们既汗颜又感动,这样清澈的孩子,这样温暖的善意……
虽然这里的生活令人向往,但就现实而言,如同大多数不发达的县城一样,文县高中有着尴尬而没落的地位,在高考中,它不过是某些集中在大城市的赫赫有名的高中的陪衬,考上一本的学生寥寥可数,至于重点大学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令这所高中难以考出优秀的成绩,而没有优秀的传统,更多的学生也失去了攀登高峰的动力,如此恶性循环,令人忧心。这些上进努力的孩子会因为他们生长之地的贫瘠而失去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资格,最终,也许在他成长到某一个阶段时,会排斥和痛恨这个美丽却闭塞的家乡。希望终有一天,支教能够成为历史,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样良好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在童年时快乐无忧,在少年时自由地梦想和学习。
支教已经过去两年了,不知道今日今时的文县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去的时候还有新楼没有竣工,还在修着马路,现在应该都已经修好了吧,县城更加漂亮了吧。时间向前走,我在向前走,文县也要继续向前走下去。领略了山,欣赏了水,更和一群孩子成了朋友,这次支教,很充实,也很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