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只言片语说文县
青山·绿水·友人
陈斌龙
北京大学2009级本科生,2012年志愿者 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二年级研究生

文县的青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甘、川、陕三省交界处,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疆之灵秀。那就是文县。那里群山环绕,白龙江、白水江两条长龙穿县而过,独特的地形与多样的气候,造就了这样一个“陇上江南”。
我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特别是在陌生人多的时候和公共场合,基本上不会主动说话。因此,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第一次都是美好的,令人印象深刻而难以忘怀。在甘肃支教之行这13天里,虽然实际进行支教的时间仅仅是每天的下午那两个小时,但是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获益良多。与其说是去支教,不如说是去交朋友,互换学习心得,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吧。
文县,一个在高山围绕之中的美丽小县;文县,一个有大江贯穿的水边小城。刚到达的那几天,我就被她给迷住了。每天清晨,我们都可以看到烟雾缭绕的高山,似乎圣地一般。我家也是群山围绕的,但是从未见过层层叠叠的白云将山顶盖住。因此每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都会不经意驻足远望。而夜晚的文县又是另一番景色:山上闪烁的小灯,就像深邃的天空中眨眼的星星,充满了迷幻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没有沙尘暴,也没有雾霾的打扰。除此之外,文县的天池还是中国四大天池之一,那湛蓝的水能与九寨沟媲美,胜似人间仙境。这些,都让我有种想在这儿长期留居的念想:闲暇时去天池划划小船,徒步登山远眺,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但汶川地震给文县造成的伤害也是随处可见的,倒塌的建筑、开裂的路面以及破损的河堤,都在诉说着地震当时的情形。特别是县城边缘,有好几处地方都还没有通电。当时,我们真的难以想象,没有电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谈及地震,文县的人都会后怕,只感觉天旋地转,到处都是哭喊声。虽然我们都没有经历过地震,但听他们的诉说,也感同身受。
文县的人民非常热情,但可能是由于到达文县的交通不便,导致那儿的文明程度普遍落后于其他地区。记得刚到那几天,我们去逛街购置一些日常用品时,偶然间走进一家新华书店,发现那里只有我们当初高中时候的一些比较老的参考书,而北京的参考书却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店主说,文县只有这一家新华书店,而且参考书的种类普遍较少,更新也慢,很多时候都会断货。那儿的风气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大部分人都缺乏一种积极的精神。一开始我们是在与文县的老师交谈中了解到这些现象的,后来几次我们在文县四处闲逛时也发现了这些问题。这是交通不便导致人们与外界交流沟通较少的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生活着那么一群乐观、积极,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
我们12个人分成两队分别分配到了文县一中的两个理科实验班。还记得第一天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眼中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让我在讲台上感觉充满了动力,虽然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基本上就等于零。犹记得在自我介绍时,由于口音问题,再加上还有点因为害羞而脸红,发音不标准,我说错好多字句。但是他们丝毫没有嘲笑我,而是专注地听着我,尊重地喊我老师。当谈及我们都是北大的学生时,他们更是两眼放光,充满了向往的神情。他们那想要上好大学的愿望,让我至今难忘。
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闲聊时,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县里租一间屋子,然后每天就往返于学校和暂住地之间。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除了学习之外,他们每天还要自己烧饭、洗衣等等。可以说一切生活上的问题都要他们自己解决,有时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而我们高中时候除了学习,其他一切生活上的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因此当得知他们每天都需要为自己准备三餐,并且每晚都是独自一人时,我惊讶不已。他们现在也才十六七岁,正是该享受青春、享受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但事实上,他们过早地担起了家里的负担,缺少了同龄人的悠闲,却拥有超强的生活能力。我想,就算以后他们在学业上可能有困难,但是就凭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也能活出自己的一片灿烂天空。
在文县支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2天,而实际上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6天,我们却与孩子们建立了特殊的友谊。有几次我们去了几个孩子的临时住房,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他们太辛苦了。大部分孩子都不是文县城内的,家里距离学校都需要翻越几座山,而家里又不能负担学校提供的住宿和食堂的饮食费用,因此他们都自己一个人住在县城便宜的出租屋内,而且基本上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动手。对比之下,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自理能力。虽然在年龄上我比他们都大三四岁,但实际上他们要比我成熟很多。那时候,我在佩服他们的勇气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惋惜,为他们需要过早地负担起生活责任而心疼。他们早已因为生活压力所迫而提前进入了社会。
我所接触的文县孩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学习很刻苦,尤其是实验班的孩子。跟孩子们闲聊时,我发现他们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深夜12点甚至1点左右,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会自己做些练习题,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很努力,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更奇怪的是,高一时的我们从来没有关心过高考,或者觉得高考离我们很远,但他们却都已在担心高考的事情,经常问高考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我想,他们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毕竟离高考还有两年,不用这么早就担心,也许是老师的强调加重了他们对高考的畏惧感、危机感。他们总害怕自己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根本不能上大学,缺乏自信心。他们还说,我们和他们谈谈大学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然而我们每次支教的时间都是有限而短暂的,真希望能通过某种纽带,长久地支持他们、激励他们。

我的学生们
支教期间,我们有一次去徒步登山。当时,同学们特别开心,两个班加上我们一群人声势浩大地登上了文县一中后面的那座高山。同学们会主动地帮助我们这些“体弱”的“老师”,介绍山里的一些趣味和景点。他们的热情和乐于助人让我感觉认识他们有很久了。我们还在邓艾将军雕像之前合照,在山顶唱歌,晚上回去路上讲鬼故事,手拉手过小溪——这些场景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文县山美,水美,人更美。在这里,我认识了一大群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的热情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虽然他们叫我们老师,但实际上他们就像我们的弟弟妹妹,毫无保留地和我们谈心事、谈人生、谈理想。其实,我们更可以说是朋友,虽然相处时间较短,但是这份情谊将会永存!
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再次见面。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我们再见,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