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东亚世界与欧洲世界
历史的差异
幕末时期来到日本的欧洲人在看到唯有通过文字和文物才能了解的几百年前的封建体制清晰呈现于眼前之时,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兴趣。但在当时的中国,却完全看不到这种封建体制的痕迹。
此时的朝鲜尚处在锁国的桎梏里,与中国情况相近,与一海之隔的日本截然不同。
因此,虽同属东亚,但不同国家有着该国独特的历史,无法一概而论。日本与中国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引人注目。
日本通过所谓的“大化改新”,吸收中国唐朝的文化和制度,建立了基于均田制和国郡制的中央集权王朝体制。该制度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特色的封建体制——武家制度,由此,日本历史与中国历史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当然,中国在周代就出现了“封建”这个词。有人认为,这就相当于欧洲的封建制(Feudalism)、日本的武家制度。但这只是少数人的观点,多数人更倾向于从这之后的历史中寻找相当于建立了封建制和武家制度的时代。
之所以对中国历史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试图将从欧洲历史中归纳出的历史发展三阶段——“使用奴隶的古代”“农奴进行农耕的中世纪”“使用有偿劳动者的近代”,也运用到中国历史中去。如此,即使是抓住了某个事实,成功地区分出了中国历史中的“中世纪”,也仍旧无法从中找到类似欧洲封建制和武家制度的体制。
到底是像欧洲那样的历史发展是正常的,还是像中国这样的历史发展是正常的呢?这个问题恐怕还有探讨的余地。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具有不同的发展面貌。
虽然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的发展面貌不同,但日本因有着与欧洲封建制颇为相似的武家制度,所以它的历史发展与欧洲相似。这点非常有意思。不过武家制度和欧洲封建制之间也有着很重要的不同。在武家制度的君臣关系中,家臣对于君主有无条件服从的义务;而在欧洲封建制中,这种君臣关系是契约式的,臣下只需要履行契约中所规定的义务,如果君主不履行契约中的义务,那么家臣便可以抛弃君主。也就是说,比起武家制度,欧洲封建制更加赋予了个体独立和自由。
虽然说日本历史与欧洲历史相似,但这只是就欧洲的封建制与日本的武家制度而言。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历史与欧洲历史之间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在东西方两个世界合二为一之前,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但东亚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精神领域的变革。如后所述,正是这一点成为欧洲飞跃发展的契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最大意义在于,个人从基督教教义中得到解放,开启了人类自由思考的道路。
未曾经历过这种变革的东亚,在儒教教条(相当于欧洲的基督教)的支配下,则扼杀了个体的自发性。当然,中国和日本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这点将在后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