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十):东亚的开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南京条约

巴麦尊召回查理·义律,又派出璞鼎查(Herry Pottinger)担任全权代表。8月,璞鼎查经由澳门到达香港,并率领舰队北上,占领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第二年(1842年)的春天,他再次发动进攻,占领余姚、慈溪、奉化、乍浦,随后又进入长江,6月占领吴淞、上海,7月占领镇江,直逼南京。

英军在这些被占领之地也不乏抢掠等暴行,但并没有像广州那样出现市民和农民的反抗运动。上海的农民主动将鸡等食物送给英国兵以获得“大英护照”,并贴到家门入口处,成为免遭抢掠的护身符。

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都是满人。耆英历任总督、大学士,之后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同英法军队交涉失败,被迫自杀。伊里布在条约签订第二年病死)等进行交涉,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次年1843年7月,双方在香港交换了批准书。

英舰“康华丽”号上的《南京条约》签署场景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一)割让香港岛;(二)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三)在开放的通商口岸设领事;(四)赔款,行商欠款300万银元,鸦片赔款600万银元,战争开销1200万银元,合计2100万银元;(五)废止清政府的公行贸易垄断;(六)进口征收一定且适当的关税税率;(七)地位对等的英清两国官员平等。除第四项,其他规定都是为打破广州体制、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贸易制度、确立欧式外交通商关系而采取的举措。这种外交通商关系借由《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进一步具体化。

英国人可以自由与家人一起在通商口岸居住、开展贸易、建造房屋、使用佣人,进出口关税也被固定在从价的5%,从而避免了税关官吏随意课税和要求行贿等弊端。

美国也仿照《南京条约》,于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的望厦与清政府签署了《望厦条约》,10月,法国与清政府在黄埔签署了《黄埔条约》。

这些条约均有“最惠国待遇”条款,即如果将来其他国家与中国签署条件更优越的条约时,他们也将无条件适用该优惠条款。

《南京条约》是英国通过武力强加于中国的条约,包含了致使中国陷入外交不平等的半殖民地地位的条款。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丧失关税自主权和承认领事裁判权。同时,承认由英国领事负责监督英商缴纳关税,为此后英领事介入海关行政埋下伏笔。而美国在《望厦条约》中获得的沿岸贸易权,英法两国也利益均沾。不仅如此,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居留地,这相当于允许其发展为脱离中国主权的租界。此外,中国还允许外国军舰停靠通商口岸。但英国要求中国公开允许鸦片进口,中国未予同意。

就这样,东亚大国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

反:布匹的长度单位。一反约宽34厘米,长10米。——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