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鸦片连接世界
中国的茶叶由东印度公司输入英国后,成为英国人的日常饮品。为了挣取更多用来购买茶叶的现银,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印度的鸦片运往中国。鸦片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嗜好品,靠茶叶从英国那里挣得的白银又回到了英国人手里。
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将贩卖印度鸦片获得的白银用作英国进口茶叶的资金,必须给种植鸦片的印度农民支付现银。
此外在别的方面,东印度公司也需要支付费用给印度人。起初,因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进口了棉织品、靛蓝、硝石等商品,所以需要支付费用。特别是被称为“印花布”的加尔各答产的棉布和加尔各答北部城市达卡产的平纹细布,是东印度商人经由中间商向手工业者强制订货,暴力强迫他们生产的。这种棉布因质地轻薄又好看,且价格只有毛织品的1/3,深受英国国民欢迎。17世纪中期以后,进口量大增,由此还引发了失业的英国毛织品工人袭击东印度公司事件。1700年,议会通过法案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但是棉织品的走私却从未断绝。
英国也将麻线当作经线,将从印度进口的棉线当作纬线来编织棉织品,但质量仍比不上印度棉布。
在与印度的棉布之争中,兰开夏地区纺纱、织布技术的改良以及机械的应用,使得18世纪末以后形势发生了扭转。兰开夏地区的棉工业不仅可以抗衡印度的棉布,还成为英国产业革命的主角。
产业革命发展起来后,英国成为美国棉花和食品的输入国,印度则成为英国的市场。
英国棉布出口印度,原本是由根据1794年《杰伊条约》获准开展东印度贸易的美国船只实现的。但兰开夏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棉纱业者打破了仍在进口印度棉布的东印度公司的对印贸易垄断,不停地要求将印度开放为自由贸易市场,终于在1813年实现了这一要求。
印度一经开放为自由贸易市场,兰开夏地区的棉织品就以奔流之势涌入(1814年81万余反①,1821年1913万反,1928年激增至4282万反),曾以英国为市场的棉织品原产地印度开始成为英国的棉布市场。印度从向英国收取白银变为向英国支付白银。不过,印度作为鸦片生产地,依然能够从中国获取白银。
就这样,地方贸易商将在中国走私鸦片所得现银交给东印度公司兑换为伦敦或加尔各答的票据,东印度公司则用这些现银购买中国的茶叶,在伦敦或加尔各答,则以英国出口印度棉布所得款额来进行结算。而美国船只以票据收取出口英国的棉花和食品的款额,再通过广州鸦片走私贸易换取现银,购买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