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和生丝
除了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分别于1728年、1762年在广州居留地内设立了商馆。在标志着美国独立正式被认可的《巴黎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即1784年,波士顿商社也设立了商馆。此外,还有其他国家的船只陆续到来,但都不足为道。广州贸易中最重要的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其次对美贸易也稳步增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以向本国输入茶叶、丝绸、棉织品和向中国输入毛织品、棉花为主。茶叶起源于中国,经东印度公司输入英国国内后,英国人也开始饮茶。起初,茶叶是上层阶级的饮品,1784年后,随着进口关税下调,茶叶价格下跌,茶叶在英国普及开来,进口量增加,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明星商品。
为换取中国的茶叶,英国带来了毛织品。但中国对毛织品的需求并不旺盛,仅有印度棉花相较而言卖得好一些。所以英国需要携带大量现银。然而,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与援助美国的法国、西班牙之间的战争造成了英国财政困难,再加上此时英国正处于产业革命进程当中,因此无力支撑持续的现银输出。这样一来,英国必须要想出不用现银就能换取茶叶的办法。为此,他们想到了贩卖印度鸦片以换取茶叶。
然而,由于鸦片在中国是违禁品,因此如果由东印度公司亲自操作的话,那么茶叶贸易势必会被叫停。于是,英国决定向地方贸易商(居住在印度的从事印度与中国、南洋一带贸易的英国商人)颁发许可,由他们代替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鸦片。通过收买贿赂中国官吏,鸦片交易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进而引发了下文所述的一连串问题。
长崎贸易中,被称为“白丝”的生丝是日本最重要的进口商品,而出口商品起初以银,后以铜为主。
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商人都非常希望从亚洲购买马鲁古群岛的香料。为了购买香料,他们必须入手马鲁古群岛居民最想要的印度棉布,而购买棉布又需要大量白银。于是,当时亚洲的产银国日本受到各国关注,向日本输入生丝、鹿皮以换取白银的贸易发展起来。

吸食鸦片者
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也以生丝为主,此外,丝织品、砂糖、中药材、汉籍等的进口量也相当大。日本出口至中国的商品则以白银为主,如后所述,银出口受到限制后,用于铜钱制造的铜便取代了白银出口,17至18世纪(元禄年间)铜出口量最大。但18世纪1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丝进口和铜出口逐步减少。这是因为,中国的生丝价格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而生丝在日本的销售价格却非常便宜。即便如此,出于铜出口的利润考虑,日本多少还是进口生丝。但日本国内铜价上涨,铜出口减少后,生丝的进口量也随之减少。
日本为何会有很大的生丝需求呢?这是因为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使得武士和町人越来越多地穿着丝织品,而日本国内所产的丝绸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根据“丝割符”制度,生丝被分配给京都、堺、长崎三个城市(1631年,即宽永八年,又加入了江户和大阪)那些加入“丝割符”制度的大商人。
另外,自17世纪末起,清朝政府下令由盐商采购日本铜,因此,中国的铜进口是由盐商主导的官营贸易。日本当时靠着炼铜制铜业发家的是大阪“泉屋”,也就是此后的住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