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炮与天主教
与中国通商的葡萄牙人在1543年漂流至日本种子岛并带去了铁炮。五年后他们首次到达丰后。1549年,耶稣会神父沙勿略在因杀人而逃匿于马六甲的日本人弥次郎的带领下来到鹿儿岛。此后,葡萄牙人在日本的通商与耶稣会天主教的传教活动携手发展了起来。
在当时群雄割据的日本,诸大名为了获取海外珍奇物品,尤其是最新样式的武器——铁炮、火药,对葡萄牙人大加欢迎。他们来到了对天主教持有好感的大名的港口。起初,葡萄牙船在松浦氏的平户进行贸易,之后又转向皈依天主教的大村氏的横濑浦、福田,有马氏的口之津。16世纪70年代初,他们在距福田很近的长崎建设贸易和传教城市。不久,大村氏将之捐赠给教会,使之成为教会领地。
就这样,天主教以贸易为依托开始在日本布教。不仅如此,天主教还得到了当时试图打击比叡山、一向宗等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承认,从而传播开来。
西班牙商船也于1584年从马尼拉出发来到平户,但由于不敌已有40年占领史的葡萄牙,此后只得以马尼拉为据点,致力于方济各会等的天主教传教。
在中国,贸易和传教也是同步进行的。即使是在葡萄牙商人被赶到澳门以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也未遭禁止。在日本传教两年后返回果阿的沙勿略曾有志到中国传教,但未能如愿,最后客死上川岛。但是在16世纪80年代末(明末),被派往中国的利玛窦因主张自然科学知识与儒、佛教调和的传教方式,在徐光启(1562—1633年,明末进士,尚书、大学士。在徐家汇建立天主教堂,从利玛窦等传教士那里学习西学)等上流阶层中收获了信众,并在北京拥有会堂。此后,其他教会的传教士也纷纷前来,直至清代中期,传教士因掌握自然科学、地理、天文、历法等知识而在北京受到优待。
面对16世纪波及东亚的世界性商业以及新传来的天主教,日本人的表现似乎比中国人更为积极。就贸易来说,虽然两国的活动都仅局限在东南亚一带,没有将触角延伸至欧洲,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支仓常长曾受伊达政宗的派遣,横渡太平洋、大西洋,出使欧洲。日本的天主教信众人数是中国的数倍之多,他们不远万里地将使者派到了教皇身边。这么做的利弊姑且不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日本人在面对幕末维新的近代文化时极为相似的反应,这一点很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