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宫很有趣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两宫太后

即使是天子,也要经历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皇帝年少时也需要别人的保护和扶持。作为小皇帝的母亲,以监护人的身份听政监国,行使皇太后的职权,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皇帝的生母只能有一个,但是,历史上确实有两宫皇太后共同辅政的情况。那么,这“两宫太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年幼,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出面全权代理孩子的事务,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同样的事情是发生在紫禁城里,就不能按照一般的逻辑来处理了。其实,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是有前提条件的:其一,此朝有皇帝对军国政事亲自直接处理的惯例;其二,皇帝年幼;其三,后宫可以参与朝政。明代,大多数皇帝都是成年继位,根本不需要太后辅政。况且,明代关于后宫和外戚不能干政的规定十分严格,因此,皇太后没有辅佐皇帝、参与国事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明代的国家机器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的运转,即使没有皇帝,政务也照常处理,国家也不会发生动乱。

清代与明代不同,清起源于女真部落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女性的地位与权势和汉族文化宣扬的略有不同,这使得女性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清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行政权永远掌握在皇帝手中,国家的一切军政事务,皇帝都事必躬亲,而大臣们往往只能听命行事,因此,大臣的辅政不能完全代替皇帝的意志,而皇太后作为皇帝的母亲,出面干政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且,历史上清代有几位皇帝是幼年登基,需要皇太后的辅政,诸多因素使得皇太后垂帘听政具备了可行性。

纵观明、清两代历史,在紫禁城的宫殿里,出现两宫皇太后的情况很多,明神宗、明光宗时期,都尊封了前一代皇帝的正室以及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但两宫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情况只出现过三次,而且均在清代。三次都是由于皇帝的正室——皇后没有孩子,所以皇帝某位妃子的孩子便成了继承人。根据中国古代严格的嫡庶观念,对孩子而言,只有父亲的正室才是母亲,而自己生母的地位要低于正室。皇家的规矩也是如此,先帝的皇后作为清朝的国母,是一定要被封为皇太后的。但皇帝的生母是给予皇帝生命的人,如此重要怎么能不封为太后呢,由此,便出现了两宫皇太后,在尊号上以“母后”及“圣母”加以区别。

以清代出现的三次两宫皇太后为例,第一次是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继位之时,六岁的福临尊父亲皇太极的正室——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母后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共同辅政。

第二次是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继位时只有六岁。其父咸丰的正室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自己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共同辅政,因此年号称为“同治”。

第三次是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继位时只有六岁,两宫太后继续共同辅政。光绪七年(1881年),东宫慈安皇太后于钟粹宫去世。此后,西宫慈禧太后开始单独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