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以更厉害
这场北大校园沙龙之旅,不禁让我想起我在去年年底面试的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刚工作两年,来拉勾应聘也经过了好几轮面试才到我这里。我跟他聊完,觉得他很不错,很聪明,也有想法,之前面试他的几位同事也都挺认可他,于是我准备录用他了。但是到了薪酬谈判这一关,这名年轻人开出了涨薪40%的条件。鉴于他就职的上一家公司并不知名,通常情况下,新的用人单位不会轻易接受如此高的涨薪幅度。
我向他询问缘由才得知,原来他不久前在安徽老家买了一套房子,但是他的家境很一般,只有涨幅40%的薪资待遇才负担得起房贷和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我不禁为他感到可惜:刚工作两年就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几乎被房子“绑架”了。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的成长也和资产一起被困住了。其实,除了拉勾,也有互联网大厂愿意给他offer,但考虑到他的工作年限和上一任公司的背景,大厂HR(人力资源)几乎不会给到他想要的薪资涨幅,他的选择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他没有办法选择那些起薪一般但成长空间巨大的职业。最后,他接受了一家愿意提供40%薪资涨幅的公司。长期来看,那家公司显然不是他的最优选项。这个年轻人本来有机会跳出小公司,进入一家互联网大厂,快速历练自己,迈上职业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却因为一个草率的买房举动,丧失了选择高速成长的机会。很多中国人认为房子象征着财富、尊严、实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个24岁出头、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拼命成长更重要,他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的成长投入都是在为未来储值。
我回想起在开头提到的那场校园沙龙上,现场很多提问活跃的同学都是已经毕业和工作两三年的校友。他们体验过走错路的代价,更清楚工作的残酷性和选择的重要性,也因此更急迫地寻找方法,有些同学甚至私下主动向我发信息提出要付费咨询。选择,在它真实发生的那个时间点可能并不起眼,但纵观无数个时间点构成的整个人生,正是一个个选择的质量决定了你是谁,也决定了你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而选择的底层是认知,是对这个世界最基本常识与规律的洞悉。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利用规律做出合理的选择。过去这些年里,我也见识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思想家,并有幸与其中数位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以及持续多年的密切交流和学习。我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开始也都是普通人,只是因为很简单、本能地遵循了一些客观规律,很自然地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在高等教育近乎普及的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上过大学,在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方面相差无几,也都有潜力做出一番事业。但现实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让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他们的职业成长是可惜的,他们本可以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