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登上你的山顶
——从战略到执行
和单单的接触始于湖畔的课堂,我感觉他很年轻,也很聪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应该说是他特别固执和认真。很多时候,“固执”貌似是一个贬义词,通常我们都会使用比较中性的“坚持”来形容一个人,我之所以一开始感觉他是固执而不是坚持,大概是因为我们在讨论拉勾的战略选择时,我问他到底要做一个什么公司,他说不清楚到底是想做互联网招聘还是建立一个互联网人才职业成长平台。但最终,他还是坚持要做职业成长和教育。
直到课程结束后大半年,我再一次去他公司访问的时候,他和我讲了他表弟的故事,我这才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要做职业成长和教育。我想,在陪伴表弟从初中辍学的打工仔成长为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之处,也感受到陪伴、鼓励和指导在成长之路上的重要性,这应该就是他创办拉勾的初心和他写这本书的原因。
单单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总想找到方法论,所以他总结的方法论也是相当理性的,这份理性和对方法论的执着在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体现。你会发现,单单十分严谨地总结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指数级成长行动指南,供你对照落实。它们源自一个80后小镇青年略显传奇而又无比真实的成长经历,同时蕴含了一位试图陪伴更多年轻人职业成长的企业家的见闻和洞察。巧合的是,我在湖畔开的课是“战略到执行”,所以也想尝试从方法论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即如何登上你“自己的山顶”,走上成长之路。
战略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所做的资源配置。所以,战略必须由一个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及一系列行动组成。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无限游戏的目标是将游戏一直玩下去,不退场。但是每一个阶段,要将游戏玩下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少年阶段的目标是储备能量和能力;老年阶段的目标是身体健康、保持好的生活质量;而在初入职场的阶段,你的目标就是登上你自己的山顶,为成长埋下早期的种子。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都有“自己的山顶”。如何找到你“自己的山顶”呢?
我觉得和战略一样,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首先,你想做什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或者哪一类型的事情是让自己乐此不疲的,这是你内心的动力所在,你必须要好好发现。其次,你能做什么?脚踏实地地思考自己的能力、擅长的方面,要很客观地评估自己,也可以找朋友、老师、父母聊聊,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并作为参考。最后,也要考虑你可以做的是什么。这是指外部环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三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再找出它们的交集,那就是你该去往的方向,指向你“自己的山顶”。
“自己的山顶”有时候不会一下子就很清晰,需要慢慢寻找,但是通过上面的方法,至少你可以确定不做什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最怕的就是不聚焦、“撒胡椒面”,忙忙碌碌做了很多却没有成效。成长的过程中,放弃是最难学习的,与其在过程中放弃,不如一开始就想清楚不做什么。
一旦确定了最终的目标,你就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了,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一年或者三年。然后看看实现这个阶段性目标需要的能力和知识是什么、路径是什么,再以此制订出一系列行动计划,逐步去实施。初入职场,不免会迷茫、慌乱,这个时候,能够看到三五年的发展方向,并为此开始准备和积蓄力量至关重要,除了职场上短期需要的能力,也要有意识地培养“登顶”的能力,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到底如何去做呢?和单单一样,我在回顾和总结自己早年成长故事的过程中,同样挖掘出了一些亲测有效的“战术经验”。我想举个自己考大学的例子给大家参考。
我考大学的时候才17岁,性格比较随性,对分数、排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觉得考上大学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对自己的学业并不是很上心。直到高考前一个月,我还沉浸于考虑给同学的毕业留念册上写什么、画什么更有趣之类的事情。结果,班主任发现后,把我叫去谈话。班主任从初中到高中教了我五年,非常了解我的脾气和性格,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了,努力一下,你一定能考上大专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倔强地和老师说:“我必须考上本科,我才不上大专呢!”
老师这番话给了我一个考本科的目标(想做),因为牛皮吹出去了,要它不破还是需要行动的。
于是,我做了几件事情。首先,找出高考的出题规范,研究每一门课的出题方式,发现高考题基本都是按照基础题60%、提高题20%、难题20%这样的比例出的。我又找了前几年浙江省的本科分数线,算了本科录取线的平均值,以及每科分数的平均值。这一算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因为我发现,考上本科只需要平均每科考75分左右就可以了(可做)。
然后,我根据自己掌握每门课的情况,给每门课都确定了一个目标分数和一个冲刺分数,所幸目标分数加起来也基本可以达到本科的分数线了(能做)。
最后,我制订了一个30天行动计划(该做),并严格执行,合理分配每一门课的复习时间,做了三轮复习计划:根据出题的大纲和目标分数进行第一轮复习,再根据冲刺分数进行第二轮复习,最后一轮复习是把所有教科书读一遍。复习的方式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做了规划。比如:针对数理化三科,放弃刷题,专注于对公式、原理的理解,然后重点掌握教学大纲上的重点以及对应的题型变化;针对文科类的科目,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背”,所以最后我把课本当作小说,采取通读和理解的方式,放弃了死记硬背……在30天的时间里,我对每门课都做到了完全掌握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的知识点,以及对薄弱环节的查漏补缺,并且每一科都复习了三轮。
这个复习方式效果很好。同时,因为研究了出题方式,我在高考考场上心理稳定,发挥正常,语文还考了全校第一。最后,我的成绩不仅达到还超过了本科分数线,我也成为当年我们学校最大的黑马。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有了“自己的山顶”,就要有计划,并且认真实施。17岁的我做得到,相信你们一样可以做到。我也相信,单单在本书中的分享能够从实际方法论层面给大家极大的指引。
加油,未来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