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水篇:与君来往醉烟霞》:余姚叙事(组章)
河姆渡
树上的月亮慢慢走下来。
给大地涂上薄霜。祖先在篝火里取出温暖,安慰后世的灵魂。
在遗址,我目睹干栏式建筑,祖先在七千年前就斫木盖房。在渡口,小船划过的流水,有了秧苗根须的深度。田野里的鸟和水中的鱼,古朴,野趣。
“双鸟朝阳”,古老而多姿的黎明持续开张。
河姆渡。我漫步在水边,风旋转着荷香。
时间的宽度和河水的深度,搭建起我内心的未来。
更有井头山与河姆渡毗邻,灯笼高悬,一道历史的拱门,响彻骨哨。
四明湖
那么多水放弃追求远方。诗意停泊在这里。
我从钟楼上看到四明湖上的灯火,在峰峦叠嶂之中。
鱼虾,和湖水丰富的矿物质,给了村庄以安详,丰衣足食。人们从记忆的疼痛里剥离。那儿拥有了一湖幸福的水,小康的水。
湖的深浅正好,这些湖水都有很好的状态。玉兔岛,更有无可替代的美。
十里烟波九洞天,山藏灵秀水藏仙。四明湖正好缝合生活欠缺的部分,让余姚饱含梁弄的精准性。
梁弄
因弄多而得名。大地鲜亮,记取蛙声一片,跳跃着红领巾,和黑色的小辫。
路过正蒙学堂,蹲在溪边洗涤晨光。每一寸都有我的笑声。五彩的街市,相遇梁弄大糕。纯手工的温度,与糯米的柔和,在胃里储藏了怀想。
画画,阳台上的植物和花朵,都有墨香。我一笔一画写下,故乡。或许我并不应该称之为故乡,因为我从没离开过梁弄。生活在城镇,也只不过一脚油门的距离。
洞天福地,知道我一生走不出长弄短街。九十九条弄,镶嵌在时间里。李白、孟郊、皮日休游踪所至,多有吟咏。我则转悠了一年又一年,不愿走出流水的指引。
姚江
姚江也称舜江,我的母亲河。
抱紧每一个晨夕,绝不退缩。盐质的江水,在身体里奔涌。岸上的亲人,生活富足。我时常从舜江楼上眺望,江水所秉持的心学有绝对优良的品质。
姚江,养育我的身体和意志,由柔软变得坚强。渡口罗列,从姚江里提水,浇灌植株。
月季、杜鹃和桂花,接受文化遗风的浸润,之后,吐出芬芳。从芬芳里提取到清澈。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鲜亮。
我一次次面向姚江,眺望坚固的彼岸。
阳明古镇
“此心光明”,一缕风从阳明心学里走来。
五百多年的时光穿在身上,但绝不模仿别的地方。沿江而建,小镇的走向。在余姚,灯火通明。墙上的眷顾,就是王阳明的注解。
江水涌来的潮汐,奔涌着“致良知”的理念。经典而新鲜。江边的故居、纪念馆、书院和茶楼,是小镇最有象征性的。每一盏红灯笼都是富足的表达。
用笔墨描画出的余姚,壁纸上的飞鸟,或游鱼,都有故事不凡的章节来迎接生活的起承转合。闪烁慢生活的美。
心与心融合。事上磨,就是阳明古镇的招牌。
十五岙
在余姚,只许取一朵祥云,便可指点江山。博古喻今,梅花的船帆起航,有女子翩然如诗,或许就是我,正行走在先贤熟睡的十五岙。
风调雨顺,展开江南的烟波。
我听见一枚画外音雕刻着流水,用高铁的奔跑遮蔽时光。倒影里,翻转的汉字临摹晨钟暮鼓。
寻路而去,龙虎草堂奥义无穷,几只白鹭沿山而飞。
繁华和富庶是山岙的两朵云。我看见风吹梅林,一曲幽凉。黄梨洲先生的坟冢亦是殿堂,孤独和悲伤正松开时间的齿轮。
只听凭旭日冉冉升起。
通济桥
长虹临空,一座桥是精神的象征。古老的通济桥,不是石头古老,不是江水古老,更不是人古老,而是连接两岸的思维和想法,在表达古老——那是信念的古老。
两岸的灯火,在丝质的氛围中,质感优雅。倒映在江水里,幸福的消息泛起涟漪。
我期待,从桥上走来的人,就是我的先生,有十足的书卷气。并不着长衫,也不持纸扇。他是最年轻的桥梁工程师。
行走在桥上,我在古典的诗句里,想起卵石的沉稳与坚定。一粒粒方块字筑就的桥啊,形成了余姚的自然景观。
白水飞瀑
一滴水,是一粒词。一滴水,是最小的故乡。
站在瀑前,那一曲水的白,自由奔放,与我的心境不谋而合。
白水飞瀑,在石屋和云根之间飞泻,就是余姚的血脉。前来迎接的不同口音,撞击着岩石和灯火。
一页峭壁,翻出锦绣,白水飞瀑行走在浙东唐诗之路。一帘飞瀑,如经书,被修炼的道人吟咏,现在是我继续。看山的人苏醒,观水的人领悟。
以石壁为纸,一笔中锋挺进。以大地为砚,一头飞冲而下。在余姚的乡音里,赞叹经久不息。
后来者如我,愿读读瀑水,再读读自己。
五桂楼
从藏书中走来的人,与我隔着一个朝代。
宣纸上的五桂楼,一滴水墨里,藏着明月,两百多年后依然圆润。古籍秘册,流出历史深处的春秋。
“仙籍桂枝香”,藏书之富甲越中。飞檐上墨写五子登科的故事,笔迹遒劲,回声交织。我翻开时间的册页,看见先人挑灯耕耘,满腹才气。
由墨香引领,我一次次沐浴在五桂楼的春光里,向古贤致敬。
一座楼,蓄养了古镇梁弄的精神,也深厚了浙东的文化底蕴。藏书楼留给后人的是古籍,是光芒,更是余姚的底气。
贺溪
溪水潺潺。留下岁月的流痕。牛在溪边吃草,目睹父亲垂钓小鱼虾。挖泥沙的老农,擦一把额头的汗,把日子算计在溪水里。
一条溪把自己交给大地,载着云影流淌,是多么开心,不管一路上的泥潭和宿命。风吹着勤劳,也吹着智者。贺溪,每滴水都是清澈的,浇灌人性的美好。
一首《题袁氏别业》的风趣造访,留下了贺知章在溪边结茅庵讲学的闲适和旷达。
而今溪边种满了杨梅和桑树,沿溪而修的沥青大路,直通向村子深处。纯朴安静的贺溪,一生也不想流出江南。
贺溪,是我老家门前的小溪,一直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