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之路·信息卷·智联万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卷前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生生不息的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从古老东方传遍全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清朝末期,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战乱不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数次科技革命机遇与东方巨龙擦肩而过,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秉持这一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焕然一新,发生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信息技术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虽然兴起不足百年,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曾经错失数次科技进步机遇的中国,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难得机遇,突破重重设障的技术封锁,凝心聚力、奋进创新,建成了全球一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先进完整的信息制造工业体系,产生了一批世界级信息通信企业,培育了规模领先的信息大市场,打造了空前繁荣的数字经济生态,以“中国创新”“中国模式”“中国速度”进入了世界信息通信领域的第一方阵。

从落后到领先,从跟跑到领跑,从钦羡到自豪……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一路奔腾、一路闯关,坎坷而精彩,艰险而神奇,其中的重大成果、创新故事值得书写,其间的科研先锋、发展经验值得铭记。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编辑学会组织人民邮电出版社等15家涉及各关键领域的中央级科技类出版社,共同出版《中国科技之路》,系统展示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领域在不同时期以重大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技之路》从策划到出版历时近两年,立意高远、筹备精心,汇聚了各领域上百位专家学者的智慧,旨在普及科学知识、重塑科技自信、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进步,激励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作为《中国科技之路》的信息卷,本书从5G、光纤通信、IP技术、互联网、芯片等领域切入,系统梳理技术发展脉络,全面展现重大科技进步,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凸显“中国力量”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崛起对我国以及世界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以全球化的视野描绘信息时代的宏大图景,努力勾勒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壮丽画卷。

本书从2020年3月起笔,于2021年4月成稿,历时一年有余,其背后是几位作者在信息通信领域最前沿跟踪报道近20年的沉淀积累、在信息通信科研第一线奋战十余载的亲身感悟。回首创作本书的日日夜夜,难忘几番查阅资料、多方请教专家后确认一个细节的兴奋,难忘节假日期间放弃窗外繁华闭门思考的孤寂,难忘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信息通信技术大放异彩带来的自豪,难忘目睹信息通信行业奋斗者坚守梦想砥砺前行时的感动……虽然创作时肩负责任、满怀激情、字斟句酌,但鉴于视野、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拨冗指出。

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对本书的悉心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张立科总编辑的精心策划,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王保平总编辑等各位领导以及黄舍予、林婧、钟凌江、赵媛、郭庆婧、杨玲玲、姚春鸽等同事们的专业指导和无私帮助,感谢周圣君、陈珊、李瑞伟、蒋水林、彭薇、黄粟、管文菁、郑智军等信息通信一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相关老师和同学以及其他对本书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关注的朋友们。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向所有为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做出不懈努力的人致敬!

邵素宏 武聪 黄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