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地图:人体解剖是怎么一回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解剖实习的准备工作

注入福尔马林,防止遗体腐坏

为防止遗体脏器及组织腐坏,解剖学教室的教职人员对正常解剖使用的遗体实施了保存处理。

教职人员向大腿根部、皮肤下面的大腿动脉和拇指桡骨动脉处注入大约6升、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溶液,整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然后放置1~2日,等待其充分渗透。

福尔马林是一种含有低于40%甲醛(防腐剂)的水溶液,普遍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中。福尔马林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一些黏合剂也使用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散发的甲醛气体,具有很大刺激性,众所周知,它是导致病态建筑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师生如果直接解剖注射了福尔马林的遗体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还需要采取用酒精去除福尔马林的措施。酒精溶液充分渗透人体之后,体内水分和福尔马林渗出体外,这种方法可以去除体内的大部分福尔马林。

过去的解剖台配有液槽,解剖中的遗体浸泡在盛有酒精的液槽中,解剖时将遗体抬高,解剖完毕后再放回液槽中。

笔者去日本顺天堂大学工作时,解剖台上的液槽已被拆除,只留下满满的回忆,解剖台配有液槽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如今取代酒精液槽的是可以调节压力和温度、能够加速酒精渗透的快速处理装置。在40℃的环境下,酒精三周左右即可渗透全身。

采取这些措施之后,遗体上还是会残留有少量的福尔马林,另外酒精也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所以解剖实习室必须配备空调。新型的空调设备无须对整个实习室通风换气,而是在解剖台处开设排气口,防止气味向四周扩散。

为防止遗体腐坏,必须降低解剖室的温度,夏季开放大量冷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遗体不腐坏。

我还是医学院学生的时候,这些设施尚未完善,解剖实习的条件十分艰苦。

曾经有一次,因为解剖时开窗飞进苍蝇,遗体上生了蛆,我负责的遗体也遭受了损害。当时我定睛一看,只见白花花的小虫在蠕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心里一慌赶紧去问老师。

老师走过来说“这是蛆”,然后什么也没做,转头就走了,那是博学多才的养老孟司先生。

我不放心,又去请教别的老师。这回老师拿来浓度极高的苯酚溶液,倒在蛆上,然后说“这下全杀死了”。当时看得我目瞪口呆。

现在根本无法想象,但是当时就是这个条件。

大脑最容易腐坏

遗体被实验室收纳,实施保存处理之前,还需剃光全部头发。学生看到的遗体都是光秃秃的。

注入福尔马林1~2日之后,将大脑取出。取出大脑的工作,有的大学让学生完成,但是更多的大学在学生操作前已将大脑取出。

由于从血管注入的福尔马林溶液很难渗透进大脑,所以必须将大脑取出并加以固定。

其实大脑很容易与头盖骨分离。在头皮处切个口子,剥开头皮,用电动骨锯锯开头盖骨的周边,取下顶骨,这样就能看到大脑。适当切断包裹大脑的硬膜,用手托着大脑,再切断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和脊髓的连接部,大脑完全取出后,就可以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固定了。

然后将头盖骨的顶骨还原,将皮肤还原缝合,将遗体复原至初始状态。学生在开始解剖实习时,并不知道大脑已被取出,只有当进行头部解剖时,学生才知道解剖体已经没有大脑,有的学生甚至还问:“头皮上为什么有缝合的痕迹呀?”

取出大脑之后,将遗体浸入酒精溶液,析出大量福尔马林溶液后,将一具具遗体分别打包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在学生开始解剖实习之前,遗体与浸泡的酒精溶液存放在专用储藏柜。为区分遗体,工作人员会将序号、性别、年龄写在小牌上,系在每具遗体的手腕或者足踝处。

为遗体做准备工作

临近解剖实习日时,工作人员将遗体搬入解剖实习室,一具一具地抬到解剖台上。由于保管时遗体一直浸泡在酒精溶液中,所以遗体中会有酒精溶液渗出,大约1~2日以后遗体才会干燥。

每具遗体的情况都是不相同的:有的人丰满;有的人消瘦;有的人是肌肉体质;有的人手术痕迹重;有的人去世前长期卧床,四肢纤细,关节扭曲硬化。

每具遗体去世前的状态,都反映着逝者生前的生命状态。工作人员需根据遗体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供学生实习使用的遗体、供临床解剖研究用的遗体、供解剖学教室教员和研究生研究使用的遗体。

之后工作人员将遗体抬到解剖台上,为遗体做准备工作。每个大学的准备工作不尽相同,大多都是在逝者头上盖上一条头巾,用类似兜裆布那样的T型腰带盖住私处。谁也不愿意赤身裸体地面对他人,逝者也是同样。干燥的手脚不便于解剖,所以为防止手脚干燥,还需为遗体戴上手套,穿上袜子。

最后,用法兰绒质地的白布包裹遗体,并在外面套上透明塑料膜,这样就完成准备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