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与第二卷相隔一年,“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的第三卷现在与大家见面了。编撰周期能够缩短,一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闭关给我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二是由于当前产业风云激荡、局面瞬息万变,为此我勉励自己必须加倍投入,争取把赵福全教授宝贵的思想成果早日系统地呈现给诸位读者,以收到指引前进方向、破解实践谜题之效。
过去的一年多来,汽车产业经历了不确定性带来的强烈冲击和巨大挑战。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为一场持续的全球性危机,世界汽车市场都深受影响,汽车生产以及国际贸易更一度陷入停摆,直至今日尚未完全恢复,汽车产业仍然面临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危机。预计今后各国都将重新审视自身核心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受控度,并将由此引发新一轮国际分工的重大调整。
不过疫情的肆虐并未阻挡住汽车产业全面重构的步伐,恰恰相反,汽车产业变革的速度和规模远超从前。在能源革命方面,中国凭借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庞大的市场规模,实现了引领全球产业走向的驱动作用,各跨国车企巨头纷纷开启了电动化转型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提出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将是彻底重塑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国家系统工程,不仅会改变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还会改变所有产业的基础和内涵。在智能网联方面,疫情期间线上活动的不断强化驱动了数字化转型的提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面向未来万物互联与数据创造价值的前景,必须进行核心业务以及整个运营体系的数字化升级;汽车自动驾驶进入基于场景的产业化前夜,Robotaxi和无人物流车等开始尝试投入应用;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未来汽车产品的软硬解耦与价值转移要求汽车企业必须重新构建产品开发与管理体系。汽车作为新物种,其内涵、角色和能力正在被重新定义,并由此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有鉴于此,诸多“业外”巨头纷纷加入造车行列。这些新玩家的入场,使产业未来的发展更加精彩纷呈,同时也使产业竞争的格局更加波诡云谲。
值此之际,这本汇聚赵福全教授系统研究和最新思考的图书,正可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有益的方向指引、决策参考和行动建议,以帮助大家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而这也恰是我加快编撰“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并不断推出的初衷。
本书共计编录文章44篇,按该系列丛书的固定模式,分为战略篇、产业篇、企业篇、技术篇和人才篇,全方位地展现了赵福全教授的深刻思想和精辟观点。
在战略维度上,赵教授强调:本轮产业重构意味着汽车技术、产品、企业、产业以及生态系统的重大变革,汽车产业将因此与此前大不相同。产业重构的历史契机、创新引领的时代需求、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与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中国打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提供了可能性、必然性和紧迫性都极高的战略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抓住机遇,坚决实施战略转型,以开放协作的积极心态,充分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构建新型汽车产业及新型汽车社会而持续努力。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是顺应全球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决心毋庸置疑。而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必须站在大交通、大能源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进行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
在产业维度上,赵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于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思考和新认识,并对产业变革的具体方向和演进路径进行了研判,指出系统性融合创新将是决胜本轮汽车产业重构的关键;分析了汽车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最新动向,指出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正日趋明朗,未来汽车技术创新将与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创新同步并行、相互交融;提出了中国参与新全球化竞争以及应对产业链调整的策略,指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是中国步入“无人区”后谋求引领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未来供应链布局中安全因素加重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通过强化内需大市场来确保供应链稳定,并抓紧时间弥补自身供应链的关键短板。
在企业维度上,赵教授梳理了当前汽车企业面临的市场、产品、技术、品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十四五”期间中国车企全方位突破的行动建议,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大胆创新实践、抱团取暖与协同合作以及努力提升全要素的生产效率;解读了当前诸多跨界巨头纷纷加入造车行列的根本原因,即这些巨头公司旨在抓住汽车这一最佳载体,抢占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先机;研究了传统车企有效平衡新旧业务的应对方案,即导入“双赛道”战略,将传统业务与智能电动汽车新业务拆分运营,以形成并行发展的双赢局面,最终很好地实现企业整体业务的成功转型;解答了本土企业如何突破品牌天花板的“老大难”问题,并强调了车企品牌建设必须避免的误区,即“品牌向上”并不等于打造高端品牌,准确清晰的品牌定位才是真正的关键。
在技术维度上,赵教授对行业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了系统的把脉,不仅清晰描绘了中国汽车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差距,而且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变革与产业重构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赵教授论述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共性特点,指出在“新四化”的背景下,汽车核心技术将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交织、更加易变,也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需要有效的分工协作。同时,赵教授解析了技术价值转换的基本规律并给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指出技术竞争是技术创新能力与转化能力的综合较量,而技术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针对汽车技术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开发的概念体系、内在逻辑与实施策略,基于技术优化与决策模型的未来汽车节能技术路线选择与评价,以及面向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成本效益潜力及应用策略等,赵教授基于自己多年的产业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给出了战略性的预判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在人才维度上,赵教授从产业变革出发,对汽车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前瞻判断,指出未来汽车人才的知识领域和专业范围将不断扩展,汽车产业专家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和能力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汽车企业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观。赵教授从民族特性角度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培育产业特色,指出中国目前迫切需要培养建立自己的汽车工程师文化,这是后续我们在核心技术掌控乃至整个企业运营方面持续快速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产业发展新局面,赵教授提出了海归人才未来发展的建议,指出海归人才应明确新定位、具备新思维,同时保持自信、坚持自我、与时俱进,以期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体例上,本书延续了“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的一贯模式,将赵福全教授以各种形式分享的诸多观点进行精心梳理、核对、精炼、补充和校正,最后汇编而成。书中既有重量级的战略宏论,也有关键问题的系统剖析和具体建议,还有以学术研究成果支撑的重要结论。在五个篇章之下,本书的文章按内容相近原则进行排序,让读者可以集中阅读感兴趣的相关话题。此外,编者在文前提炼了“精彩语句”,并撰写了“编者按”,在文后附上了文章最初发表的时间和出处,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每篇文章的要点及背景。
值此《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第三卷)》出版之际,特别感谢赵福全教授为本书奉献的远见卓识与崇论闳议,也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栽培、提携、指引与关爱。同时感谢我的妻子陈佳丽女士和我们双方的父母,家人的支持是我得以笔耕不辍的坚实后盾。此外,也要向团队的刘秀虹女士和林富鹏先生致谢,谢谢他们协助我完成了很多细节工作。
最后我想发布一个预告,《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第四卷)》也在加紧编撰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可面世。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把这一系列丛书不断编撰下去,以此回报一直关注和支持我们的诸位读者。与大家共勉!
刘宗巍
202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