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改革开放前的通用机械行业发展(1950—1977年)

(一)新中国通用机械行业迎来了新生

这一时期主要为1950—1957年。

1.对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方针,人民政府陆续完成了对官僚资本企业的没收工作,将官僚资本所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东北地区是通用机械制造企业的重点区域,东北人民政府组建了生产通用机械的东北机械四厂(现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六厂(原沈阳水泵厂,现并入沈阳鼓风机集团)、七厂(原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现并入沈阳鼓风机集团)等第一批国营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成为通用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1955年,对私营企业进行了大规模合并及改组改造。在通用机械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上海地区,将分散的企业合并组织起来,改组组建了上海大隆机器厂、上海精业机器厂等,成为行业产品的主导生产厂,使上海成为我国早期的通用机械生产基地。

2.行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1952年9月,国家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将在原华北机器制造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央机器工业管理局改组为第一机器工业管理局(简称一局),归口管理通用机械等专业产品。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针对当时存在的企业生产产品混杂、缺乏统筹部署和妥善分工的主要问题,一局根据中共中央1953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目前国营机械工业的情况及今后工作布置》的有关指示,将所属企业划分为中央直属和地方国营两大类,并确定了中央直属和较大型地方国营企业的专业生产方向。同时,对地方工业的服务方向也做了具体的布置,明确地方工业主要为农业、轻工业服务;为国营机械工业配套协作,成为助手;为使用部门的修配服务。

在生产方向基本确定后,直属企业首先开展以工艺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根据生产方向和产品方案,进行全面的工艺设计和生产组织设计,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建立了机修和工具车间、计量室和理化试验室等技术后方,更新改造与充实必要的设备,建立了正规生产秩序,从而提高了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根据通用机械产品的特点,将企业划分为系列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或单件小批成套生产两种类型,并且狠抓了“三化”——产品的系列化、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一方面引进系列产品技术,一方面对产品生产进行“三化”整顿,化单件为成组,集小批为大批,组织专业化生产车间,并按工艺相近的原则组织工段、小组。1956年,在通用机械研究所和各专业研究所相继建立以后,通用机械产品的“三化”工作更加深入,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通用机械制造业最具特点的工作之一。

一局建立后,将中央机器工业管理局设立的设计室扩大为设计处,集中力量为各企业进行技术服务。1954年,为加强主导企业的技术力量,将设计处一部分技术人员下放到直属厂,与这些企业原有的技术人员一起组成技术骨干,发挥了有力的技术带动作用。

这些行业管理方法和制度为以后的通用机械行业生产计划和技术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上述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产品生产的骨干企业,特别是沈阳地区很快成为我国通用机械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通用机械工业逐步从修配走向制造

通用机械产品的生产,在“一五”期间已从利用工厂原有图样和仿制外国的简单产品,转为全面采用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设计制造技术。通用机械制造业为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提供了大量配套产品,到“一五”后期开始向改进设计和自行设计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主要发展产品有:沈阳水泵厂的K型和Д型系列泵、上海水泵厂的51in(1in=25.4mm)卧式斜流泵和44in立式轴流泵、沈阳鼓风机厂的4级压缩焦炉鼓风机、杭州通用机器厂(现为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的制冷量每小时2750万cal(1cal=4.2J)冷冻机。上海通用机器厂(现为上海电气集团汽轮机公司)曾生产了当时我国最大的一台透平鼓风机,风压为9000mmH2O(1mmH2O=9.8Pa)、风量为670m3/min、转速为3600r/min、功率为1500kW、6级压缩。沈阳通用机械厂(后为沈阳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上海阀门厂、上海良工阀门厂等开始生产高中压阀门产品。

1956年,通用机械工业第一个科研机构——通用机械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当时设有流体机械(包括风机、泵、压缩机、阀门等专业)、炼油化工设备、轻工机械(包括印刷机械、橡胶机械等)、采油机械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研究组,开始了我国石油、化工和通用机械的科研工作。

这一时期是我国通用机械制造业的起步时期,行业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较快,逐步从修配型走向以仿制为主的制造。但由于“一五”时期通用机械制造业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计划,一个新建项目也没有,扩建改造投资也较少,五年总投入才4000万元。至1957年底,全国通用机械制造业的固定资产仅1亿多元,仅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小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量。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制约了行业的规模发展,仅形成了几个产品的主导生产厂。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基本处于世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水平,主要是以测绘仿制为主,能够自行设计的产品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