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山海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那两本书

杨天是刚过午的时候进入的洞穴,等他出来已经是四点多钟了,在里面足呆了三个多小时,其实整个洞并不太长,也就是五六百米,他进入时因为第一次不熟悉,再加上防备有什么突发危险,用了尽二十多分钟才到岩洞大厅,而在完全弄清了情况后,出来就快了很多,连十分钟都没到。

也就是说,真正探洞,杨天前后也就花了三十来分钟,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捡拾骸骨的“遗物”,以及埋葬几名人类先人上了,尤其是后者,要不是杨天还算有把子力气,可能现在都出不来。

当然,对于杨天来说这一切现在都是非常值得的,虽然最初要找的大猫连毛都没碰到,但他却意外收获了一堆惊喜,不说那几件不知道用途和价值的东西,就只是那数十块碎银,还有几十片可能的金叶子,就绝对是一笔不小的钱财,因此他没什么可抱怨的。

深秋的北方,天黑的比较早,尤其是在山林较多的山区,因为光线很容易被山体或树木遮挡住,所以过了五六点钟,天就会很快暗下来,而杨天出洞穴时,就已经很接近这个时间点了,不想再在这个荒郊野岭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赶路,再加上他还想要快点回家,好能仔细研究一下今天的收获,就没再耽搁,收拾了一下带来的工具后,便快速的往家赶去。

只是匆匆离开的杨天没有发现,就在他刚走出没多远,一道灰白相间色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那隐秘的洞口处,并在向他离去的方向,侧耳倾听了一会后,就转身窜入了洞穴中。

杨天家离洞穴所在的山林有三四里地远,不似昨夜追狐狸时那般疯跑,他就是走的不慢,也用了近二十分钟才到家。

因为父母都去镇里看他爷爷去了,杨天这几天在家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好在他也是农村出身的娃子,有能力自食其力,这也是其父母放心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的原因。

如今已经到了晚饭时间,而下午在洞里挖了那么长时间的土,杨天也真的是急需补充些能量,所以回家后他第一时间没有去管带回来的东西,而是先忙起了做饭吃饭,直到晚上快七点了,他才真正闲下来,也有了精力去琢磨洞穴中骸骨的遗物。

虽然对几件没弄明白的物品很感兴趣,但其实最让杨天上心的东西,确是那几十块碎银子和数十片可能的金叶子,毕竟这些是直接可以换算出,他此行财富所得的东西,因此他首先拿出来认真看的就是它们。

还好不负杨天所望,以他些微的金属识别能力,在辅以网上搜来的简单鉴别方式鉴别后,基本可以确定,这两样东西就是金银,而那银子暂且不说,就那金叶子看着挺薄,可每片竟然都有一两左右,总共正好30片,也就是足有一点五公斤的黄金。

根据杨天在网上索查,现在一克黄金的收购价要四百左右,那这些金叶子就能值六十多万,就是古代的金子不纯,去掉三分之一的杂质,最少也能换四十来万,可以说不论其它,光是这些金叶子,就已经给他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横财,这让换算明白后的杨天,兴奋的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了怕隔墙有耳,他又不敢乱叫,最后只能如村里拉磨的驴一样,闷声在地上又蹦又跳的转了半个多小时,才稍微平复下一些激动的心情。

第一件被拿出的东西就给杨天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这让他对其他的洞穴遗物更加期待了起来,希望其中还能再出现什么宝物,给他带来更多收获,而这次他从中选定要研究的,是那两本不腐的古怪书籍,因为之前在洞穴中,杨天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已经判定,这两本承载了文字记录的小册子,是最有可能为他揭示出,洞穴内那些骸骨和物品情况的东西,所以努力稳定住激动的心神,再次坐下后,他便直接拿出它们翻看了起来。

因为白天在洞中对所有东西,包括这两本书,杨天都只是匆匆一瞬,并没细看,所以他对其惟一的了解就只有外观大小和颜色,而这两本书让他关注的,除了内容和不腐的奇异,还就是其暗红的夺目颜色。

毕竟红色的书籍真的很少见,除了年节或办喜事时,就是很喜欢红色的华夏人,也甚少有人用这种颜色的纸写字,甚至因为这种另类的颜色,杨天还怀疑过这书籍的材质并非纸质,而如果真是这样,也就能解释的通,它为什么会在山洞那种恶劣条件下还能经年不腐了。

不过如今真正翻阅起这两本书,杨天才发现,它们竟然还真的就是纸质的,为了确认他还找了个不影响观看的边角撕了一下,结果和普通的纸没什么区别,很轻易的就被他扯下了一角,这就让其很惊诧了,实在想不通,这么脆弱的材质,怎么会保存的这么完好。

虽都说“纸寿千年”,就是哪怕汉唐时的书籍纸张留到现在,理论上也并不是不可能的,现实中也确有这种发现,但其实那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保存条件十分苛刻,一般不是存在于世代不断被人修缮保管的地方,就是与空气隔绝的古墓中,像这两个红册子所在的那个四处通风,还可能漏雨的山洞里,普通纸张能保存个三五年不被虫吃鼠咬,日烛水钦,都是奇迹,怎么可能比骸骨和其身上的衣物还耐的住岁月腐烛。

当然杨天知道,在没有任何头绪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此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因此没有在这件事上多做纠结,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书籍的内容上,而在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后,杨天就发现,这两本书的笔记竟然完全相同,很明显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同时这两本书还应该是同一个人制造的,因为工艺和外表都太相像了,两本书的封面也都是暗红色的纸制,只是稍微厚了一些,同时表面都一样光秃秃的没有书名,也没有任何标记,要是只看外表很难分出哪个是哪个,而书内的字体都非常小,犹如芝麻,哪怕书本不大,也并不厚,可记述的内容却不少。

虽然两部书册上的文字都是用繁体古文所写,但杨天看起来却并无太大的障碍,而这都要感谢他那个做郎中的爷爷,小时候曾经想让他继承衣钵,因此除了教他练拳,还用中医古医书当教材,让他学了一肚子古文和繁体字,同时还让其对人体经络穴道做到了无比熟悉。

都说这“艺多不压身”,可以前这些个技能,对于杨天这个喜欢美术,最后学了建筑设计的来说,除了让他文学功底不错,上学时语文尤其是古文成绩一直很好外,就在没了什么大用。可他没想到,时隔多年,这次意外捡到的这两本书,确是让他把这些个本是全都给用上了。

因为只是大略的看了一下,杨天就发现,这两本书,一册是类似笔记的东西,里面有很多作者的自述,还有很多地名人名和古怪的事物描写,不过记录的断断续续的并不连贯,他判断这应该是那个和异种同归于尽骸骨的随笔,也正是他所需要的,能够帮助他了解洞中几具骸骨故事的重要媒介,而这要是如果看不懂其内的繁体字和古文体,那他可就只能干瞪眼了。

至于另一册则是一本名叫《血符经》的书,不知道是那具骸骨自己编写的还是抄录的,里面除了文字,还有很多人体经络运行图和一些像是道士符箓的莫名图文,通过反复仔细观看,杨天认为这本书除了疑似的符箓外,剩下的应该是一种修炼气功之类的法门,而这东西如果他不通经络学,拿了更是没用。

所以说,曾经让杨天认为无用的古文学,以及中医经络学知识,这时成了他能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两本书的重要依仗,不仅为他顺利阅读扫清了障碍,还给他创造了一个,接触甚至学习华夏神秘练气法门的机会,这让他自己都不得不感叹了下这莫名的好运气。

而要说这两本书,杨天对那个最感兴趣,最想马上认真研究一下,那一定是《血符经》这本疑似修炼气功的书籍,毕竟作为华夏男人,没几个不对神秘的武功感兴趣的,再加上他小时候还练过几天拳脚,又在洞穴里间接的见识了一些那具骸骨与异兽战斗的彪悍战力,自然就对其留下的这东西,更有了马上研究一下的欲望。

不过杨天最终却并没有选择先观看《血符经》,而是在犹豫了一下后,就首先翻看起了那本随笔,因为有一定中医常识的他非常清楚,人体经络是很复杂和玄妙的,运用好了能用于治病强身,可运用不好也最是危险,要是不弄明白这本练气书的来历,对其的经络运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就去瞎练,练不成还好说,要是到时候练出个传说中的走火入魔,那他今天可就成了乐极生悲的典范了,所以就是在有兴趣,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决定先看看这本作者笔记再说。

只是真正认真读起来后,杨天才发现,这本他以为的随笔,其中虽然是记述了很多作者的心情和经历,可这些内容却基本都是伴随着笔者的一次次的冒险写的,应该是他在每一次遇险前后,才会在这个本子上留下记录,这让这本册子看上去不像个简单随笔,更倒像是一种另类的遗书。

而因为笔者不可能一直都在冒险,所以这书的内容很自然就写的断断续续的,这就造成了其行文衔接有些混乱,对一些事件,记得并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前后对照,以及读者想象推理猜测补充一些,才能弄明白其中的一些意思。

再加上这又是叙事一向很简略的古文体,所以杨天看的很是费劲,还好他古文功底是真的不错,逻辑思维能力也算过关,在细读慢思中,总算是一点点的弄明白了一些事情,与此同时一个让他无法理解和相信的玄奇世界也就此出现在了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