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现代最早的女诗人
中国现代最早的女诗人,是历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陈衡哲。
陈衡哲(1890—1976),原名陈燕,字乙睇。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常州。她出身官宦名门。祖父陈钟英、伯父陈范(《苏报》馆主)、父亲陈韬都是有名的学者和诗人,祖母赵氏、母亲庄曜孚则能文善画。十三岁那年,父亲到四川去做官。她求学心切,经母亲同意,到广东虽为官而思想并不守旧的舅舅庄蕴宽(即庄思缄)那里学习。舅舅不但自己教她读《普通新知识》《国民课本》及新式报刊,还请了一位浙籍先生教她初级数学和新时代的卫生知识。1904年冬,带着舅舅给蔡元培的介绍信,陈衡哲随舅母到上海,本想进蔡氏创办的爱国女校就读。由于蔡氏不在沪,只好于翌年2月改入中英女子医学院。几年下来专业上无大收获,却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1907年寒假因父亲电报一再催促而回到成都家中,次年春拒绝父亲为其指定的婚姻。1910年冬往上海,仍回医学院学习。1911年初春,为了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她弃学避至江南常熟姑母家,并得到庇护与帮助。1914年2月曾一度在乡间一家馆任教。是年5月在姑母的鼓励下,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8月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国留学的女生。先入一家女子学校读预科,1915年秋进入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在校英文名Sophia Hung,中译即为“莎菲”,以后遂以此为笔名。1918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又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和文学。1920年夏于该校研究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旋即在新文学革命高潮中回到祖国。同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9月与任鸿隽①结为终身伴侣。年底辞职,专事著书立说。1922年底,受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23年底,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1927年至1933年,作为中国代表,曾先后四次出席在美国檀香山、日本东京、中国上海和加拿大班府召开的太平洋学会学术会议。1929年2月又应邀回北京大学授课。1932年参与发起创办《独立评论》,常在该刊上发表抨击时政的文章。1935年9月被聘为四川大学教授。抗战期间移居昆明,曾于1938年和1941年两度去香港。香港沦陷后,于1942年夏逃脱虎口,后辗转到达重庆。1943年初,夫妇二人曾受周恩来的邀请到中共南方局所在地红岩村作客。抗战胜利后,全家定居上海。后受美国国会图书馆聘请,陈衡哲赴美担任指导研究员。1947年初,当留居美国的长女任以都问她是否也留居时,她以“美国不是老人住的地方”为借口,毅然携夫君一起回到上海。后来因病长期家居,停止写作。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由于年老体衰,特别是眼疾严重几至完全失明,故过着一种近似隐居的生活。“文革”中曾两次遭红卫兵“除四旧”抄家,珍藏的照片被毁,文稿和信札等则不知去向。1976年1月7日因肺炎及并发症不治,逝世于上海广慈医院,后与夫君合葬于苏州。遗有两女一男,均学业有成。
留美期间,正值胡适与学友们讨论中国文学的改革问题,许多人均不同意胡适提倡白话文的主张,而她却表示支持,由此成为胡适倡行文学革命的一个最早的同志。这位留学生一致公认的“女才子”,1918年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诗作。当年9月15日该刊第五卷第三号上刊载了她所写的第一首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讽刺美国人的势利眼、以貌取人、随便污蔑他人等恶习。这和鲁迅同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恰好相映成趣,一个美国“痴子”,一个中国“狂人”,都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和鞭挞。就是这一作品,使她成为我国现代最早的女诗人。
陈衡哲写诗不多,也未见有诗作结集出版。她的诗作,主要表现“五四”前后年青一代对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作《鸟》,发表在1919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上。此诗以自由鸟与笼中鸟作比,抨击封建伦理道德的羁绊,鼓吹个性解放的抗争精神,当时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陈衡哲也是我国现代最早的女小说家,还著有《西洋史》(上下册)、《文艺复兴小史》和《欧洲文艺复兴小史》,均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25年、1926年和1930年出版行世。
【注释】
①任鸿隽:化学家和教育家。字叔永。浙江湖州人,1886年生于重庆垫江。辛亥革命元老,我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曾任四川大学校长、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干事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央及华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1961年病逝。其著译等身,主要有《科学概论》《最近百年化学的进展》《近世化学家列传》《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