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时的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为“李翰林”“李谪仙”“李拾遗”。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隋末其先人被流放到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市西南阿克别希姆古城遗址,唐时为安西都护府所辖),他即诞生于此。五岁时,随父李客(据推测为商人,富豪,且有文化教养)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时即习读经史百家,吟诗作赋,精熟剑术,有着建功立业的思想。二十岁前漫游蜀中名山大川,曾在岷山隐居,并与隐士和道徒交往。此期诗作虽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嵋山月歌》等篇,可谓风格初露,已显出大诗人之潜质。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五岁时,怀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抱负,开始生平第一次大漫游。出峡年余,先在安陆(今属湖北)隐居,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曾与著名诗人孟浩然相交。开元十八年左右,曾一度抵长安谋求政治出路,结果失意而归。开元二十二年,和道士元丹丘同隐嵩山。开元二十五年,移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鲁中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同隐于泰山东南之徂徕山竹溪,时号“竹溪六逸”。还曾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吴筠结交。天宝元年(742),因吴筠和玉真公主(玄宗之妹)等人的荐举,加之玄宗久闻其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蜀道难》诗受到秘书监、诗人贺知章的激赏,被誉为“天上谪仙人”。皇上对其礼遇优厚,王公贵戚争相过从,一时名动天下。由于权贵的谗毁,加之不屑闲职,李白不到两年便上书请还。此次漫游其足迹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虽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却未寻得政治出路。此期诗歌创作名篇迭出,自铸成家。代表作有《长干行》《蜀道难》《古风·大车扬飞尘》《行路难》《梁园吟》等。辞官离京后,李白漫游梁宋、齐鲁,南达吴越,北上幽燕,此乃其生平第二次大漫游。天宝三年(744),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与杜甫的相交中,曾遇见另一诗人高适。是年冬,在齐州(今山东历城)请著名道士高如贵授道,继而正式加入道教。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应召入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同年肃宗李亨继位,王室内哄,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所幸在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东还,而后流落于江南一带。上元二年(761),李白已过花甲之年,决定从军讨伐安史余孽,终因沉疴于半道病还。次年(宝应元年)十一月,病逝于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广德二年(764),代宗不知李白已逝,曾诏授左拾遗。遗作由李阳冰编为《草堂集》,惜已亡佚。此期其诗名远播,蜚声天下。代表作品,安史之乱前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风·羽檄如流星》《将进酒》《远别离》等,安史之乱后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作有《大鹏赋》),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个人声誉获擢用,而不依科举常例入仕。虽然他在政治上始终未能得志,但在诗歌创作上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今存诗近千首。各体均工,尤擅形式比较自由的乐府歌行和绝句;律诗虽少,亦不乏佳作。作品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的,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的,如《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的,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的,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和友谊的,如《长干行》《赠汪伦》等。所作乐府歌行,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用神话传说,多运用比兴夸张;所作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意境含蓄,语言质朴,韵味深长。综观其诗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也不乏明秀清新之作。作品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骨气端翔,兴象超妙,含蕴深厚,自然浑成,既反映时代之风貌,闪烁理想之光辉,又表现独特之气质与个性。在唐代诗坛上,和杜甫诗歌一样,李白诗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前人论及李白的历史地位,尊杜甫为“诗圣”,尊李白为“诗仙”。韩愈曾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李白的艺术创作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后代许多优秀诗人,如苏轼、陆游、高启、龚自珍等,无不从他的诗中汲取营养。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今有瞿蜕园、朱金城编《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刊行本;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全八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刊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