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资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对政治资源研究的基本动态

政治资源关系到政治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兴衰,因而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对政治资源的研究。政治资源这一术语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西方企业(公司)的管理领域。此后,西方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系统研究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逐步展开。将行为看作政治分析关键要素的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者,在研究政治主体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时,他们着重研究行为政治的社会基础——政治人在资源的提取、分配、利用、消耗和评价及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强调了政治主体所掌控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权力的大小关系密切。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A.达尔、哈罗德·D.拉斯韦尔、G·A.阿尔蒙德、埃齐翁尼、威廉姆·甘森、丹尼斯·朗等。其中,罗伯特·A.达尔在其著作《现代政治分析》中首次提出了政治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并着重研究了政治资源的分配问题。他认为:“政治资源是一个人可以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因而政治资源包括金钱、信息、食物、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东西。”[1]另外,达尔还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资源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一国政治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成反比的。而拉斯韦尔在其著作《政治学》中,将政治主体可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各要素概括为“物资”和“技能”两种。[2]他与达尔一样,也强调物质(经济)资源对政治主体的重要性。与拉斯韦尔不同的是,丹尼斯·朗更加注重对政治资源的分配研究。1968年,威廉姆·甘森对政治资源提出了三分法,他把政治资源分成了强制资源、诱导资源和说服资源三种。在此基础上,丹尼斯·朗根据组织的程度,又将政治资源划分为个人资源和集体资源。他认为:“组织是一种集体政治资源,至少像财富、声望、专长等个人资源一样,在全体人民中是分配不均的。”[3]西方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从总体上看,研究的范围较宽,有从政治个体的角度来研究的,也有从政治系统和国家的角度来系统研究的。

国内学者对政治资源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受国外学者研究政治资源的启发,大量的国外政治学名著被译介到中国,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对政治资源进行研究。国内首先对政治资源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王沪宁教授,他在《市场发育和权威基础:保护和开发政治资源》中,首次对政治资源进行了分类,而且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保护和开发尽可能大的政治资源来推动总目标的实现”。[4]在此之后,相继有一批学者对政治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陈新文在《政治资源基本理论初探》和《政治资源:涵义、特征和价值》两篇文章,以及周圣平在《政治资源的理论定位和实践思考》中对政治资源的定义、理论定位、特征和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我们对政治资源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邓伟志在《政治资源的配置问题》一文中对政治资源的分类、开发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关于政治资源的流失和优化配置方面的文章主要有吴锦旗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傅菊辉的《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资源流失及其对策》《政治资源与政治心理》和《腐败对政治资源的影响》、孙凯民的《少数民族政治资源的提取和流失》、王树臣的《对政治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虞崇胜的《关于政治资源配置的理论思考》、包心鉴的《论政治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政治资源的流失与整合,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政治资源的认识。在对国内政治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始有学者在国际政治领域尝试对国际政治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如傅菊辉在《论国际政治资源》一文中首次对国际政治资源的概念、分类、开发形式进行了全面论述,他在《国际政治中的资源及其理论意义》一文中从理论上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的不同流派的国际政治资源观,其专著《国际政治资源论》则是从概念、专论和例论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国际政治资源,使我们对于国际政治资源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此外,还有许晓春的《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概念探析》、朱全红的《资源与影响力》等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际政治资源。

二、国内学者对党的政治资源主要内容的研究现状

(一)对政治资源概念的研究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的研究路径首先是从政治资源的概念开始的。对于政治资源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政治资源看作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政治稳定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如邓伟志认为政治资源问题是随着政治系统的功能日益丰富和政治机构的分化程度不断增强而提出来的。他认为政治资源是“可以为政治主体用来作用于他人行为的政治手段、政治派别和政治角色”。[5]成莉莉认为:“政治主体可以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及政治财富等,凡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有政治交换价值的东西都是政治资源。”[6]周圣平在对政治资源进行理论定位时认为:“政治资源就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政治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用来影响政治客体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7]虞崇胜、陈文新在《关于政治资源配置的理论思考》一文中认为:“政治资源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实体性与规范性因素的总和。”[8]第二种观点从政治资源属性的角度来给政治资源下定义。如傅菊辉从政治资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属性来界定政治资源,认为所谓政治资源,是指对政治体系的功能、权威、政治运行机制低效率、政治行为主体的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影响和变动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资源。[9]第三种观点从政治资源的分类的角度来界定这个概念。如文洪朝认为政治资源主要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及其政治主张、政治行为的认同、支持(群众资源),政党自身具有的组织优势(组织资源),政党具有的对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权力资源)等,这些能量综合起来,就使政党具有了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强大的政治能量,这种政党特有的政治能量,就是政党的政治资源。[10]目前这三种观点的认同度都比较高,本书也基本同意这些观点,这几种观点比较详细地概括了政治资源的基本功能和内涵,解释得比较全面。

(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资源内涵的研究

党的政治资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学者们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观点。齐卫平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主要包括党的权力资源、基础资源、制度资源和传统资源。他认为政权是执政党的权力资源,它是执政资源中最重要的支撑要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是党的基础资源,应该认识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制度资源是一个政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一资源开发得好,就会有利于执政党执政的顺利展开,反之,就有可能阻碍执政党执政;而传统资源主要指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挥这种优势为执政服务。文洪朝从政治资源的定义中把政治资源分为三种:群众资源、组织资源和权力资源。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强大资源,因此要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资源;组织资源是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党的组织资源是党的执政资源的载体和依托,主要包括党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而权力资源是执政党在国家权力中的可支配性的重要因素,是任何政党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保障。刘宝凤对政治资源内涵的认识则是要充分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凝聚力和感召力。虞崇胜、陈文新两位从政治资源的表现形态上把政治资源分为实体性和规范性两种。实体性政治资源又可分为政治实体部分资源和经济实体部分资源,规范性政治资源主要是规定政治实体性质、地位、作用、相互关系、运行程序、运行方式等的制度规范和意识形态,规范性政治资源是政治资源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实体性政治资源的顺利运行和预定的政治目标的顺利实现。[11]以上学者对政治资源内涵的研究,既有交叉的地方,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政治资源内涵的看法。

(三)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政治资源关系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资源之间关系密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对政治资源的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既是一个紧迫的实践性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性问题。为此,国内的学者也积极展开了研究,不少学者还积极运用政治资源的相关理论来研究中国国内的政治现象,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复旦大学的郭定平教授认为:在中国迈向新世纪的现代化征程中,执政党与政治资源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执政党不仅是政治资源的开发者、调动者、分配者,而且自身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源。也有学者把西方的合法性理论与政治资源基本理论结合起来,立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对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进行历史的考察。吴文勤、杨长鑫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巩固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合法性的同时,着手建立新的合法性资源,一是政绩合法性资源,二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李红丽在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加强政治资源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认为,共产党的政治资源是以执政为民为基础,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扬与时俱进、发展和创新精神,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政治权威,加强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思想教育,等等。[12]总之,国内学者们对政治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结合党的执政实际来展开研究。

(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政治资源。第一种观点认为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这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现状决定的,政治资源的核心即权力资源逐渐在执政党内部分解和向社会分解,逐渐形成权力主体结构一体与多元、集中与民主相统一的格局。[13]面对权力资源的流失与变质,应该重视对权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此提出了大力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几点意见:第一,世界各国政党的不断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重视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末期,世界政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重视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反而让更多的政治资源不断流失,最终影响到自身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在一些资产阶级国家,他们的政党依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如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对政党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开发和丰富自己的政治资源,并取得了成效。我们不仅要吸取教训,而且也要借鉴经验,重视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第二,在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上,应该以制度创新为重心,不断整合党的政治资源。这主要指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制度资源,为党的执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基于政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要大力开发、合理利用政治资源。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坚持和完善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政治决策的机制、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断开发党的组织资源,等等。

第二种观点是把政治资源的开发放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进行研究,如在转型时期如何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他们首先认为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是一件复杂的、综合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为此提出了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方式:第一,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性分析,并得出结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当今中国,政治体系若想实现政治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必须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入手,做到“古为今用”。[14]第二,对国外执政党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经验的借鉴。这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既要学习经验,也要吸取教训。第三,提出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应该充分重视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种观点就是在具体领域中加强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王沪宁提出在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应该加强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维护;臧乃康把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傅菊辉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开发和利用等。

(五)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的现状评估

我们研究执政党的执政建设,就必须要研究执政党的政治资源的建设,即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等问题。然而,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政治资源的流失现象,为此,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资源的现状评估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政治资源的流失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如政府政治权威的流失、利益关系的分化及地方利益集团的扩张、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部分政府官员腐败、一些民众的政治参与率下降等。第二,这些政治资源的流失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资源的流失已越来越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它会破坏政党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动摇党的阶级基础以及消解党的意识形态等。第三,针对这些政治资源的不断流失采取对策分析,并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并长期执政下去,就必须切实重视和保护好党的政治资源,防止政治资源的流失,加强党的政治资源建设。

就目前国内学者对政治资源与党的建设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政治资源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层面,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的研究还不系统、不深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政治资源的研究、如何对这些政治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等问题研究得还不充分。与此同时,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主要集中在合法性资源的角度。本书的研究首先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这是研究对党的政治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其次从政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长久执政;最后,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政治资源,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长久执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