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的造型
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光位下,会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的光位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顺光)、侧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后侧光)、逆光(背光)五种。
正面光(顺光)
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光源角度的高低不同,分别称为平顺光、低位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给人感觉明亮、清晰,色彩饱和度高。但由于深度与外形是靠光和影相间排列来表现,因此,正面光产生的是二维空间感觉,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层次变化。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图2-4 《影趣》 尼康D3S数码相机,尼康24-70mm镜头27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2.8,曝光时间:1/400秒,LED灯灯光拍摄
我们有时利用拍摄者的投影和被摄者(体)的投影来增加层次,也可弥补正面光立体感差的不足。
《影趣》(图2-4)拍摄的是妻子与外孙女玩手影的有趣画面。妻子变出一个锄地农民的手影,外孙女变出一只狗的手影映在白墙上。作者调整好相机角度,然后左手拿着LED灯照着她俩,右手按下相机快门,将这一有趣、温馨的画面记录了下来。
《影趣》采用的是正面顺光拍摄,光位稍高于相机。作品的成功在于巧妙运用手形的投影,既丰富了画面层次,又增添了立体感,更使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是运用正面光拍摄的成功案例。
侧顺光(前侧光)
侧顺光,是指45度方位的前侧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前侧左方或右方,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有丰富的影调,增强了空间深度,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按方向,它又分为左前侧光与右前侧光。在风光摄影中,采用前侧光,能很好地表现景物丰富的影调,但立体感相对稍差。
图2-5 《峡谷晨光》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44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80秒,三脚架固定拍摄
《峡谷晨光》(图2-5)拍摄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我头天晚上冒着大雪到达大峡谷宾馆。第二天凌晨,天空放晴,我选择了一段典型的峡谷地貌,等太阳从侧面照到谷底时拍下了此景。用的是右前侧光,这种光位能清楚地还原峡谷的质感,很好地表现峡谷的地貌及色彩。
由于这种光位下拍摄的画面立体感较弱,我在后期调整时,遵循近浓远淡的空气透视规律,适当压暗前景,从而弥补了侧顺光造成的立体感弱的不足。
侧 光
侧光,又称90度侧光,是一种戏剧性照明,可以突出景物明暗的强烈对比。被摄体受光面沐浴在阳光中,而背光面则隐蔽在阴影中。影子修长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个细小的凸起处都会产生明显的投影。这种光效有时被称作“质感照明光”。所以,要特别注意亮光与暗影的作用,它们都是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在人像摄影中可作为戏剧性效果的主光,它能突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也是较难掌握和表现的光位。按方向,它又分为左侧光与右侧光。
图2-6 《姐妹俩》 尼康D7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3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35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50秒,晚上19:09拍摄
《姐妹俩》(图2-6)拍摄于三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光线强烈,明暗反差大,树木在阳光下留下了几条长长的投影。作者带两位外孙女去公园玩。当时,姐姐坐在草地上,妹妹向着姐姐跑去。就在这一刻,作者按下了快门。在构图上,有意避开黄金分割点,尽量将人物放在画面的上中部,运用侧光拍摄,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这幅作品的光线特点是“硬和聚”,光感方向性强,反差大,色彩饱和度高。
侧逆光
侧逆光,是指135度方位的后侧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是摄影师常用的光位。
《我来了》(图2-7)采用的是左侧逆光。这是作者在公寓阳台上拍摄的。一次雪后,作者在阳台上放了一个空易拉罐,罐上放了几粒花生米。这时,一只松鼠跑来偷吃花生,另一只松鼠从树上跳至阳台墙头,也猛扑下来抢吃花生。作者迅速抓取这一动感瞬间。侧逆光勾勒出这一动一静的两只松鼠和散落的雪花。画面动感强,趣味生动。
图2-7 《我来了》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48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5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640秒,上午10:50拍摄
逆 光
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显现生动的轮廓线条,从而产生戏剧性效果。这种光被称作“轮廓光”。它能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增强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点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采用逆光,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被摄体会产生暗色的剪影,这种高反差影像既简单,又很有艺术表现力。因此,逆光也是摄影师常用的光位之一。
图2-8 《飞下台阶》 尼康D710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9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16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80秒,下午4:19拍摄
《飞下台阶》(图2-8)采用逆光拍摄。主体人物在逆光照射下,产生了明亮的轮廓线条,与背景台阶分离开。一级级台阶也在高光位的逆光下显现出一条条独具韵味的轮廓线条。女孩活泼、阳光的形象,也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
光的射角
光的射角,是指自然光或人工光源向被摄物体照射的角度,分为顶光、斜射光、平射光、脚光等几种射角。不同射角的光线,照射在被摄体上会产生长短各异的投影效果。
顶 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90度左右的都称为顶光,正午前后一小时的太阳光属于典型的顶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的鼻子、眼窝、下颌处形成浓重的阴影,通常忌拍人像。若采用适当补光的方法表现老年人饱经风霜的脸部,也是可以接受的。
正午顶光时,可以登高俯拍风光,还可以用俯视角度拍摄建筑物全景接片,从左至右,可避免产生半面逆光黑、半面顺光亮的情景。
《明教寺》(图2-9)拍摄于合肥明教寺。用正午阳光俯拍,突出寺庙的全景,清楚地交代了寺庙的地理环境与建筑布局。浓重的阴影也增强了寺庙的立体感。
图2-9 《明教寺》 尼康D710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9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16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80秒,上午11:58拍摄
图2-10 《夕阳下的赛马场》 尼康D7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28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5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250秒,下午4:30拍摄
斜射光
一般将45度左右的光线称为斜射光。由于光源角度不同,产生了长短不一的投影,丰富了画面,使被摄体的造型变幻无穷,形象生动。一般在上午9点前、下午4点后,晴朗的阳光大多为斜射光。
《夕阳下的赛马场》(图2-10)运用斜射光照明,在画面中拍下作者的投影,使原本立体感较差的顺光画面产生了较强的三维空间。这也是使用顺光拍摄时常用的手法。
平射光
我们将15度左右射角的光称为平射光。由于光位射角低,它能使被摄体产生长长的投影,既均衡了构图,又丰富了画面层次,成为构图的重要因素。平射光还能使浮雕、低矮的物体产生阴影,增强立体感。早晨日出前后半小时以及黄昏日落前半小时的阳光照射,都是平射光。
《父女俩》(图2-11)拍摄于一个公园草坪上,作者见到一位父亲单腿跪下,搀扶幼小的女儿玩耍。在上午6点多的平射光照射下,草地上留下父女俩长长的投影。作者用侧逆光拍下了这感人的瞬间。
《晒鱼干》(图2-12)拍摄于巢湖边。即将落山的太阳,透出暖暖的色调,照射在一串鱼干上,使鱼身边缘和鱼尾呈现出橙黄色,与鱼头的冷色调形成冷暖色调对比。这一串长短不一的鱼身,产生出一种节奏感。
图2-11 《父女俩》 尼康D7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52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5.6,曝光时间:1/160秒,上午6:20拍摄
图2-12 《晒鱼干》尼康D80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16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00,光圈值:F5.6,曝光时间:1/125秒,晚上6:10拍摄
脚 光
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人工光中将光线来自被摄体下方的光线称为“脚光”。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中,为了突出反面人物阴险毒辣的形象,常用“脚光”这种反常态的光效丑化这类人物,已成为一种审美模式化。
近年来,为了装饰城市夜景,很多城市兴起“亮灯工程”,许多建筑物以及园林中的灯光照明都采用脚光。在自然光下见惯的树木、建筑物,在夜色中因反常态脚光的照射,使熟悉的城市景观耳目一新。
《蓬莱仙洞——天丝》(图2-13)拍摄于安徽省石台县蓬莱仙洞。一般溶洞中的光源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脚光,这种反常态的光源,使游客有一种置身仙境的感受。
图2-13 《蓬莱仙洞——天丝》 尼康90X胶片相机,柯达反转片,尼康20mm镜头,ISO200,光圈值:F5.6,曝光时间:1/25秒,三脚架固定拍摄
在摄影家的眼里,摄影创作并无天气好坏、光线优劣之分,只有摄影技艺的高低和表现能力的强弱。在一般人眼中,阴雨蒙蒙的“坏天气”,有时反而可为摄影作品增加几分诗情画意。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诗人眼中“晴方好”“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这对摄影人有很大的启迪。其实,“淡妆”的西湖,是一幅柔美的高调作品,而“浓抹”的西湖,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风光佳作。
图2-14 《湖边小诗》 索尼A7RM2数码相机,尼康24-240mm镜头169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4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200秒,上午8:17拍摄
图2-15 《秋雨》 索尼A7RM2数码相机,尼康24-240mm镜头117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32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200秒,上午11:46拍摄
《湖边小诗》(图2-14)
拍摄于江西婺源的月亮湾。秋天的早晨阴雨蒙蒙,一群摄影人到那里采风。面对灰蒙蒙的天气,许多摄影人都失去拍照的兴致,作者依然在湖边寻觅美景。
当一片秋叶、一条婀娜多姿的秋藤在取景框中出现时,作者感觉画面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这时,一只竹排划过来了,作者抓紧时间连拍两张。利用长焦镜头聚焦秋叶,产生了特殊的景深效果,生发出湖边小诗的意境。
《秋雨》(图2-15)拍摄于江西景德镇古窑博物馆。面对各种陶瓷工艺表演,作者只是象征性地拍了几幅。这种表演性的陶瓷制作工艺过程,已被千万人拍过,很难再出新意。在一家陶瓷店,作者发现一个玻璃屋顶上落满了秋叶,便用点测光对准树叶测光、聚焦,将红叶以外的树干、天空处于焦外。后期处理时,有意将玻璃调为蓝色,使它与红叶形成互补色对比,产生了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图2-16 《童年》 尼康D7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145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5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25秒,下午6:08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