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打开那片星空:鲍鹏山领读诸子百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神龙见首不见尾

关于老子,司马迁这样描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是南方的楚国人,又在北方的周朝为官。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结合的产物。难怪他的思想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同时又如此理智,甚至冷酷。

司马迁接着叙述了有关老子的两件事:一是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诫孔子要去掉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傲慢的神色与过分的追求。孔子回来后,用“龙”来形容他所见到的老子,对其推崇备至。但这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有出入,在《孔子世家》中,孔子问老子礼后,老子送他出来,还送了几句话,其中两句用的是一种老于世故的口气,很发人深省: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孔子世家》)

意思是说,做儿子不要在父亲面前有自我,做臣下不要在君主面前有自我。这“有己”,可译为“有自我”,包含有“自作聪明”“有自己的主见”等内容。在父亲、君主面前有自我,显得比他们还聪明,是不招他们喜欢的。老子是深察人性的弱点的。

还有一件事是有关《道德经》(即《老子》)成书的。司马迁说,老子居周既久,“见周之衰”,准备离去。当老子要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据说尹喜也是周之大夫,是一个隐德行仁的高人。他预先望见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经过,便留意观察从东边来的行人,果然迎来老子。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你要从人间隐退了,在你远行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

司马迁接着叙述道: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迁说老子,一开始语气颇自信,籍贯、姓氏、官守都言之凿凿。但在介绍完老子出关以后,突然又变得不自信起来: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是老莱子?老莱子是老子?更可疑的是,司马迁这位反对“文不雅驯”的人,竟说出这样荒诞不经的话来: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迁大约也是被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弄得神经兮兮的了,才说出这种他自己历来反对的“昏话”。这还没完,老莱子我们还没弄清呢,他又说起了一个“太史儋”: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看来,司马迁这回是彻底糊涂了,只好叹口气,说出一句打圆场的话:

老子,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是的,对我们而言,老子的生平是不可知的: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到了哪里去。尤其是他的归宿,更是哲学史上的一大悬案。一般人的一生,以死为终点,而他则只有“隐”,只有出关“而去”。

确实,对我们而言,他只是离席而去了。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他不是一个死者,而只是一个“缺席者”。我们在讨论自然、社会和人生时,一直给他保留着席位,一直在引用他的思想。

后来,还有一个说法,说他一生下来就满头白发。我以为这不仅是与他的个人经历、心灵与智慧有关的隐喻性象征,更是与我们这个早熟民族的文化有关的深刻隐喻。

老子是一个令人望而生敬的人,他硕大的头颅内蕴藏着无比深刻的人生智慧;他还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头上密密的皱纹中隐藏着太多的阴谋与陷阱。他神奇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昙花一现,然后又神奇地远遁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骑青牛,执麈尾,晃动身影,出关而去,弃故土如弃敝屣。描述他的行踪正可以用这样一个词:神出鬼没。

他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就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史书,是王朝的大事记,是诸国的争斗史;是你死我活的兴与亡,是此起彼伏的盛与衰;是阴谋与权变,是眼泪与狞笑,是尔虞和我诈。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怎能不“一篇读罢头飞雪”?难怪他“生而发白”。这些东西成为他了解和理解社会、人生的感性材料,也成为他的哲学依据。

对于某类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会成为他们的个体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之人中的一个。他生在那么多既经的历史之后,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血河,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鹤发鸡皮的“老子”,并在额头上深深浅浅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冷酷甚至是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那岂不是在说,读史使人少热情而多冷静,少诗意而多理智,少幻想而多现实,少天真而多心机?或者更直接地说,读史使人衰老,使人世故?

看多了丑恶,经受了过多的痛苦,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变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出世,蜕变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在他为我们留下的“五千精妙”(刘勰对《道德经》的评语)中,除了谈到宇宙的生成,还谈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点:一是治国,二是处世。

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的其他诸子的著作不同。他的著作就叫《道德经》,或者又叫作《德道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何谓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并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