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想要脱离
李柘一边寻思,一边踱步,想了又想,还是得走。
就像刚刚和李勋他们讲的一样,谭家的队伍,确实是呆不下去了。
就算他想继续呆,归谁管?谁能收?
谭文?
嘴里说着大功劳,面子上笑呵呵,却疑心重重,只肯保举一个参将,还特么是川北保宁府的,摆明了想把他踢出去,自生自灭。
谭弘?
不整死他就不错了,说不定谭弘还怀疑此前他同谭诣投清的小秘密,被李柘掌握着呢。说不定杀谭文这一场,谭弘也是默许参与了。
李柘这这一反水,估计吓的不行。
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这个道理,谁都懂。
镇北将军牟胜?
李柘就算有心去,牟胜估计也不敢接手。
看起来没什么,但说起来李柘现在还是谭家的队伍,牟胜要是接手了,别人怎么看?公开挖墙脚么?
水师总兵袁尽孝倒是个好汉子,勇猛忠厚,可惜,临江门城头战死了,脑袋刚取下来,和遗体缝在一起,棺材还在营里呢。
至于远在丰都的明军大队?
督师文安之是个光杆司令,七十多岁了,没几天发光发热的时间了。
此次率队来重庆的,还有刘体纯、袁宗第、塔天宝、党守素、贺珍、马腾云他们,但他们属于大顺军余部,不是一个体系啊。
按照后世的说法,谭家三兄弟,属于地主阶级武装,包括刘体纯、袁宗第等等,基本属于农民起义军。
目前集聚在联合抗清的大旗下,有永历朝廷当旗号,统称为夔东十三家,可还是各管各的。
统一战线,也不是统一领导,啥事都是一起商量,集体决定。
还是不受朝廷待见的那种苦孩子。
早在隆武时期,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等人控制着湖南全境时,就在驻地粮饷上多方刁难,导致围攻荆州十万大军惨败。
好不容易到了永历朝廷,又受到瞿式耜、陈邦傅、李元胤等人的倾轧。
孙可望掌权时,也从来没有提供后勤支援,把夔东十三家这支能征惯战的军队放在关键位置上。
只有湖北巡抚堵胤锡和蜀王刘文秀胸怀全局,主张重用十三家共图复明大业,但是他们自己就不得志,空言无补,现在都已经去世。
李来亨倒是也合适,一直坚持抗清到了1664年,意志坚定,手段灵活,有根据地,有五六万大军,就是他这次没来,也没什么交情。
李柘,作为谭诣亲卫营营将,要是就这么跳了槽、还脱离了谭家体系,跑到顺军体系,或者大西军体系,没有皇帝陛下任命、主将认可,基本是不可能的。
谭文会放手吗?
兴许会放一部分,比如,让李柘自生自灭,或光荣战死,但绝不会完全放手,让给他人。
要是李柘再被坏了名声,这辈子也就那样了,还不如战死了当。
李柘想了又想,能做的,基本都要在主将许可之内。
万一明天谭文说,你去合州,试探一下李国英清军大队,李柘敢不去?
他不敢,军令难违。
这该死的乱世,说没就没了。
李柘有点头疼,站定,
回到桌前,抄起筷子端起碗,
肉有点凉了。
李柘不管不顾,风卷残云,
吃了个干干净净。
抹抹嘴,李柘吹了灯,径直躺下,继续思索前路。
“其实,去合州打探消息,不太可能。镇北将军既然去了佛图关驻扎,前哨,恐怕也是他们的。”
黑暗里,李柘眼神明亮,侧过身,卸下还系在腰间的钢刀,摩挲着刀柄、刀鞘,突然打开了思路。
“为什么?谭文再讨厌自己,也不可能明面上让他去送死。”
“毕竟重庆刚攻下来,他也算是奇功一件,等督师文安之收到消息,再赶过来,四五天就过去了。”
“这四五天,李柘肯定得活着,要不然,苛刻有功人士,刚立下大功就被弄死了,面子上过不去。”
“李国英大队在合州,比明军离得近,到时候,要么清军攻城,要么撤回保宁,哨探这九死一生的活儿,就没有了。”
“自家队伍就剩下两百人,今夜过去,不知剩下多少,要是真成了小队,反倒是没什么威胁了。”
“接下来,是攻是守,攻向保宁、或者贵州,明军暂时没那份力量,大概率会是维持守势,看云南主力情况,就算攻,也大概率在两湖。”
“你问为啥?原因很简单,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就是没人。现在湖广才是富庶之地。你没看清军从陕西打过来,四川也只是打了个通道,别的地方都没管吗?”
李柘越想越顺,感觉“去昆明向皇帝陛下报捷”这任务,可以争取一下,先远远离开夔东再说。
自己是知道一点历史走势,他们不知道啊。
这次奉命攻打重庆,也只是知晓吴三桂等三路清军打贵州打得凶猛,要围魏救赵。
这时候要是去昆明报捷,一般的小队容易被灭,大队去不起,要是派精锐去报捷,目前这情况,各家也受不了,
李柘不大不小,还是奇功一件,正合适。
“走出去总比在重庆好,是死是活,自己说了算。出去一段时间,形势说不定会大变样。”
“估计谭文也会这么想吧。”
李柘将腰刀连鞘放在枕下,翻了个身,双手握在小肚上,回忆1658年末的大事。
1658年,大明永历十二年,大清顺治十五年。
这一年的十二月,是个神奇的月份,尤其是十二月十五日。
这一天,大明永历皇帝放弃经营数年的昆明,遗留下供清兵食用半年以上粮草,仓皇逃亡滇西。
这一天,重庆城下激战连连,明军突发内乱,谭诣把谭文刺杀,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
这一天,“两蹶名王”的晋王李定国承认贵州完败,准备撤往四川建昌府。
此时,川东有夔东十三家,川西有成都、建昌、川南有叙州、乌撒府,云南大部还在明军控制中。各部队伍零零碎碎加起来,二十万大军,总是有的。
可惜,永历皇帝和李定国抛弃了昆明、抛弃了四川,甚至抛弃了云南,导致将领四散。
以至于磨盘山之战,李定国所部,仅仅万余人,虽胜犹败,难以挽回局面。
郑成功、张煌言率部进逼长江,展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
一切,
似可挽回,
却又不可挽回。
就这年头,永历皇帝过了今年,就去缅甸了,再也回不来。李定国磨盘山一战后,也仿佛用光了好运气,再也没能打赢。
好不容易,郑成功打到了南京城下,铁人卫威震一时,却中了缓兵之计,一场大败,折光了手里的大军,从此转向打台湾,当土霸王去了。
再过半年,一直坚守的明军将领,纷纷投降,清军兵不血刃,拿下整个四川,云南,从此奠定胜局。
这么多王爷、侯爷、伯爷、总兵、大将都搞不定,几十万大军都搞不定的大势,一时间让一个穿越过来的普通人、一个小小参将找出一条生路,比登天还难。
李柘前世是个普通人,此刻终于拿定主意,先寻求脱离谭家大队,再挖掘别的良机。
若能联结川西、云南,起码让他们娩投降一些,也是利好。
大不了跑广东?以往的穿越前辈们,很多都喜欢在广东发展。
至于谭文说的驻地、兵额,李柘都没啥想法。
1658年的四川,有的是空城、荒地,想圈多大都没问题,
主要还是没人。
4年后的康熙三年,四川在籍人口才50万。
高民瞻甚至5两银子一个,从湖广引进人口。
有人,
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