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十三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牢固树立政治理想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方向力和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必须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并把这种理想信念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一、政治理想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和奋斗目标,是人生之魂。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信念是人们基于客观规律之上的坚定认识,是包含科学、感情和意志三大因素的认识,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的基础是客观规律,理想指明了方向,信念提供了动力,因此人们往往合称之为“理想信念”。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特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并指导一些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走向光明的前途,因此是被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又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趋势。作为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运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伟大实践。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性、规律性,并为其奋斗终身。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几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四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坚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性、科学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2]邓小平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3]江泽民指出:“为了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这不仅是推进事业发展、增强人民团结的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4]胡锦涛指出:“要把学习和遵守党章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教育,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自觉按党章办事。”[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6]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动力。正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变成了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新境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饬作风,反对腐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激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精神家园是人特有的心灵获得安慰和寄托的地方。精神家园的要义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理想信念。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灵得到安慰和寄托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烈士夏明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其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对这种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政治能力。党章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中的方向力。常言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方向决定成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员干部的前进方向。没有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就会失去方向力,就会导致政治能力丧失和耗散,其领导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其工作不是盲人骑瞎马,就是朝令夕改,群众无法适从,贻误党和国家事业。想要把握好政治能力的方向,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中的驱动力。理想,就是目标。信念,就是力量。党员干部追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转化为政治能力的驱动力,推动工作的发展。理想与信念的“双轮驱动”,会给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注入永远不竭的强大动力。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住房、缩小贫富差距、经济转型升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庞大的利益集团、贪污腐败等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党内,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不信马列信鬼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诚信缺失,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等严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强化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理想,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二、开展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础。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其政治能力,必须开展认真的而不是敷衍潦草的学习教育。

第一,要用好学习教育载体。这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作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举措,履行主体责任,抓常、抓细、抓长。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该通知旨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带头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要突出分类指导,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和解决问题。要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第二,要坚持“笨”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所谓“笨”方法,就是一字一句、一字不落的阅读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以党章为例,有的党员干部,总结学习情况天花乱坠,但经过这么多次学习教育,从来没有把党章一字不少地读一遍,致使其缺乏对党章的系统学习和把握,学习效果极差。因此,开展学习教育,必须以逐字逐句的阅读为基础。同时,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在党员干部自学的基础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委(党组)会,进行专题学习;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中,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查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党员民主评议;在所在单位和党支部讲党课,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党支部讲党课,在讲授中进一步深化认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

第三,要增强理论认同。这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能力的理论基础。要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宣传辅导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认同,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一是坚信和认同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告诫全党:“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8]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头。丢了“老祖宗”,我们共产党人就不会真正懂得自己从何处来,也就失去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坚信和认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揭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探索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坚信和认同毛泽东思想,就是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信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四,要把握认识客观规律。这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能力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9]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预见性,可以预知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实践而获得。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政治规律,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党员干部要通过教育学习实践,促使其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自觉运用规律推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要正确把握实情。这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能力之基。理想想念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理想想念的立足点、出发点,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握现实,把握实情,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把握其方向和趋势,做到“三个认同”,并立足现实、顺应趋势,不懈地奋斗。一是把握世情明趋势。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疯狂的军备竞赛把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工业之中,局部战争不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解决这个问题的近期方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远之策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二是把握国情明道路。国情是我们的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这个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脚踏实地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重在“三大认同”,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是党员干部政治上的归属感,思想认同是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归属感,情感认同是党员干部感情上的归属感,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构成要素。要通过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归属感和情感上的归属感,进而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本职工作之中

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政治能力,最终体现在本职工作之中,体现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10]

第一,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党员干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员干部要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党员干部的梦想和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拓展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途径。历史证明,无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改革开放前的老路,都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走改革开放的新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着许多“绊脚石”“硬骨头”,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全面深化改革不仅生动地实践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可以激发和丰富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时代精神,进而积聚起实现中国梦的能量。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真正走群众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权利,增强人民团结,维护公平正义,使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进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4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5]《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6页。

[6]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人民网2019年3月31日。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