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必修课:医生与你面对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栏一 宝宝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朱咏贵

卓正医疗儿科、儿童保健医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

001 新手妈妈焦虑多 儿科医生来解惑

相信很多妈妈跟我有类似的经历:知道自己有孕后,有事没事就要摸一摸肚子。尤其在第一次感受到胎动的时候,兴奋得不知道如何是好。肚子一天天隆起,而后是宝宝呱呱坠地,除了欣喜,由于缺乏经验而引起的焦虑也渐渐增多:一些“随大流”淘的物品有可能会伤害宝宝的健康;听从别人的建议,停掉母乳改用奶粉,以致宝宝错过最好的营养;对疫苗不够了解,没有及时给宝宝最好的防护等。

为了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咱们主要针对这些焦虑“重灾区”好好聊一聊,我们也会讲到新生儿的物品购置、喂养、睡眠、疫苗、健康安全等问题,当然,对产后妈妈来说,最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也会涉及。

002 宝宝用品不可少 科学购买省钱包

为了迎接即将出生的宝宝,准爸爸、准妈妈会准备很多用品。

我们来看一看,哪些用品是必须要购买的,哪些用品实际上是“坑”,可以直接跳过去。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奶瓶和配方奶粉。很多人都担心产后妈妈头一两天母乳少,宝宝会吃不饱,从而提前准备好奶瓶和配方奶粉。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产生的乳汁和宝宝的需求是匹配的。如果在非必要情况下给宝宝使用了奶瓶,宝宝可能会由于“乳头混淆”或肚子不饿等原因,减少吸吮妈妈乳头的次数,从而导致乳汁减少。这非常不利于母乳喂养。

如果需要使用奶瓶喂养配方奶粉或母乳,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母婴店购买到,并不需要提前对奶瓶和配方奶粉进行囤货。

其次,市面上有各类奶瓶清洁剂或消毒锅,我们有必要购买吗?

这些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多数家庭使用的是含氯的自来水,一般来说,对宝宝的奶瓶、餐具进行消毒,只需要使用热水和餐具清洁剂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定期将奶瓶、餐具用水煮沸5~10分钟进行消毒。要知道,完全无菌的环境对宝宝来说,并不一定是好的。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些需要准备的用品。

电动吸奶器是我个人比较推荐购买的一个用品,在母乳喂养规律成功建立前,很多妈妈可能会遇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妈妈可能需要更多的泌乳刺激以增加产量,还有很多妈妈愿意在产假结束前为宝宝多储备一些“口粮”。吸奶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因为手动吸奶器效率比较低,需要消耗更多的力气和时间,所以我推荐购买电动吸奶器。

婴儿床是必须买的用品。但挑选婴儿床时需要十分注意以下细节:第一,围栏的立柱间距必须小于6厘米,避免宝宝的头从立柱间伸出而卡住引起窒息。第二,床头、床尾没有复杂的镂空或雕饰,避免勾住宝宝的衣物,或者卡住宝宝的头、肢体。第三,床的四个角柱要么与床围栏的高度平齐,要么非常高,避免其勾住宝宝的衣物发生危险。第四,床垫的大小要完全贴合床的内部尺寸,床垫上缘距离围栏上缘的高度不小于65厘米。

纸尿裤当然也少不了,是必须购买的。一些家庭依旧保持使用传统尿布的习惯,这也是可以的。与传统尿布相比,纸尿裤吸水性更好、舒适性更高,使用纸尿裤也可以减少洗尿布的工作量,但相对来说花费会更高。值得提醒的是,因为婴儿生长速度快,NB码和S码纸尿裤不要囤太多。

背巾或腰凳这类产品,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购买,在外出时使用它们可以解放双手。

再就是衣帽、鞋袜。可以根据宝宝出生的季节和室内温度,提前准备3~4套室内穿着的衣物。我们建议购买包屁衣、连体衣;鞋子不是必需品,即使宝宝在学走路的时候,也是光脚走更有利于足底感觉的发育。另外,还可以多准备几条不同颜色的方巾或小毛巾,在洗脸、洗屁股、喂奶等情形下使用。

003 分娩计划提前订 未雨绸缪早当先

在进入预产期前,孕妇应该拜访妇产科医生,提前了解生产经历,并制订自己的分娩计划。

大家都知道顺产的好处很多,如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通过产道的挤压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禁忌证,医生也会建议产妇尽量顺产;当然,也有很多产妇担心不能耐受生产的疼痛,从而主动选择剖宫产。

目前,很多医院都提供无痛分娩,这种方法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人担心无痛分娩会对产妇造成后遗症或对宝宝有影响。事实上,大量数据表明,无痛分娩不会引起产妇长期的背痛,不会延长产程,也不会提高剖宫产的概率,更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由于有了无痛分娩,可以极大地减轻产妇在产程中的疼痛,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有利于宝宝顺利娩出。

如果有医学上的禁忌证,不得不选择剖宫产,需要产妇及其家属与妇产科医生仔细讨论细节。这里,我们补充一个小知识:在生产中,对健康新生儿会延迟结扎脐带,这样做是为了预防贫血。

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宝宝打一针维生素K1,这是用来防治新生儿出血症的,如果家长看到医护人员有如此操作请不要太担心。

004 母乳喂养要闯关 提前知晓不畏难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更加重视母乳喂养。作为新妈妈,在坚持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动摇母乳喂养的决心。常见的情境有以下几种,妈妈们,你们可以轻松应对吗?

情境一:宝宝出生后,医护人员会把宝宝抱过来让妈妈哺乳,这时妈妈发现没有乳汁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给宝宝喂配方奶粉呢?一般来说,分娩后1小时左右是开始母乳喂养的黄金时间,因为这时候的宝宝反应机敏,非常渴望乳汁。妈妈在孕期已经开始产乳汁,有些妈妈在宝宝出生前就会有少量乳汁溢出。只是初乳的量很少,而且一开始宝宝不一定能够正确含住乳头,看起来就像妈妈没有乳汁。其实这只是假象,可以让宝宝多试几次,或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调整哺乳的姿势。

妈妈的乳房产生乳汁的能力,通常是和宝宝的胃容量相匹配的。前一两天宝宝胃容量很小,不需要太多的乳汁,所以妈妈的乳汁产生得也很少。在产后的第一天,宝宝的胃容量只有5~7毫升,相当于一个小樱桃的大小,一天24小时吃奶的总量大约只有30毫升。到了产后第三天,宝宝的胃容量大概是30毫升,相当于一个核桃那么大,这个时候,妈妈的乳房基本上进入泌乳二期了,乳汁开始变得多了,也就是俗称的“下奶”。

在新生儿期,不要看到宝宝睡得不踏实,或者吃完奶很快就哭了,就认为宝宝没吃够,妈妈的乳汁是否充足,关键要看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和大小便次数。在经历了出生后前几天的生理性减重后,足月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10~14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前3个月体重大约每天增加30克。关于宝宝的大小便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纸尿裤,判断新生儿是不是吃得足够(见表1-1)。一般是第一天至少1个纸尿裤,第二天至少2个,第三天至少3个,第4天及以后每天至少6~8个,尿是清澈的。

表1-1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大小便情况

情境二:老人说,乳汁像清水一样,没有什么营养,挤掉!让宝宝喝更浓稠的部分。

在宝宝刚出生时,妈妈分泌的清水一样的乳汁是初乳,虽然初乳的量很少,但是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盐分、抗体和免疫物质。初乳能够帮助宝宝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统,非常宝贵,一定要珍惜。

情境三:宝宝吃了母乳后,不到1小时,就哭闹着又要吃奶。隔壁床宝宝吃的是配方奶粉,睡得就安稳多了,家人说,这是因为妈妈奶量不够,宝宝没有吃饱,要添加配方奶粉才行。这时,你怎么应对呢?

与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醒来,吃奶间隔时间更短,一方面,配方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宝宝需要将更多的血液供应胃肠道,从而导致大脑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婴儿早期频繁醒来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大量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因为从睡眠中醒来的能力是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情境四:宝宝吐奶。宝宝吐奶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小状况。

宝宝吐奶是非常常见的,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婴儿胃呈水平位,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发育不成熟,胃内食物容易返流至食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宝宝吐奶情况会好转。针对宝宝吐奶的情况,我们的建议是在宝宝吃奶后拍嗝,并在吃奶后半小时内尽量保持宝宝上半身直立,这有助于减轻吐奶;不建议让宝宝俯卧或侧睡,因为有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但可以让宝宝平躺,将头侧向一边,以免把呕吐物呛入气管。如果宝宝呕吐得很严重,体重增长不佳,我们建议带其去儿科医生处看诊。

情境五:妈妈坚持母乳喂养,有一天,妈妈发现乳头很疼,这是怎么回事?要怎么办呢?

导致哺乳时乳头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是乳头皲裂,一般由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所致,可以求助于泌乳指导师。乳房的清洁只需要清水,不要使用任何碱性的清洁剂,如肥皂。除了保持乳头局部清洁,也不要佩戴不透气的乳头保护膜或防溢乳垫,哺乳后可以涂抹几滴乳汁,或者擦一点羊脂膏。

情境六:妈妈的乳房出现硬块,疼得厉害,乳房红肿,可能还有些发烧。医生说是乳腺炎,那么得了乳腺炎应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停止哺乳呢?

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乳房组织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恶心,乳房局部发红、肿胀、触痛等,建议到妇产科或乳腺科看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影响哺乳的抗生素药物。

在妈妈患乳腺炎时,母乳本身并没有被感染,不需要停止哺乳,相反,应该让宝宝多吸吮,或者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同时冷敷乳房局部以减轻疼痛。有些家长担心生病后用药会影响哺乳,就拒绝用药,这没有必要。哺乳期妈妈确实不能随意使用药物,但这并不代表生病了就必须硬扛,有很多药物可以在哺乳期使用,是安全的,妈妈们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这里,我还想问问妈妈们,除了母乳,宝宝还需要吃什么呢?有的家长给宝宝补维生素D,有的家长给宝宝补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有的家长给宝宝补钙,有的家长给宝宝补DHA,有的家长给宝宝喂四磨汤、益生菌。那到底哪些才是必要的呢?

好,我来公布答案了: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补充的是维生素D,因为不能通过食物获取足量维生素D。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宝宝从出生后不久就应保证每日至少摄入400IU维生素D。一般配方奶粉中已经添加了维生素D,所以,如果宝宝每天喝的配方奶粉达到了1000毫升,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了。营养均衡的妈妈的母乳或配方奶粉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A、钙,不需要额外补充。四磨汤可能造成婴儿腹泻,不建议补充。每个宝宝从出生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也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

005 宝宝安睡有妙招 妈妈一起休息好

有一句广告语——“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很多人认为婴儿睡得香,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会。新生儿虽然总体睡眠时间较长,但是采用的是“醒醒睡睡、频繁小睡”的模式,常让妈妈睡不好觉。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提前有一定的认知,在宝宝安静睡眠时尽量抓紧时间休息,把哺乳之外的事情交给家人代劳,尽量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

如果宝宝只睡了30~45分钟就睁开眼睛,这大概是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间,建议你立即尝试给宝宝哄睡接觉,来保证宝宝的小睡长度。如果无法接觉,且宝宝情绪很好的话,可以考虑缩短这次醒来到下次入睡的间隔,让宝宝下次提早入睡;但如果宝宝情绪不佳,建议尽量哄睡接觉,而不是把宝宝抱起来玩耍。

宝宝需要避免过度疲劳,新生儿一般清醒了30~40分钟之后会感到困倦,这时可能会出现望着远处发呆、手脚不规律的摆动、身体往后仰打哈欠等表现,这是需要及时哄睡的信号,等宝宝因过度疲劳而烦躁了,再哄睡就困难了。

006 要想宝宝肌肤好 精心呵护很重要

成为妈妈后,马上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安全、规范地给宝宝洗澡。宝宝第一次洗澡一般是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医院里由医护人员完成的。由专业人士代劳,妈妈们的心里肯定是比较踏实的,但是回到家里以后,还是得自己洗。在给宝宝洗澡时,要不要用沐浴露、洗发水呢?洗完以后要不要擦东西呢?擦什么呢?多久洗一次比较好呢?

对于脐带脱落前的新生儿,可以用湿毛巾擦浴,尽量不要让脐带接触水。在脐带脱落后,宝宝可以泡澡,但也不需要洗得太频繁。洗澡的频次可以根据气候来决定,在通常情况下每天或隔天一次,沐浴水温为37~38摄氏度。如果宝宝患有湿疹,洗澡频次可以更低。我们不建议给宝宝频繁地使用沐浴露或洗发水,一般来说,一周使用1~2次洗发水就可以了。宝宝的皮肤水嫩水嫩的,是不是没有必要擦保湿霜呢?事实上,宝宝的皮肤屏障功能不够成熟,容易丢失水分,我国《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导原则》建议在宝宝沐浴后给宝宝使用婴儿润肤霜以预防其皮肤干燥。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宝宝的头痂,头痂也被称为新生儿乳痂,是一种出现在婴儿头皮上的粗糙、片状、油腻的痂皮。一般在宝宝出生几周的时候开始发生,并在几周或几个月后消失。出现乳痂后,我们在给宝宝洗头发的时候轻柔按摩其头皮,并使用性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可以逐渐减少乳痂。乳痂并不会让宝宝不舒服,请不用担心,也不需要清理干净。

007 新生宝宝“怪事”多了解真相不慌张

宝宝出生后,我们时刻关注宝宝的所有动态,希望尽全力爱护他、保护他。有时候我们看到宝宝的一些表现可能会担心,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有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需要看医生呢?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最常被问到的情况。

第一种:宝宝哭闹的时候下巴抖动,有时手也抖。

一般来说,宝宝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一些独特的原始反射,容易在哭闹时出现身体的紧绷和颤抖,如下颌或下唇的颤抖,哭时胳膊或腿抖动,睡眠时抽动等表现,大多在出生3~4个月后消失。

第二种:宝宝的喉咙常常发出声音,好像有痰,是不是生病了呢?

新生儿有时确实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如喉咙里“痰响”,这是因为宝宝的吞咽不协调,宝宝在睡着时,其喉咙可能有少量的唾液或奶液,当空气通过时,喉咙里就会发出这样的声响,等宝宝把唾液、奶液咽下去后这种声音就消失了。如果宝宝并没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鼻塞、流鼻涕、咳嗽,也没有“痰响”加重的情况,我们一般不用担心。

宝宝还能发出一些其他的声音,如鼻音,睡眠时的啜泣声、哭声、呻吟等。如果宝宝并没有表现出其他身体上的不适或异常,一般来说,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种:黄疸。

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妈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很多家长为这个焦虑不已。关于黄疸,大家首先应知道的一点是:黄疸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背后可能存在一系列病理或生理的情况。因此黄疸细说起来很复杂,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很多,作为家长不容易也不需要掌握这些复杂的理论。但有几个“坑”一定要绕过:首先,母乳性黄疸不要停母乳,反而应该让宝宝多吃、多拉,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其次,不推荐使用中成药或偏方退黄,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是照蓝光。如果宝宝真的出现了病理性黄疸,也不要太过担心,建议到儿科医生处看诊,听从医生指导。

第四种:新生儿皮肤问题。

新生儿的皮肤十分娇嫩,可能会出现痤疮、湿疹、痱子、尿布疹等问题。那么哪些是痤疮?怎么区分湿疹和痱子?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呢?

新生儿痤疮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确,有人认为可能和妊娠后期母体激素分泌有关。一般出现在宝宝的面部,主要分布于下巴、脸颊两侧及额头,可能表现为粉刺、红色丘疹及脓包。一般情况下,在宝宝3~4个月大时痤疮会自行消退,不需要用药物或护肤品来治疗。如果痤疮严重,建议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引起湿疹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湿疹表现为皮肤上起红色丘疹、小水疱、黄白色鳞屑、脱皮或有渗出液,往往有明显的瘙痒。湿疹可分布于头面部、颈部、肩背部、四肢甚至全身。

预防和治疗湿疹的关键是保湿。平时应注意保持环境凉爽,给宝宝适度增减衣物,减少宝宝出汗,不要过度清洁宝宝皮肤,在宝宝洗澡后一定要注意给宝宝涂抹保湿霜。如果通过加强保湿,湿疹仍然没有好转,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软膏。

痱子一般发生在夏天天气炎热时,但在天气凉爽时穿衣过厚也可能引起痱子。痱子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汗液排出不畅堵塞毛孔,从而在汗腺周围引起炎症,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新生儿常见的痱子为白痱(也称晶形粟粒疹)。痱子容易出现在头颈部及胸背部,四肢部位少见。预防和治疗痱子的关键是保持环境凉爽干燥,给宝宝穿戴适度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物。在痱子发生后,不推荐使用含有滑石粉的粉状痱子粉,可以外擦炉甘石止痒。

尿布疹指的是被尿布包裹的皮肤出现皮疹、糜烂或脱皮的症状。造成尿布疹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大小便刺激导致皮肤红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还可能感染真菌。另外,皮肤如果对尿布过敏也可能出现尿布疹。一般情况下,家长很难自行辨别尿布疹的原因,但如果皮疹刚刚出现,而且看上去并不严重,可以先自行在家护理。护理的措施包括保持皮肤透气,外用护臀膏,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使用纸尿裤且勤换纸尿裤等。如果出现大面积红肿、脓疱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008 安全养育最重要 隐患全部扫除掉

一直以来,我们都建议爸爸妈妈扫除宝宝身边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失误造成对宝宝的伤害。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婴儿床内不要有任何松软的物品,包括枕头、被子、毛绒玩具、衣物等,因为这些物品可能引起宝宝窒息。不用被子,宝宝盖什么呢?其实,最安全的是婴儿睡袋。

(2)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从医院带宝宝坐车回家,一路上,是抱着回去还是让宝宝坐安全座椅呢?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行驶的汽车上,父母的怀抱或腿上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一旦出现碰撞,大人很可能不但抱不住宝宝,反而让宝宝替我们承受撞击或挤压。

保证安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正确地使用安全座椅。婴儿需要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直到2岁或身高、体重超过了安全座椅的上限。一定不要因为可能发生的危险是低概率事件就忽视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3)回到家后,一些长辈喜欢给宝宝送手圈、颈圈及寓意吉祥的挂饰以表达美好的祝福,我们建议尽量不戴这些饰品。因为这些饰品有缠住手或颈部,以及勾住其他东西的风险。

(4)可不可以亲吻宝宝呢?我们不禁止,但成人口腔卫生不佳对宝宝健康来说是有风险的,需要谨慎。成人口腔内有多种细菌和病毒,可能会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给宝宝,如常见的EB病毒可以引起一种俗称为“亲吻病”的疾病,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化脓、肝脾肿大,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5)生活中的一些居家小细节也值得注意。例如,热水器的温度设置不高于50摄氏度,超过50摄氏度的水在短时间内便会造成烫伤;不要抱着宝宝喝热水、热汤,避免失手烫伤宝宝;给宝宝洗澡时不要离开去接电话、拿东西,把宝宝放在水里离开一会儿就可能导致宝宝溺水,万一要离开,要抱着宝宝一起过去……须谨记:看护宝宝容不得一丝的粗心或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