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多维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3 研究的问题、内容与方法

由上文可见,翻译研究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研究的目的和立足点。本书研究以实证和应用为立足点,最终目的是指导翻译实践,即无论借鉴任何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都旨在发现翻译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然后科学、合理地运用“应用翻译理论”(经过思考、整理与提炼由“翻译经验”所提升的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翻译学、语言学、美学、文化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并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翻译实例对其研究形成的观点(论点)进行论证,解释以往理论所不易解释的许多翻译现象,从而结合实际翻译实践提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1.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对 ESP 翻译研究现状的述评,该领域的研究的确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 ESP 的本质属性和总体特征是什么?其内在规律如何?思维模式及功能语境是否对其翻译产生了影响?ESP 翻译是否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审美取向?ESP翻译是否具有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这一系列问题在国外本领域中仍研究得不甚充分或者缺乏整体性;国内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的成果也较为零散,相关的专著(特别是指导翻译实践的专著)也为数不多(有的依托国外ESP的研究理论,只就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如陈莉萍(2000);有的仅从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某个侧面——科技、科普与科幻、广告、法律、旅游、公示语、机器翻译等视角切入,如方梦之(1989),陈忠诚(1992),黄国文(2001),郭建中等人(2004);王颖等人(2007)。迄今,从思维、语境、审美取向等多维视角对ESP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研究内容分5 章展开:第 1 章,首先基于ESP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了ESP的本质属性,包括分类、语言特征及ESP与通用英语的区别等;接着就ESP翻译研究现状及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翻译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内容与方法;最后阐述了本书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第2章,主要就中西思维差异及逻辑、灵感、逆向三大思维对ESP 翻译的影响与制约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就 ESP翻译中译者思维模式的转换进行了讨论;第3章,依托功能语境等理论就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对ESP翻译的制约与效用进行了讨论;第4章,依托审美意识、形式系统的审美效用、距离与期待的审美效用等理论,就ESP翻译的审美取向与效用进行了探析;第5章,也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部分,基于前几章研究的结论及大量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从“思维模式”“功能语境”“审美取向”等多维视域就ESP语篇翻译中某些常见或棘手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后记,总结了本书研究的主要观点、结论和社会效益,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3.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上文对ESP翻译研究现状的考察及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书尝试对ESP翻译研究的整体性进行了合理补充,使之趋于系统化和完整化,拟采取不囿于传统的翻译研究和单学科的研究方法(既吸取传统翻译研究的精华,又要打破文本对照、以理想译本为指归的单一模式),诉诸视野更为开阔的更高层次的方法,即跨学科(系统功能语言学、文化、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思维、功能语境、审美取向等多维视角探讨其对ESP翻译的制约和效用,更为重要的是,聚焦于当前ESP翻译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本书研究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性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定性分析”等。首先采用的是文献研究。通过调查国内外各类与ESP翻译教学、翻译实践及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和未公开发行的文献(未公开发行的相关文献包括硕士、博士论文,大会交流论文,硕士和本科生翻译实践的作业及社会实践的翻译作品等,以及各类网站收集下载的相关资料和翻译实例等)获得本书研究所需的资料,了解本书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ESP及其翻译)的一般印象,获取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旨在有助于本书研究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全貌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科学性和务实性是该方法需谨遵的两大特点。注重本书研究所得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该结论必须建立在观察和翻译实践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翻译现象和问题及研究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研究采用了(广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ESP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的现象、例证和问题等)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客观资料,再从个别到一般,归纳ESP翻译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等。①调查研究:综合历史法、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等,根据研究目标,系统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即ESP 及ESP 翻译的现实或历史研究状况,注重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对国内外的某些城市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就公示语、外宣语、广告及商贸专业术语等进行拍照和取样),对ESP翻译教学和研究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专题访谈等方法对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四所院校和周边的几所高校的本科、硕士、博士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如ESP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翻译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等),并就以上各类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演绎、归纳,缩小研究范围,形成本书研究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某种看法或形成某种观点,为设计本书研究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②观察研究:对以上收集的有关研究对象(ESP及ESP翻译的现实或历史研究状况,即现象与问题,以及从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中获取大量既具典型性又具代表性的实例等)进行仔细观察,扩大对ESP翻译研究的感性认识,以此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捕捉研究灵感和新的切入点。最后采用的是定性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本书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已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等效果。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外,研究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研究方法,在此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