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可以不谈、不做
首先,不能在家里凡事都谈钱。很多情况下,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说:“你做好作业,或清理好自己的房间,就给你1块钱。”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做好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家长要学会将金钱激励和非金钱激励结合使用,在家里不能凡事都想用金钱来解决。
几年前,麦肯锡在全球调查了若干行业的1047位高管、经理和员工。他们发现被调查者认为非金钱激励——顶头上司的夸奖、领导的关注和有机会负责一个项目,要比包括现金分红、加薪(基本工资)和股票或股票期权在内的金钱激励更加有效。被调查者认为这些非金钱的激励让员工们感觉到公司很看重他们,认真对待他们的福利,并努力为他们创造职业成长的机会。
对于孩子来讲,类似的非金钱激励也很重要,很多时候也很管用。适时的夸奖、以朋友的方式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负责家里的一个小项目(如重新安排家里家具的摆放)对于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其次,家长在灌输投资理念的时候,不需要告诉孩子你赚多少钱,你的股票账户里有多少钱,甚至也不要说家里有几套房子。但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基本概念。例如,你可以告诉孩子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多少,我们家的收入是高于平均还是低于平均。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中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是多少,并趁机和孩子探讨资产和收入的不同。孩子也不需要知道父母哪一方赚得多,因为这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赚钱多的一方对家庭的贡献更大。如果父母有一方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另一方在外工作,父母需要让孩子们明白在家养育子女是项无比重要和光荣的工作,在外工作的很辛苦,在家陪孩子的同样辛苦,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
再次,家长不要告诉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花费。例如,有些家长为了提醒孩子自己的付出,会告诉孩子家里在补习课上或兴趣班上花了多少钱,这是很不明智的。现在的补习班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次课,家长花钱让孩子学习是为了孩子能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所进步。但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给了指导老师多少钱,有可能会产生“我爸给你这么多钱,我为啥要听你的”的抵触情绪,或产生对家长付出的愧疚感。无论是抵触情绪还是愧疚感都不利于孩子好好学习。
最后,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因金钱而吵架,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在今后考虑金钱问题时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