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存钱罐:金融学教授的儿童财商启蒙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这个话题适合吗

我们在和孩子谈钱的时候,要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金钱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家长在培育孩子基本财务知识和技能的时候要做到适龄。

4~6岁的小孩应该明白有借有还,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在回家的路上花5块钱用来买巧克力,不如回家吃巧克力,并将这5块钱放在自己的存钱罐里面。在我家附近有家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批发商店好市多(COSTCO)。我们一家都非常喜欢去好市多。我们大人去是因为好市多的日常用品物美价廉,孩子们更多地是想吃好市多的热狗和比萨。有一次临近中午,我带着4岁的女儿去好市多买菜,太太和儿子在家做饭。在我排队付款的时候,女儿眼巴巴地看着我,问我能不能买比萨吃。我说:“妈妈和哥哥在家等我们吃饭呢!你现在吃了比萨,回家就吃不下饭了,而且对哥哥也不公平。”“不嘛!我很饿了!我们可以买两块比萨,给哥哥带一块。”我想了想,对女儿说:“这样吧,如果你坚持要买,我可以帮你买。但如果你不买,我们回家吃饭,我可以给你2美元。你将这2美元存在你的钱罐里,以后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女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不吃比萨,回家吃饭。

4~6岁的孩子还应该明白等待的价值——在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新的汽车玩具)之前,有时必须等待。斯坦福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大约在半个世纪前做了一系列关于延迟满足的研究,被称为“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4~6岁的孩子被告知有两个选择:如果能够等待15分钟,就可以吃两块棉花糖;如果等不到15分钟就只能吃到一块糖。小部分孩子等都不等直接吃了一块。在选择等待的孩子中,只有1/3等了15分钟拿到了第二块糖。后续对这些孩子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等待时间足够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生活得更好:有更高的SAT成绩、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好的体重指数等。

7~10岁的小孩应该了解除了工资,还有哪些收入来源(理财、买房子等);还应懂得金钱的时间价值,即今天拿到100元要好于一年后才能拿到100元。为什么?因为有利息。

小学生应该懂得货比三家。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成为一个精明的顾客。家长可以时常带着孩子去购物,向孩子解释为何今天会买打折的酸奶,而不买另外一个牌子的酸奶。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情况下,同样的东西便利店的价格要比大型超市的价格更贵;在网上购买的东西要比实体店更便宜;买得多时单价要比买得少时单价更低。让他们清楚每逢重大节日和“双11”,商家很可能会有打折促销。让他们理解电视上、马路边、地铁里各式广告的目的和用途,明白商家是如何利用广告来诱导人们消费的。

中学生应该理解复利的力量、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及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性。中学生还应该理解银行卡和信用卡的区别,当地政府有哪些政策措施来帮助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哪些资产是可以增值的,哪些肯定是会贬值的,如所有汽车一旦开出4S店就一定会贬值不少,2~3年内贬值40%很正常。他们要明白一些消费不是一次性的:车子无论新旧都需要花钱保养、买保险;房子大虽然好,但维护费用、水电燃气费、物业管理费等都会上升。

“分享储蓄消费有限公司”(Share Save Spend LLC)的创始人Nathan Dungan鼓励家庭做多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小实验[2]。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可能是每周20元的零花钱。孩子年龄越大,给予孩子的财务决策空间就越大。关键是在较长时间里为孩子提供多种机会进行财务决策,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和提升能力。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在受控的环境里学习—犯错—再学习,这要比他们离开家长上大学、进入社会后再犯错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