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基建”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

2020年4月,国家出台关于“新基建”相关政策,其范围被正式界定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涵盖十五大行业板块,强调“上云用数赋智”。国家通过致力于打造充满科技和数字元素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红利释放,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

“新基建”的必要性

“新基建”的定位是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通过铁路、公路等物理道路流转,“铁公基”是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计算成为新的生产力,“云网端”等新一代基础设施构建起生产要素流转的虚拟“高速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带来强连接,导致组织分工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带动了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个性化、定制化、敏捷柔性生产更多体现出“以人为本”,推动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

“新基建”的核心是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新基建”是从数字化出发,将基础设施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更具科技元素、数据元素和智能元素,是基于信任和安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重点在于,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步和深度融合,这从根本上不同于分散、异步、低效的传统IT系统建设。

“新基建”的意义在于,揭开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序幕。“新基建”为未来万物互联时代做准备,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释放数字红利,加快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可以说,“新基建”是数字时代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

“新基建”的着力点

一是建立安全泛在的万物互联。5G作为“新基建”的“领头雁”,不管是从承接未来的产业规模,还是从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来看,都是值得期待的。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将人和人、人和商品、人和服务等连接到一起。下一步,5G技术将实现全方位、立体、高速和安全的连接,把移动互联升级到更具想象空间的万物互联。未来基于5G创新,以及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引发众多行业变革,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二是推动全业务流程上云。区别于传统IT基础设施烟囱式的建设,“新基建”首先是要系统上云,完成规模化在线的第一步。随后,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在线化,核心业务甚至全流程的在线化也将成为现实。2020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工作、生活、场景转移到了线上,在线应用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约8 成网民在购物,9.5 成的网民在看网络视频,一半的网民在接受在线教育,还有超过3/4 的网民在使用在线政务服务。未来,除了网民,“新基建”将推动企业生产、社会公共服务等全流程上云。上云将成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关键动作。

三是引导跨界发展,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可以带动更广泛领域形成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当前,欧美国家正在争夺高端制造业,低端制造业在向东南亚流出,我国在人口红利渐渐消失的情况下,更需要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能源互联网等跨界融合式创新。“新基建”还可以推动产业界的跨界融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技术将逐步融入人类生活。在机器可能拥有智能的前提下,“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技术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四是推动企业级服务快速增长。“新基建”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一次产业革命的升级,是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关键举措,将大范围推动企业级的应用落地,最终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我国的数字经济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即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支持的数字经济领域,在涵盖消费互联网的同时,也将包括生产环节,即面向产业互联网提供服务,从而促使企业级业务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的消费升级和工业改造,新零售、大交通、大文化、大健康等领域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不断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级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企业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提升我国整体产业的实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新基建”所需的软环境

一是要素环境:释放数据新要素动能。数据作为当前最活跃的要素,是推动“新基建”激发更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活水”。数据是整个经济流动的血液,驱动智能和创新,支撑并带动“新基建”所承载的产业升级。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和制约,数据资源全要素流通还不够通畅。国家要通过技术和制度双重发力,寻找数据自由流动、开发利用与数据安全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点,激活公共数据价值,创新数据要素治理模式,进一步激发数据在拉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乘数效应。

二是产业环境:搭建创新合作平台。“新基建”将推动更多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进程需要跨界合作,需要更加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平台以极低的成本将碎片化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起来,推动生态协作和共享发展,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各自建设生态体系,加强内部协作,并激活微经济。对于更大范围和公共层面的创新和研发而言,需要以国家之力来推动。通过建设全球创新网络,搭建面向未来新一代科研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面向产业的公共研发能力,孵化产生更多的跨界融合应用,推动更多的传统产业乘上“新基建”所构筑的“高速赛道”,从而推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融合,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三是需求环境:拓展应用场景和需求。“新基建”需要新的需求场景来落地。5G、“云网端”将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需要更多的新应用场景、新建设模式和新商业模式来落地,从而推动产业进入正向循环。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推动“新基建”的落地。数字化转型是由技术牵引开启的,但最终取决于社会对数字化的就绪度。经过许多年的信息化发展,我国已有近10亿个网民,但依然有庞大的人口缺席数字社会。因此,我国需要提升社会数字化就绪度,积极创造应用场景和需求,推动更广泛的群体接触互联网、使用互联网,享受数字红利。

四是制度环境:梳理调整现有规则和政策。“新基建”推动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加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和更加松散灵活的新型组织结构。智能终端、智能设施、工业智能在开启全面智能化的同时,也带来新一轮安全风险,对传统的信用体系、治理模式等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时代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规则和标准,需要开启新认知、凝聚新共识、构建新治理体系,通过进一步激发制度优势,完善政策环境,将“新基建”带来的技术红利与制度和政策红利相碰撞,推动建立有序、有活力的治理新秩序。

“新基建”的发展前景

一是提振经济,发挥数字化长效赋能作用。首先,“新基建”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其次,“新基建”将有效刺激消费。“新基建”需要靠消费落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消费需求,如网购、云课堂、远程医疗及病情筛查、在线办公等,需要5G等高速、可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从而有望形成对投资-消费的双向促进,不断提升投资效益。最后,“新基建”将优化地方债务状况。相对传统基建而言,“新基建”的投资回报率普遍较高。数据表明,“新基建”年化回报率为12.5%~21.6%,大幅高于传统基建项目的3.3%~5.4%。此外,还可以借助一系列政策工具,通过5G使用、无人汽车等消费政策进一步拉动需求,不断提升投资回报,优化地方债务状况。

二是优化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首先,数据要素助力形成范围经济效应。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具有对其他要素效率倍增作用。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提高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的效率,各类要素共同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通过发挥要素优势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并不断促进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其次,数字算力、算法优化资源配置。随着“新基建”投入的加速,数据中心将成为计算力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时云计算、边缘计算、泛在计算等底层基础支撑算力不断提升,为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提供保障;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基础技术的算法技术持续发展,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数据互通、算力和算法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对前台稳定通用模块进行“沉降”,对后台可变、可调取的要素进行“提取”,强化“中台”这一“中央厨房和处理工厂”,推动需求与资源的快速匹配迭代,以更低的变更成本、更强的数据灵活性、更快的反应速度对创新进行响应,提高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转效率,加快产业变革升级速度。

三是助力民生,提升社会福利,释放数字红利。首先是带动就业。“新基建”将以“一业带百业”,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和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展,并衍生出如数据标识等新的就业领域。与此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设后期的维护、运作都需要劳动力,最终将促进社会就业。其次是推动公共服务发展。“新基建”不仅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包括基于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带动城际轨道、道路建设、城市电力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物流、交通、市政等公共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