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后勤保障仿真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主要内容

作战后勤保障仿真系统的军事需求既要反映军事仿真的一般需求,又要反映后勤保障的客观规律,因此系统军事需求论证主要内容包括使命任务、作战背景、战场环境、隶属关系、指挥关系、兵力编成、保障对象、保障关系、保障活动、保障流程、信息交互和保障能力,如图2.1所示。

图2.1 作战后勤保障仿真系统军事需求论证主要内容

1.使命任务

根据作战后勤保障防真系统的职能作用和用户使用目的,明确仿真系统的使命任务及其要求,确定军事需求分析的总方向,其表达可以较为概略,如“后勤指挥训练”“保障方案评估”“后勤建设论证”等,也可以较为详细,如“××作战行动后勤保障方案评估”,描述形式以文字为主。

2.作战背景

作战背景主要描述当前政治与军事斗争形势,明确主要作战对手、潜在作战对手;作战任务和计划;保障决心、保障原则;作战对手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作战特点和后勤保障特点;对作战阶段、作战样式和保障模式的预测;作战兵力和保障力量类型、结构、数量、编成、部署,担负的主要任务和总体作战能力;主要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能力、国防动员潜力以及其他情报信息。描述形式以文字为主,可以配相关图形进行补充说明。

3.战场环境

依据作战计划和作战对手情况,主要明确作战区域、地形条件、人文环境、气象与水文环境等。对后勤保障领域,还应关注交通情况、民用资源、经济状况等。因此,作战后勤保障仿真系统需描述的战场环境要素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变化信息就是大气—海洋—沿海—太空自然环境的联合动态描述。具体地,包括山川、河流、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包括交通路线、通信电力设施、工业设施、城市建筑等人文景观以及行政区划等静态信息,包括大气能见度、气压、温度、湿度、风力、气流、云的类型及云层高度、降雨等大气和气象信息,包括海浪、水温、洋流、潮级等海洋信息,还包括白天、黑夜的时间变化和电磁环境等。②人文环境: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构成、政治组织及科教卫生,这里主要是对人口构成的模拟;还包括经济条件,指可供作战利用的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各种物资储备、战场经济条件等。③战场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工具、线路、各种设施,以及由此构成的交通运输网;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枢纽、通信台站、网络布局等。[2]

4.隶属关系

隶属关系也称编制序列,按军队行政组织机制,明确仿真对象的日常行政管理级别和上下级组织实体,下级实体受上级实体的控制和管理,一般为层次式树状结构。虽然隶属关系基本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与行政级别的类似,但仍有很大区别,如后勤仿真中的仓库实体,其隶属关系与行政级别的完全不同。

5.指挥关系

指挥关系是指挥机关与所属部队之间构成的军事指挥关系,通常依据前述隶属关系确定,但指挥关系并不完全对应于隶属关系,在实际作战和筹划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作战任务抽调部队进行临时编组,明确指挥关系是进行作战编成筹划的重要内容(这一步骤被美军称为“兵力生成”)。为确保部队集中统一指挥,指挥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后勤保障力量与其他作战保障力量一样,通常配属于上一级作战指挥机构,但也不排除接受更高级别的指挥机构越级指挥,或受同级作战指挥机构指派而对下级后勤保障力量进行委托指挥的情况。在仿真系统的开发实现过程中,指挥关系确定了各作战及保障实体间信息交互的流向与内容。图2.2描述了作战指挥和后勤指挥之间的关系,其中本级的所有参战力量(作战力量和后勤保障力量)都由本级作战指挥机构指挥,本级后勤指挥机构(虚线部分)是本级作战指挥机构的一个部门,可以受本级作战指挥机构委托对所属后勤保障力量进行委托指挥控制。

图2.2 指挥关系描述示意

6.兵力编成

兵力编成是指,在作战任务中,对包含后勤保障力量在内的所有参战力量按任务和作战运用进行的编组区分。描述形式以树状结构图为主,父节点为作战指挥机构,子节点为兵力编成内下级力量,其中作战力量分解至主要武器平台、末端作战单元或单兵[3],后勤或其他保障力量(如通信、电子对抗、气象、水文等)既可按作战力量分解方法分解至保障装备或单兵,也可按仿真粒度的不同要求分解到保障分队。此外,可以用文字辅助描述各编组的力量组成、作战行动中的主要任务、部署位置及资源配置情况等。

7.保障对象

保障对象是接受特定后勤保障力量对其实施保障的主体,主要是兵力编成内的各类作战力量。但有时候后勤保障力量之间也可相互保障,此时接受保障的后勤保障力量实体也视为保障对象。

8.保障关系

保障关系是后勤保障力量与保障对象之间在后勤保障活动中构成的工作关系。描述保障关系在后勤仿真中至关重要,如果说指挥关系决定了信息流的流向,保障关系则确定了资源流的流向,因此,保障关系是实现保障活动的基础,是后勤仿真需求分析的关键内容。总的来说,保障关系比指挥关系更加复杂。对于后勤保障力量,指挥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也就是说一个保障力量只接受一个特定的后勤指挥机构指挥;而保障关系可能是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关系。

9.保障活动

保障活动是对保障对象实施保障过程中发生的实际动作或动作序列,一般情况下,保障活动按照“保障任务分析—保障方案筹划—保障活动实施—保障效果评估”的顺序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与作战活动间的关系、每一动作实际的输入/输出等。IDEF0图是描述作战活动的有效手段,也可以方便表示出保障活动的参与者、保障约束条件和保障规则等内容,如图2.3所示,IDEF0图中方框代表活动,方框左边代表输入的主要信息,方框上方代表保障约束条件和保障规则,方框右边代表输出的活动信息,方框下方代表活动执行机构、人员或平台。

图2.3 保障活动IDEF0图

10.保障流程

保障流程是实施后勤保障活动的具体程序、内容和要求。描述形式可以是保障活动流程图、表格和文字组合的方式,其中,保障活动流程图可以采用泳道图形式描述;表格解释每个保障单元或保障分队在后勤保障任务实施的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以及保障标准、保障效果等。此外,可以采用文字对图形和表格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如图2.4所示。

图2.4 保障流程描述示意

11.信息交互

描述后勤保障活动各主体之间信息交互的关系,包括各类信息交换的细节,如信息交换的主体、内容、实施方法、质量要求等。描述形式通常以信息交换矩阵为主,如表2.1所示,给出信息、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及信息交换属性(如质量、数量)等的描述。

表2.1 信息交换矩阵示意

12.保障能力

在作战后勤保障中,保障能力是指后勤保障力量对作战行动实施保障的能力,包括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后勤快速保障能力、后勤持续保障能力、后勤立体保障能力和后勤精确保障能力等。由于后勤保障系统专业众多,保障能力通常分专业设计不同的保障能力指标体系,给出指标的定义、概念内涵、约束条件、评估模型等,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保障能力进行描述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