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汽车会“跑”的奥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3 汽油发动机的4个冲程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由4个活塞冲程组成1个周期,即进气、压缩、做功(燃烧)、排气。此技术是德国科学家尼古拉斯·奥拓于1876年发明的,所以又被称为“奥拓循环”。

最先开始的是进气冲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气缸内变为负压。此时,打开的进气门吸入空气和燃料组成的混合气体。

接着活塞降至下止点,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移动,压缩混合气体。这是压缩冲程。

活塞发动机的4个冲程

然后活塞重新上升至上止点,火花塞流入电流,产生火花,点燃气缸内的高压混合气体,气体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降,此阶段为做功(燃烧)冲程。

最后进行排气冲程,活塞上升,将燃烧后的气体从打开的排气门排出。发动机重复做这4个冲程的运动,不断产生动能。

除了4冲程发动机外,还有2冲程发动机和6冲程发动机。与4冲程发动机相比,2冲程发动机的动力和扭力更强,但存在燃烧效率低和产生的废气较多等问题,现在只有一些摩托车采用2冲程发动机。6冲程发动机则是在4冲程的基础上加入冷却气缸的过程,因此燃烧效率更好,更省油,然而它也存在功率低的问题,未被实际采用。

吸排气时机和4个冲程

直列4气缸发动机

▲直列4气缸发动机活塞

直列6气缸发动机

▲直列6气缸发动机活塞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专利图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关键之一是提高热效率。想要提升动力,提高膨胀比是一种方式。传统发动机的4个冲程中,活塞行程是相同的,所以膨胀比不会发生变化。而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在4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连杆结构,使膨胀大于压缩,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效率。由于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在低转速下扭力较低,因此现在大多运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

米勒循环发动机

米勒循环发动机也是一种以4冲程发动机为基础的发动机。它的原理与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相同,都是通过膨胀大于压缩的方式提高发动机效率。但米勒循环发动机并没有采用一系列复杂的连杆结构,而是巧妙地对进气门开闭的时机进行调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一般4冲程发动机进气门的关闭时机与活塞下降至下止点的时机相同。而米勒循环发动机的进气门在活塞到达下止点后仍保持打开状态,直到活塞上升至气缸约2/5的高度时才关闭,这样吸入的混合气体有一部分又被排出气缸。进气门推迟关闭能制造膨胀大于压缩的效果,同时配合增压装置,又能再次提高发动机效率。

另外,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的极限约为11,超过11后,容易发生高压混合气体爆燃的不正常燃烧现象,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加剧。米勒循环发动机的压缩比低于11,却能产生高于压缩比为11时的热效率。

▲马自达MZR 1.3L上的米勒循环发动机

米勒循环发动机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