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捷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1 绘画基础中的线

在视觉上、现实中,线是面与面的边界错觉,是形态块面前后关系的错觉。素描、色彩的块面都存在着这种错觉,但是每个人在描绘这种错觉的时候不尽相同;当这种错觉体现在线的表现形式上,就是明确的判断;线是由主观判断而存在的,人与人不同,主观性也各有差异,又因为线的简明扼要,所以线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明确的、原始的、基础的视觉表现形式,也是最能提升整体造型能力的方式。

线可以说是造型的规划,而整体造型是在“线”的规划中变为可控的、随机即兴的审美呈现。绘画首先需要的是造型能力,这个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描绘对象投射到脑海中的重新审视布局,和在画面上进行细心并可控的即兴、顾全大局的随意,没有这个前提意识,线就没有意义、没有目的;但是在造型能力和意识没有成熟的时候,多画线是提升造型能力和意识的唯一方法。纯粹以线绘画,西方绘画和国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审美,或者说就是泾渭分明的各自代表,在基础修为上也各有体系,互不影响。

国画中线的极致运用是白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距今1300多年,其作者是唐朝画圣吴道子,体现了当时白描用线的最高境界,或者说至今未有超越也不为过。国画用线的造型能力需要从这些名迹中临摹揣摩才能建立,相当于临习各家字帖,书法有多极致,线也不在其下,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有相当澄净的素养才能有所把握。国画的传统白描,严谨规范到自如运用,可以说是理性之后的感性升华。中西方绘画本源的不同除了体现在思想上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对自然科学认知的不同,这是一个庞杂的两种文明脉络从发展到交织、融合的问题,最终不是谁战胜了谁,物竞天择,符合人类必然发展进程就是好的,但是国画独有的审美是无法代替的,在这样纷繁的时代显得更为难得,也更令人珍惜、热爱。国画不讲究透视,传神和意境是两个精髓,但也只有将人的禅境清澈的内在提升,反映到行笔之际才能有此高度,不见雕琢,随性而至,却又大局在握,所以画国画难以年轻有为,多为儒者老成,却也难有新意。

而西方绘画则有完整的科学系统的教识,有疑有惑,有答有解,理据经验皆有实证,所以很容易使初学者明白了解,反映到用线上,就有透视、比例、结构、光影、体积等这些因素的考虑。其线没有定式,不是国画人物中固定式的“十八描”,大多随描绘的形态、体积光影等因素而变,除去各类画派主张,主流意识上线是自由而精确的,若以形准为基本要求,则西方绘画用线形式更加丰富,也更具有包容性。

以上粗略的对比说明,旨在明确中西方绘画用线的不同特点,其他中西方绘画对比的庞杂观点不再赘述,在此以实用为主,无分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