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
1.“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亮点纷呈,加快向高质量发展。2019年,“一带一路”进出口值第一季度为7.03万亿元,第二季度为7.68万亿元,第三季度为8.26万亿元,第四季度达到8.59万亿元,2019年12月甚至达到了3.01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为12.7%。其中,出口额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进口额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7%。2019年,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进出口额为4.86万亿元,同比增长8%;与东盟的进出口额为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1%;与美国的进出口额为3.73万亿元,同比下降10.7%;第四大贸易伙伴是日本,与日本的进出口额为2.17万亿元,增长0.4%。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为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高出整体增速7.4百分点。中国已与18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协调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各项举措,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30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意向成交额高达711.3亿美元。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贸易往来快速发展;二是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三是重大项目做优做精;四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加快建设;五是合作机制逐步完善。
2.多项资金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专项投资基金是国家级专项基金,已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量达数万亿美元,引导各方资金“输血”至项目中,资金融通使市场化投融资体制迎来破题。
由中资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于2014年年底正式启动。丝路基金投资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金融、基础设施、开发、产业合作四大领域,为“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丝路基金出资20亿美元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和金触支持。
2019年3月4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专项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加强各类业务合作,共同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2014年9月,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启动,主要发起人为中资银行,基金规模达50亿美元,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股权投资平台之一。另外,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都是“一带一路”资金平台,其资金量可达700亿美元。
由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平台共同出资100亿美元成立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批准投资项目6个,批准投资额为5.42亿美元。另外,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立项11个项目,备案项目近60个,参与投资36.8亿美元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石油天然气重点项目。
此外,还有一些开发性金融项目,主要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和装备制造及出口方面。来自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5家银行已经在中国设立了机构。海外基本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靠国内资金供给,一是不能满足要求,二是不符合项目双方伙伴共享利润的国际市场交易准则。多方位的融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3.加速输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
目前,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供给每年不到需求量的5%,“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不少于20万亿美元,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资金空缺最大。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一带一路”投融资以市场化为主,投融资合作不是“撒钱”和单方出力,实现财务中长期可持续性才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定位为中长期、开发性、投资基金,投融资方式为股权、债权、贷款、基金等多元化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融资服务。其尊重国际经济金融规则,遵循对接、效率、合作、开放四项原则,重点围绕投融资、统一货币结算和金融服务三大需求,实现财务收益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4.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成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增加了就业,提供了税收,改善了民生,添置了优质资产,促进了相关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