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关键链法
资源的可用性与活动能否在计划日期内被执行有着竞争关系。因此,一些软件程序允许平衡资源负载(以便不被过度分配任务)。这样就可能拉长项目持续时间和之前制定的活动开始和完成日期。考虑了资源可用性而得到的进度模型,通常被称为资源约束下的关键路径,这就是关键链法的由来。关键链法是从关键路径法(CPM)衍生而来的,它考虑了各种影响,如资源分配、资源平衡和关键路径法中活动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了能这样做,关键链法引入了缓冲和缓冲管理的概念。三种类型的缓冲分别为:接驳缓冲、资源缓冲和项目缓冲。
图2-3 CPM/PDM图示例
接驳缓冲:在进度模型中,添加在关键路径与非关键路径之间结合处的一种时间上的缓冲[按照《PMBOK®指南》(第5版)的讲法,接驳缓冲是放在关键链和非关键链之间的。——译者注]。
资源缓冲:紧前活动的预测完成日期频繁传递到紧后活动,提醒紧后活动的资源进行准备,以便在紧前活动的实际完成时即刻开始进行紧后活动。
项目缓冲:添加在项目结束前的一段时间,通常在项目最后一个活动与最终交付日期或合同中的项目完成日期之间。
缓冲是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可以分派给单个活动链的安全余量的总和。通过为活动分配激进的实现时间来减少隐藏的安全余量,然后集合所有节省出来的计划时间形成缓冲。不再将安全余量放置在各个活动之间,而是将安全余量集中放在链的尾端,只有当风险(无论是什么造成资源和持续时间的不确定)发生时使用。其效果类似于管理关键路径法中的总浮动时间和自由浮动时间。关键链的示例如图2-4所示。
图2-4 关键链示例
进度中最长的考虑了资源平衡的路径,包括缓冲,就是关键链。它往往不同于CPM中的关键路径。在关键链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缓冲活动、不能执行多任务的资源、资源平衡和缓冲管理。
使用关键链法管理进度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激进的(但不需要详细的)、平衡了资源负载的项目计划。项目完成日期被定义为关键链的完成日期,包括项目风险和延误的缓冲。在项目执行期间,如果单个活动消耗了比关键链法预期更长的持续时间,项目缓冲就会被相应消耗。根据缓冲消耗程度(也称为缓冲管理),项目团队可以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从“没必要反应”到“规划应对”再到“实际执行已规划的对于恢复项目缓冲的应对”。只要总的延误时间小于缓冲时间,对于项目范围、持续时间和成本的影响就会有限。
关键链与关键路径的主要不同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意识到项目执行期间将会发生重大的、意外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积极行动。
管理的焦点——关键链在项目中会保持稳定。
尤其在今天的精益组织结构中,资源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项目持续时间对于资源可用性的依赖程度不比对于活动的逻辑顺序的依赖程度小。
在关键路径法中,每个活动都含有显著的余量,但是当这些余量被暴露并整合起来(而不是被分散和隐藏在单个活动中),项目对风险的承受力将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