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称帝建国
曹丕篡汉称帝的消息像一阵龙卷风一样很快就传到了蜀地,并瞬间在蜀地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当然,刘备的下属们都表现出了强烈不满之情,他们无一例外地强烈谴责曹丕的篡逆行为。
由于当时信息闭塞,蜀地众人对汉献帝的生死有了多种猜测和说法。一时之间,谣言四起,甚至有传闻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了。实际上,此时的汉献帝自从禅位被封为山阳公后已经去了山阳县的封地。所以,这个传闻肯定是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假消息,并且很有可能包含着某种政治意义,至于幕后的始作俑者是谁已经无法考据了。但不管怎样,东汉已经灭亡了,汉献帝是生是死已经无关大局了。
舆论造势
当这个谣言在蜀地广泛传开后,刘备集团的谋臣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于是,刘备披麻戴孝,身着丧服追悼汉献帝,把汉献帝被曹丕“害死”的消息讣告蜀地,并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对东汉的灭亡深感悲痛。开完了汉献帝的追悼会后,此后,蜀地的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报告出现了祥瑞现象。结合此前曹丕称帝时其臣下的所作所为,此时刘备的属下们报告此类消息想表达的含义就很明晰了。
于是,刘备集团的大批文臣武将纷纷上书,指出天命已经归顺刘备,宜早称帝复兴汉室。为了证明他们自己的话并非虚言,他们从各种谶纬书籍和历史文献中寻找出许多条所谓的“理论依据”,如“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甄曜度》)、“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宝号命》)、“帝三建九会备”(《孝经钩命决录》)等。
当然,刘备是一个精明人,知道这种事情不能马上答应的。于是,刘备表示自己一心系汉室,坚决拒绝属下的建议,死活不肯称帝。
这些人见刘备不肯称帝,不断地从经史子集以及各种古书籍里寻找出许多条刘备必须要称帝的“理论依据”,如“《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为了证明“理论”与实际相契合,他们还举了一个例子: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二城时,襄阳籍贯的两名男子献上玉玺。这块玉玺原来是沉潜在汉水里的,但它在水底下依然灵光照映天穹,而如今天子玉玺的神光重现汉水的下游城市襄阳,这是上天有意让其在汉水下游称帝的瑞兆。
他们见刘备有点心动了,又趁热打铁进一步指出,所有出现的瑞兆全部应验了,上天的指示不可违背。况且汉中王是孝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裔,嫡系庶出百代相传,天地降福,姿容伟岸高大。同时,汉中王神明英武,仁深德重,礼贤下士,因此赢得天下归心。根据谶纬之言,理应选择吉日良辰,顺承天命与神灵相洽。希望汉中王能应天时顺民心,赶紧称帝登基以安定天下,继承高祖、世祖创建下来的伟业,续传宗庙位秩。
虽然这套歌功颂德之言在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前其臣下都要重复一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也有人看不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个人就是费诗。
费诗作为一名耿直之士,此前曾经说服关羽接受任命,其口才是一流的。费诗认为群臣劝进刘备称帝是不合时宜的,他便上书反对道:“大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天子并篡夺帝位,因此才客居万里之外招聚士众,准备用以讨伐逆贼。如今大敌尚未消灭,您却想自立为帝,恐怕人们内心深处对您的动机有所怀疑呀。想当年,汉高祖和项羽约定,谁先攻灭秦朝,谁就可以称王。等到汉高祖攻陷咸阳,俘获秦王子婴,仍然常怀推让之心不愿意称王,何况现在大王仍未走出门庭就想登基为帝呢!所以,我认为,为了长远考虑,大王不应该听从群臣的提议。”
费诗直接给刘备泼了一盆冷水,而且其表章语含讽刺之意,于是当下刘备就将其降职为永昌郡从事。
当然,刘备为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仍然不表态称帝。
众人心中有点疑惑,不知道刘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众人虽然不知道刘备的心思,但诸葛亮却知道。实际上,刘备所顾虑的无非就是称帝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才能称帝。
诸葛亮决定用耿纯游说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故事劝说刘备,他为刘备分析道:“从前吴汉、耿弇等人开始劝进世祖光武皇帝称帝登基,世祖再三谦让,推辞不允,先后推让四次。于是耿纯进言道:‘天下英雄对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随您得到各人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您不采纳众人的提议,大家就会各择新主,无人再愿意跟随您了。’世祖深感耿纯的话说得有道理,于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现在曹丕篡汉称帝,天下无主,大王乃是刘氏皇族后裔,继承汉室世系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们长期追随大王到处南征北战,历经艰辛困苦,也是希望像耿纯所说的那样能建立下尺寸之功啊!”
要知道,刘备创业过程何其艰难!在刘备创业初期,有些人看好刘备的发展前途,向他投注了许多资本(如麋竺)。刘备能在竞争激烈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其背后是许多人出工出力的结果。换言之,这些人都拥有刘备集团的原始资本,这个时候刘备是否称帝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其下属们集体说了算。当然,刘备集团里的绝大多数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刘备尽快登基称帝。
况且,诸葛亮以及群臣已经帮助刘备解决了他所顾虑的三个条件:
合法性——刘备是汉室后裔,继承汉室是合法的;
合理性——天降符瑞之兆,天命所归,继承大统,合情合理;
必要性——大家都盼望刘备称帝,博得个封妻荫子,倘若不称帝的话,大家都散伙另找新主了!
对于这三个条件,合法性与合理性暂且不论,但后面的必要性确确实实是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刘备不得不考虑其重要性。别说刘备本来就有称帝之心,他再三推辞只不过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而已。退一步来说,即使刘备不想称帝,到了这种地步也由不得他了。所以,刘备称帝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事后,据统计,为了劝进刘备称帝而前后上书者多达八百余人,其规模之大犹胜当时曹丕称帝时的劝进规模。
刘备称帝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黄道吉日。(作者注:虽然汉朝已经灭亡了,但刘备为了实际需要,彰显自己的政治正当性,还是打着东汉的旗号,故其称帝前一直是使用“建安”年号。)
这一天,刘备在成都西北的武担山举行隆重的称帝仪式,即位登基。古代皇帝的登基仪式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照样是焚香奏乐,用祭品祭祀天地,宣读祭告天地的表文,告诉上天自己是人世间的天子。当然,刘备集团的这一封表文不仅向上天汇报刘备继承汉室即位登基的美好愿望——使天下永远安定,而且言辞激烈地谴责了曹氏父子的滔天罪恶天理难容,尤其是曹丕更加十恶不赦,继承其父凶残悖逆之基因窃篡皇位,引起天人共愤,人人得而诛之。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表文中只字不提自己称帝建国的事情,而是口口声声称全国仰慕,不敢违抗天命而继承汉室领受皇帝印玺。——这真是一出精彩纷呈的“历史戏”,不仅欺骗白丁俗客,还要欺骗天地神灵。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定都成都,宣布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就这样,一个新政权在成都宣布了它的诞生!
从此以后,益州集团以及其相关联的势力统一叫作“蜀汉集团”。
刘备称帝建国,正式宣告蜀汉政权建立了。按照皇帝继任的惯例,新皇帝刘备更改年号为章武,大赦天下。
刘备成为蜀汉第一任皇帝后,下一步自然是对文武百官加官晋爵。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有了这些权力,诸葛亮可以以丞相的身份总管尚书台的政务,处理整个蜀汉的政务。太傅许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名士,他当时已经年逾古稀,但刘备为了拉拢人心获取蜀地文人的认可而改任他为司徒(“三公”之位),颇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晋封西乡侯。马超晋升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晋封斄乡侯。魏延提拔为镇北将军兼任汉中太守,负责蜀汉北部的防务。刘备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和调整,其他的有功之臣各有赏赐。
当年五月十二日,刘备册立儿子刘禅为皇太子。刘备委派持节特使丞相诸葛亮授予刘禅印绶,以法律形式宣布刘禅是蜀汉政权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生于公元207年,当时年仅十五岁。为了让刘禅增加文化知识和掌握治国本领,诸葛亮在处理政务之余成了刘禅的老师。诸葛亮亲自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经典书籍给刘禅学习,辅导刘禅的功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刘禅来说,诸葛亮亦师亦父。
称帝当年,刘备为刘禅纳张飞长女为太子妃。
就这样,刘备称帝登基了,群臣加官晋爵了,大家各有所得,各取所需,真正实现了双赢。
刘备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在花甲之年称帝建国。如此,刘备也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草鞋贩子转变为一位大权在握的蜀汉皇帝,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平民——汉中王——皇帝。
刘备从草鞋贩子到开国皇帝,他奋斗了整整一辈子。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励志的皇帝,有农家出身的刘邦,有摆地摊创业的刘备,有行脚僧起家的朱元璋……从本质上来讲,他们都是起点极低的底层平民,靠着自己的奋斗登上帝王之位的。他们的人生奋斗史是值得思考的,或者“有志者事竟成,英雄不问出身”,抑或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回顾刘备的人生轨迹,他从早年在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接着在中山富商的资助下组建初始创业团队,此后不断有人看好他并投靠支持,到后来他结识了一大批英雄好汉转战千里开疆拓土。当年的草鞋贩子刘备,如今的蜀汉皇帝刘备,真让人不敢想象,竟然是同一个人!
刘备坐在皇帝宝座上,心中百感交集;想当年,创业初期屡遭挫折,败多胜少,经常被人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丢妻弃子,浪迹天涯,寄人篱下;而如今,不但存活了下来,还当上了皇帝。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梦幻般神奇!
刘备的人生走到了这一步,估计他也想不到自己真的能当上皇帝。几十年的腥风血雨走过来,刘备历经岁月磨难,早已褪去昔日的浮躁,他已经不是涿县那个喜欢穿华服的少年了,而是一位君临蜀地的开国皇帝。
时代改变了,理想不改变。在刘备的心中,他依然还有一个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