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本病以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及阵发性抽搐为特征,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般在生后4~7天发病。
一、诊断要点
1.有旧法接生或断脐消毒不洁史,脐部常有感染史。
2.早期无明显抽搐时,用压舌板压舌根立即引起牙关紧闭则应怀疑诊断。
3.多数患儿在生后4~7天发病。最先表现为张口及吸吮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四肢抽搐,呈角弓反张状。任何轻微刺激均可诱发痉挛引起窒息。
4.其他 呼吸机和喉肌痉挛可引起呼吸困难、发绀、窒息。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和便秘。疾病后期可出现发热。
5.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吸吮乳,完全恢复需2~3个月。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二、治疗
1.护理
(1)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病初可禁食,给予静脉营养保证热卡供应。痉挛发作减轻可予胃管喂养。
(4)脐部消毒: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乙醇。
2.控制痉挛发作
(1)地西泮:
为首选药,首次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0.3~0.5mg/kg,每4~6小时1次,重症时用药间隔可缩短至3小时,好转后再逐渐延长间隔时间。止痉后,插胃管并保留胃管,给予地西泮维持治疗,轻度2.5~5mg/(kg·d),重度7.5~10mg/(kg·d),分6次鼻饲(与鼻饲奶同步),达到地西泮化,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大剂量维持4~7天,逐渐减量,直至张口吃奶。痉挛解除停药。在地西泮维持治疗过程中,再出现痉挛者,则临时辅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四肢松弛、呼吸浅表、反复呼吸暂停,及时调整剂量,并使用东莨菪碱每次0.03~0.05mg/kg,间隔10~30分钟。
(2)苯巴比妥:
单独使用地西泮仍有痉挛者,可加用苯巴比妥,首次负荷剂量20mg/kg,静脉推注,维持量每天5mg/kg。
(3)10%水合氯醛:
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每次0.5ml/kg,灌肠或胃管注入。
(4)硫喷妥钠:
以上药物用后仍痉挛不止时可选用。每次10~20mg/kg(配成2.5%溶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边推注边观察,惊厥停止即停止推注。静脉注射时不要搬动患儿头部,以免引起喉痉挛。一旦发生,立即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阿托品0.1mg。
3.抗毒素
只能中和血液循环中尚未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破伤风内毒素,故应早期足量应用。
(1)破伤风抗毒素(TAT):
TAT 2万U,其中1万U肌内注射,1万U加入10%葡萄糖液50ml中,缓慢静脉滴入。同时在脐周用TAT 3 000U局部封闭。之前一定要做皮试。若皮试阳性需脱敏注射。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500U肌内注射1次。
4.抗生素
(1)青霉素:
每次20万U/kg,每天2次,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2)甲硝唑:
每次7.5~15mg/kg加入葡萄糖液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天。
三、预防
接生消毒不严的新生儿,争取在24小时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近端用碘酒消毒,并注射TAT 1 500U。
四、转诊
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建议转诊:①惊厥频繁影响生命体征者;②需要呼吸支持不具备条件者。
(尹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