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卫生化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土壤和底质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一)采样点的布设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是采样的重要步骤,正确布点是获得有代表性土壤平均样品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对采样地区进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类型、植被生长情况、地形地貌等情况。其次,了解土壤污染源的种类及分布、污染历史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布点方案。

土壤的污染类型可分为气型污染、水型污染和混合型污染,采样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类型和地势情况可分为:

1.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梅花型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分点。

4.蛇型(S型)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5.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气型污染的土壤。

6.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按照以上各方法布点还应注意不要将采样点设置在田边、沟边、路旁、肥堆旁以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壤被破坏的地方。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样量

土壤处于不流动的固体状态,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含量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可能极不均匀,所以采样应将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总量应不少于1kg。

2.采样深度

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土壤可能受到污染的深度。从卫生学角度看,25cm以内的土层最有意义,致病菌大多被阻留在这范围内,而大部分重金属残留在表层或耕作层。一般距表层10cm以内污染最严重,10~20cm次之,40cm以下较轻。

若为调查土壤污染水平,采集25cm深度以内的样品即可。若需要了解土壤垂直污染状况,则应在不同深度采样。必要时在深0.75~1.0m与1.75~2.0m处采集。特殊情况下,可采至接近地下水处。

3.样品的采集

常用土壤铲或钻采集样品,凡接触铁铲或取样刀的土壤,均要用手剥去,以免样品受到采样器的沾污。采样时,应在现场做好采样记录,贴好标签;记录采样日期、地点、深度、作物种类以及其他必要事项。

(三)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首先称重。然后倾倒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仔细混合,将石块、木屑、纸片、玻璃、煤渣及植物根等非土壤成分拣出并再称重。除测定某些不稳定成分,如挥发性酚、硫化物、烷基汞、油类等须用新鲜土样外,多数分析项目用风干土样。

1.风干土样的制备

将风干后的土样,用有机玻璃或木棒碾碎,用孔径为2mm的尼龙筛过筛,四分法缩分,取出100~200g的土壤平均样品,置于玻璃或玛瑙研钵内研磨,再用孔径0.25mm(60目)或0.147mm(100目)的筛子过筛。制作过程要防止样品受到沾污。

2.样品的保存

将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的细土样品装入已编号带磨口的玻璃瓶内,备用。剩余的样品用别的容器存放。保存过程要注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酸碱气体的影响。新鲜土壤样品,放在玻璃瓶中,置于4℃的冰箱内存放,保存不超过半个月。

二、底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底质样品采集是底质监测的重要环节。与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一样,应使底质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客观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特别是能反映水体底部的沉积现状与历史状况。

(一)采集布点原则

遵循水样采集时关于采样断面、垂线和采样点的设置原则,并与水样采集尽量一致,进行“同步”采样。如因岩石、砂砾等无法取得底质样品时,可将采样点略做移动至能采集到样品处进行采集。但一般不能偏离过远。采样后应做记录,注明偏离位置,并做相对固定,以便于不同时期底质监测资料的比较。

(二)采样时间

由于底质相对稳定,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小,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不大,故采样频率远较水样低,一般每年枯水期采样1次,必要时,可在丰水期增加1次采样,各年采样时间力求一致。冲刷作用强烈的河段或地区(如潮汐区、水坝上、下地区)应适当增加采样频率。

(三)采样量

底质样品采集量视监测项目、监测目的而定。一般为1~2kg(湿重),如样品不易采集或测定项目较少时,可予酌情减少。

(四)底质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1.底质的脱水

采集底质样品时应尽量滤干水分,供无机物分析样品,可用塑料袋(瓶)包装;供有机物分析样品,应置于棕色磨口瓶中,瓶盖内应衬垫洁净铝箔或聚氟乙烯薄膜。

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采集的样品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但不可直接于日光下暴晒或高温烘干。

对于比较稳定的检测项目,例如,土壤中铜、铅、锌、镉、铬的测定,通常采用风干样品的方法脱水。

如果待测组分为易挥发或易产生各种变化的污染物,如硫化物、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可采用离心脱水,然后立即进行分析,同时另取一份样品烘干测定水分,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对于含有对光、热、空气不稳定的污染物质的样品,可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脱水。油类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须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2.底质样品的筛分制备与保存

将脱水干燥后的底质样品平铺于硬质白纸板上,用玻璃棒等压散,剔出大小砾石及动植物残体等杂物,样品过20目筛,用四分法缩分,至获得所需量样品(四分法弃去的那部分样品,也可以另一瓶分装备查)为止。用玛瑙研钵(或玛瑙碎样机)研磨至样品全部通过80~200目筛,粒度要求按项目分析方法定,但对汞、砷等易挥发元素和须测定低价铁、硫化物等,样品不可用碎样机粉碎,且仅通过80目筛即可。筛分后的样品装入棕色广口瓶中,贴上标签后冷藏保存备用。其余注意事项与土壤样品相同。

所用网筛的材质在测定金属时应选用尼龙制品,测定有机污染物时可使用铜制品。

(周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