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美容外科解剖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人体的测量

对于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来说,正确地掌握人体测量学和人体美学的理论与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美容整形外科的基本诊断方法,也是手术前后必须进行的工作。

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应掌握统一的人体测量方法,以便对求美者容貌及形体进行美学分析、手术设计,并进行术前、术后的比较和评价,同时也便于学术交流。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例如GB/T 5704—2008《人体测量仪器》等。

一、头面部测量的体表标志及测量方法

头面部测量的体表标志(图1-3-1,图1-3-2)

1.眉间点(glabella)两侧眉弓之间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向前突出之点。

2.眉间上点(ophryon)左右眉毛上缘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3.额中点(metopion)左右额结节最高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4.发缘点(trichion)前额发际与正中矢状面的交叉点。

5.前囟点(bregma)颅骨冠状缝与矢状缝的交点。此点仅在幼儿才能找到。

6.头顶点(vertex)头顶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高点。

7.头后点(opisthocranion)头部正中矢状面上最向后突出的点,即距离眉间点最远的点。

8.枕外隆凸点(inion)位于枕外隆凸的尖端。

9.额颞点(frontotemporale)额部两侧颞嵴弧最向内侧的两对称点,通常位于眉毛上外侧缘的上方。

10.耳屏点(tragion)外耳道前方耳屏软骨上缘起始部向耳轮脚基部的头侧部皮肤移行的一点。

11.头侧点(euryon)也称颅阔点,头的两侧最向外突出的点。

12.鼻根点(nasion)额鼻缝与正中矢状面相交的点。

13.鼻梁点(sellion)鼻部在正中矢状面的最凹点(侧面观察)。

14.鼻下点(subnasale)鼻中隔下缘与上唇皮肤组成的角的顶点。

15.鼻尖点(pronasale)头部位于眼耳平面时,鼻尖最向前突出的点。

16.龈点(prosthion)也称上牙槽中点,上颌左右中门齿间齿龈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向下突出的一点。

17.口裂点(stomion)上下唇闭合时口裂的正中点。

18.上唇中点(labrale superius)上唇红唇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19.下唇中点(labrale inferius)下唇红唇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0.口角点(cheilion)在口裂的两侧外角上,上下唇移行部在外侧端相接之点。

21.颏下点(gnathion)头部位于眼耳平面时,颏部在正中矢状面上最低的一点。

22.颏上点(supramentale)颏唇沟最深处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3.颏前点(pogonion)颏部最突出处中点。

24.眼内角点(entocanthion)在眼内角上,上下眼睑缘相接之点。位于泪阜的内侧。

25.眼外角点(ectocanthion)在眼外角上,上下眼睑缘相接之点。

26.眶下点(orbitale)眶下缘最低的一点。常位于眶下缘外侧1/3段上,是决定眼耳平面的基点之一。

27.眶上缘间中点(supraobitale)左右眶上缘最高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8.颧点(zygion)也称侧颅点,颧弓上最向外侧突出的一点。

29.鼻翼点(alare)鼻翼最外侧点。

图1-3-1 头面部测量的体表标志

1.头顶点 2.发缘点 3.额中点 4.头侧点 5.眉间上点 6.眼内角点 7.上唇中点 8.口角点 9.下唇中点 10.颏下点 11.眉间点

12.眶上缘间中点 13.眼外角点 14.眶下点 15.颧点 16.鼻翼点 17.下颌角点 18.口裂点 19.前囟点 20.鼻根点 21.鼻梁点

22.鼻尖点 23.鼻下点 24.颏上点 25.颏前点 26.额颞点 27.头后点 28.枕外隆凸点 29.乳突点 30.耳屏点

30.下颌角点(gonion)下颌角最向外,向下和向后突出的一点。

31.耳上点(superaurale)头部保持眼耳平面时,耳轮上缘最高的一点。

32.耳下点(subaurale)头部保持眼耳平面时,耳垂最低的一点。

33.耳后点(postaurale)头部保持眼耳平面时,耳轮后缘最向后突出的一点。

34.耳上基点(otobasion superius)耳郭基线(即耳郭与头颅连接处的轮廓线)的最上端,即颅耳角的最低点。

35.耳下基点(otobasion inferius)耳郭基线的下端。

36.耳前点(praeaurale)头部保持眼耳平面时,耳郭基线上与耳后点等高一点。

37.耳结节点(tuberculare)达尔文结节的尖端。

38.乳突点(mastoideale)乳突外表上最低的一点。

图1-3-2 耳部测量点

1.耳上点 2.耳上基点 3.耳前点

4.耳下基点 5.耳下点 6.耳后点

7.耳结节点

头面部的测量方法

长度、宽度及高度的测量:

1.头最大长(maximum head length)眉间点至头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3)。

2.头最大宽(maximum head breadth)左右头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4)。

图1-3-3 头最大长

图1-3-4 头最大宽

3.额最小宽(minimum frontal breadth)左右侧颞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5)。

4.两耳屏间宽(britragion breadth)左右侧耳屏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6)。

5.两乳突间宽(bimastoidal breadth)左右侧乳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7)。

6.面宽(bizygomatic breadth)左右侧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8)。

7.两下颌角宽(bigonial breadth)左右下颌角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9)。

8.两眼内眦宽(inter-canthic diameter)左右侧眼内眦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0)。

9.两眼外眦宽(extra-canthic diameter)左右侧眼外眦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1)。

10.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两眼正视前方时,左右瞳孔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11.眼裂宽(eyeslit breadth)同一眼的眼外眦点至眼内眦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图1-3-5 额最小宽

图1-3-6 两耳屏间宽

图1-3-7 两乳突间宽

图1-3-8 面宽

图1-3-9 两下颌角宽

图1-3-10 两眼内眦宽

图1-3-11 两眼外眦宽

12.容貌耳宽(physiognomic ear breadth)耳前点至耳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2)。

13.形态耳宽(morphological ear breadth)耳上基点至耳下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2)。

14.鼻宽(nasal breadth)左右侧鼻翼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3)。

15.口裂宽(mouth breadth)左右侧口角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4)。

16.头耳高(auricular height)头部固定于眼耳平面时,自头顶点至耳屏点之间的投影距离(图1-3-15)。

17.全头高(total head height)头部固定于眼耳平面时,自颏下点至头顶点之间的投影距离。

18.容貌面高(physiognomic facial height)发缘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19.容貌额高(stirnhohe)发缘点至鼻根点之间的投影距离。

20.形态面高(morphological facial height)鼻根点至颏下点的直线距离(图1-3-16)。

21.形态上面高(morphological upper face height)鼻根点至龈点的直线距离。

22.容貌上面高(physiognomic upper face height)鼻根点至口裂点的直线距离。

图1-3-12 耳郭的相关测量

1.形态耳宽 2.容貌耳长 3.形态耳长 4.容貌耳宽

图1-3-13 鼻宽

图1-3-14 口裂宽

图1-3-15 头耳高

图1-3-16 形态面高

23.鼻高(nasal height)鼻根点至鼻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7)。

24.鼻长(nasal length)鼻根点至鼻尖点之间的距离。

25.鼻深(nasal depth)鼻下点至鼻尖点之间的投影距离。

26.唇高(lip height)上唇中点至下唇中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8)。

27.颏高(chin height)口裂点至颏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8.容貌耳长(physiognomic ear length)耳上点至耳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2)。

29.形态耳长(morphological ear length)达尔文结节至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凹陷部最深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图1-3-12)。

30.头水平围(horizontal circumference of the head)经眉间点和头后点测得的围度(图1-3-19)。

图1-3-17 鼻高

图1-3-18 唇高

图1-3-19 头水平围

31.各种理想的面部平面 Gonzales-Ulloa和 Stevent(1968)称理想平面是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又称子午线,Ricketts(1968)描述从鼻尖点到颏前点连线,上下唇的前点各自后退4.0mm和2.0mm,为评价下面部的标准平面,Burstone(1967)主张鼻下点到颏前点连线为标准平面,其上、下唇最高点的最前点各自前突3.5mm和2.2mm(图1-3-20)。

图1-3-20 各种理想的面部平面

(1)Gonzales-Ulloa和 Stevent平面(2)Ricketts平面(3)Burstone平面

角度的测量(图1-3-21):

1.侧面角(profile angle of the face)鼻根点至龈点的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形成的夹角。

2.颅耳角(cephalo otic angle)耳郭与头颅侧面的夹角。

3.鼻唇角(nasolabial angle)鼻小柱前端至鼻底与上唇红间的角。

4.鼻额角(nasofrontal angle)鼻背与前额至鼻根间斜面的角。

5.鼻面角(nasofacial angle)鼻根垂线与鼻背线的夹角。

6.鼻尖角(nasorostral angle)鼻背线与鼻小柱线的夹角。

7.鼻基底角(nasal basement angle)头侧位于眼耳平面时鼻小柱与水平线的夹角。

图1-3-21 角度的测量

1.鼻额角 2.鼻面角 3.鼻尖角 4.鼻基底角 5.鼻唇角

二、体部测量的体表标志及测量方法

体部测量的体表标志(图1-3-22,图1-3-23,图1-3-24)

图1-3-22 躯干测点

1.喉结点 2.腰点 3.髂前上棘点 4.耻骨联合点

5.肩胛骨下角点 6.髂后上棘点 7.大转子点

1.喉结点(larynx point)在正中矢状面上,喉结最向前突出的一点。

2.颈根外侧点(lateral neck root point)在外侧颈三角上,斜方肌前缘与颈根外侧部位上,连接颈窝点和颈点的曲线之交点。

3.颈窝点(fossa jugularis point)左右侧锁骨胸骨端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4.胸上点(suprasternale)胸骨柄上缘的颈静脉切迹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5.胸中点(mesosternale)左右第4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6.胸下点(substernale)胸骨体下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7.乳头点(thelion)乳头中心点,仅在儿童、男性和乳房不下垂的女性才能确定测量点。

8.脐点(omphalion)脐的中心点。

9.耻骨联合点(symphysion)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10.颈点(cervicale)第7颈椎棘突尖端的点。

11.腰点(lumbale)第5腰椎棘突尖端的点。

12.肩峰点(acromion)肩胛骨的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一点。

13.腋窝前点(anterior ampit point)在腋窝前裂上端,胸大肌附着部的最下端的点。

14.腋窝后点(posterior ampit point)在腋窝后裂上端,大圆肌附着部的最下端之点。

15.肩胛骨下角点(angulus inferior scapulae point)肩胛骨下角的最下点。

16.桡骨点(radiale)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

图1-3-23 体部测点前面观

1.胸上点 2.肩峰点 3.胸中点 4.胸下点 5.耻骨联合点

6.大转子点 7.胫骨点 8.跟点 9.颈根外侧点 10.颈窝点

11.乳头点 12.腋窝前点 13.桡骨点 14.脐点 15.髂嵴点

16.髂前上棘点 17.桡骨茎突点 18.指尖点 19.髌骨中点

20.腓骨头点 21.外踝点 22.内踝点 23.趾尖点

图1-3-24 体部测点侧面观

1.喉结点 2.颈窝点 3.胸中点 4.乳头点 5.胸下点 6.桡骨点

7.脐点 8.髂前上棘点 9.桡骨茎突点 10.指尖点 11.胫骨点

12.趾尖点 13.颈点 14.胸上点 15.肩峰点 16.腋窝后点

17.肘尖点 18.髌骨中点 19.腓骨头点 20.跟点

17.肘尖点(olecranon)尺骨鹰嘴在肘背侧面的最突出的点。

18.指尖点(dactylion)中指尖端的点。

19.指点(phalangion)各指第1节指骨底背面最向上突出的点。

20.髂嵴点(iliocristale)髂嵴最向外突出的点。

21.髂前上棘点(iliospinale anterius)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突出的点。

22.髂后上棘点(iliospinale posterius)髂后上棘最向后方突出的点。

23.大转子点(trochanterion)股骨大转子最高的点。

24.髌骨中点(patella center)髌骨底最高点与髌骨尖最下端连线的中点。

25.腓骨头点(caput fibulae point)腓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26.胫骨点(tibiale)胫骨内侧踝内侧缘上最高的点。

27.内踝点(sphyrion)胫骨内踝尖端最向下方的点。

28.外踝点(malleolus fibulae point)腓骨外踝最下端的点。

29.跟点(pternion)直立时,足跟向后方最突出的点。

30.趾尖点(acropodion)直立时,足尖向前方最突出的点。

31.桡骨茎突点(stylion radiale)桡骨茎最突出的部位。

体部的测量方法(图1-3-25,图1-3-26)

体高的测量:即测量各测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中指指尖上举高(middle fingertip height)上肢垂直上举时,自中指指尖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2.中指指点上举高(phalangion height over head)上肢垂直上举时,自中指指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3.身高(stature)头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4.颏下点高(gnathion height)颏下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5.乳头高(nipple height)乳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6.脐高(omphalion height)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7.耻骨联合高(penal height)耻骨联合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颈点高(cervical height)颈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9.腰点高(lumbar height)腰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0.腰围高(waist height)最小腰围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1.髂嵴高(crista iliaca height)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2.髂后上棘高(iliospinale posterior height)髂后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3.大转子高(trochanterion height)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4.膝高(knee height)髌骨中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宽的测量:即测量正中矢状平面两侧对称测点间的横向水平距离(图1-3-27,图1-3-28)。

1.最大体宽(maximum body breadth)左右两上肢下垂时最向外侧突出部之间的横向水平距离。

2.颈宽(neck breadth)经过喉结点的颈部横向水平距离。

3.肩宽(shoulder breadth)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最大肩宽(maximum shoulder breadth)左右上臂三角肌部位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横向水平距离。

5.胸宽(cheast breadth)在乳头点的水平面上,胸廓两侧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横向水平距离。

6.乳头间宽(internipple breadth)左右乳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最小腰围宽(minimum waist breadth)在最小腰围处的横向水平距离。

8.骨盆宽(crista iliaca breadth)左右髂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大转子点间宽(bitrochanterion breadth)左右侧大转子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0.髋最大宽(maximum hip breadth)左右侧大腿部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1.肩胛骨下角肩宽(inferior angulus scapulae breadth)左右肩胛骨下角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图1-3-25 立位前面高度测量

1.中指指尖上举高 2.中指指点上举高 3.颈点高 4.肩峰高

5.腋窝前点高 6.乳头高 7.髂嵴高 8.大转子高 9.中指指点高 10.中指指尖高 11.膝高 12.腓骨头高 13.耻骨联合高

14.脐高 15.胸骨下缘高 16.胸骨上缘高 17.颈窝高

图1-3-26 立位前面高度测量

1.身高 2.鼻根点高 3.眼高 4.耳屏点高 5.颏下点高 6.颈点高 7.肩胛骨下角高 8.肘尖高 9.桡骨头高 10.髂前上棘高

11.桡骨茎突高 12.尺骨茎突高 13.会阴高 14.小腿肚高 15.臀沟高 16.最小腰围高

图1-3-27 体宽的测量

1.最大体宽 2.最大肩宽 3.肩宽 4.颈宽 5.胸宽 6.乳头间宽

7.最小腰围宽 8.骨盆宽 9.大转子点间宽 10.髋最大宽

图1-3-28 肩宽与骨盆宽的测量

1.肩宽 2.骨盆宽

体围的测量:

1.颈围Ⅰ(neck girth Ⅰ)在喉结下方的颈部水平围长。

2.颈围Ⅱ(neck girth Ⅱ)经喉结点的颈部水平围长。

3.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平静呼吸时,经两侧肩胛骨下角下缘及乳头上缘至胸部中央的胸部水平围长(图1-3-29)。

4.最小腰围(minimum waist circumference)在肋弓和髂嵴之间,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5.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在脐部中心的水平周长。

6.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经髂嵴点腹部水平围长。

7.臀围(hip circumference)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

以上体围的测量见图1-3-30。

图1-3-29 胸围的测量

图1-3-30 体围的测量

1.颈围 2.胸围 3.腰围 4.腹围 5.臀围

8.上臂围(biceps circumference) 上肢自然下垂,肌肉放松,在肱二头肌最突出部测得的上臂水平周长(图1-3-30)。

9.上臂最大围(maximum biceps circumference)握拳,用力屈肘,使肱二头肌做最大收缩时,肱二头肌最膨隆部的围长(图1-3-32)。

10.上臂最小围(minimum biceps circumference)上臂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11.肘最大围(elbowgirth flexed)上臂水平向前伸展,前臂大致垂直上举,手用力握拳,经过肘尖点和肘窝的水平围长(图1-3-32)。

12.肘围(elbow circumference) 上肢自然下垂时,经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的水平围长(图1-3-30)。

13.前臂最大围(maximum forearm circumference)上肢自然下垂时,在肘关节稍下方,前臂最粗处的水平围长(图1-3-31)。

14.前臂最小围(minimum forearm circumference)在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近侧,前臂最细处的水平围长(图1-3-31)。

15.腕关节围(wrist circumference)经尺骨茎突点的前臂水平围长。

16.大腿最大围(maximum thigh circumference)在臀沟下缘部位,大腿部肌肉向内侧最突出处的大腿水平围长。

17.大腿中部围(middle thigh circumference)在会阴和膝关节之间的中央部位,大腿水平围长。

18.大腿最小围(minimum thigh circumference)膝关节上方,大腿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19.膝围(knee girth)被测者坐于高椅上,膝部弯曲成90°,自髌骨中点开始,经腘窝再返回起点的围长。

20.小腿最大围(calf circumference)小腿最膨隆部位的小腿水平围长。

21.小腿最小围(ankle circumference)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的水平围长。

下肢围的测量见图1-3-33。

图1-3-31 上肢围的测量

1.上臂最大围 2.肘围 3.前臂最大围 4.前臂最小围

图1-3-32 上臂最大围的测量

1.上臂最大围 2.肘最大围

图1-3-33 下肢围的测量

1.大腿最大围 2.大腿中部围 3.大腿最小围 4.小腿最大围 5.小腿最小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