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序
新安医派是中医学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鲜明特色的地域医派,以医家众多、流派纷呈、医著宏富、经验独到而著称于世。大凡称得上地方医派,其形成必有其渊源和条件,绝不可能凭空产生。岭南、钱塘、吴中等地域医派的产生,都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历史积淀等背景密切相关。新安医派也不例外。其发源地新安江畔、徽州地区,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自然环境优美。清朝以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第一个字,简称其所在省为安徽,可见其社会地位之重要。而徽商的崛起,更给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经济支撑及学术交流的有利条件。更为突出的是徽州地区的人文特色鲜明,书、画、刻、墨笔、砚、纸七家合璧,建筑、菜肴别具一格,作为理学、朴学桑梓之地,崇文好儒,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文人墨客不绝于世,英杰辈出,科举状元为明清之冠,煊赫盛世,有东南邹鲁之称……诸此,为新安医派的成长、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使之从宋元时期形成,经传承授道,至明清达到鼎盛,传世千年而不衰。其间名医辈出,在全国中医学界深有影响者不下数十上百,故有“天下明医出在新安”之说。诸如汪机、江瓘、徐春甫、孙一奎、方有执、吴崐、汪昂、程国彭、叶桂、吴澄、吴谦、程文囿等,均是闻名遐迩、对中医学创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名医大家。新安江畔、徽州地区可谓是人文荟萃、名医辐辏之地。直到近代,新安医派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全国。以上海的海派中医来说,新安医派的影响不可小觑。例如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新安医派的王仲奇先生来沪行医,名噪海上。上海是海纳百川、各地名医荟萃之地,王仲奇先生能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也可佐证新安医派深厚的学术内涵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人长期以来从事中医历代医家学说、经验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教学,理所当然地关注新安医派的研究进展。所幸近30多年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组织和支持下,新安医派的研究硕果累累,从《新安名医考》《新安医籍考》《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学流派研究》《新安医学研究集成》到新安医学文化馆;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到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不一而足。在新安医派的文献整理、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理论、临床特色、文化传承等研究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于继承中着意创新,出新意于传统之中”的治学思想,取得了令全国中医学界瞩目和赞誉的成果,为继承、弘扬中医药学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在欣慰之余,我还殷切地期待看到对新安医派代表性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逐一进行研究总结的著作问世,这不仅能使新安医学的系统研究更趋完善,也有利于把医家独到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以拓展广大中医工作者的理论认知和临床应用思路。
前不久,安徽中医药大学储全根教授告知由他担任主编的《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一书,已完成编写,将付剞劂。我特别高兴,这正是我期盼的。
储全根教授是我很熟悉的全国著名的中医学者和行政管理学专家,不仅是省名中医、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还是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学术上长于《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及中医内科临床,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编、副主编多部国家和行业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并主持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级成果奖多项,其学识厚重由此可见一斑。由他带领的20余人团队,不辞辛劳,历时三年,搜集遗秘,探赜索隐,去粗存精,集腋成裘,终成这皇皇巨著。拿到书稿,仔细翻阅了一遍,弋获良多,我深刻感受到是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选题颇有意义。本书选题补其前新安医学研究之未逮,而且医家学术思想与经验是地域医学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其学术特点的重要体现,意义非同一般。
二是,医家遴选得当。书中所列元代至晚清时期的33位医家皆为中医学界公认的新安名医,也是全国影响很大、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医家,为该书的价值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框架结构合理。全书先述绪论,主要对新安医派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概括性、全景式的介绍,使读者能了解新安医派的产生条件及其必然性,帮助读者从新安医派的整体特征上去理解和解读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后以医家为目,分述33位新安著名医家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与特色、临证经验、典型医案、医论医话、代表方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按医家的学术地位、贡献和成就的不同,在篇幅轻重上进行区别安排,以与其历史地位相符。
四是,学术精华的整理挖掘充分深入。书中着重围绕医家的学术内涵特色,广搜博采,进行深入挖掘、梳理、提炼、总结,使医家的学术内容充实而丰满。尽管所涉医家中,不少曾在以前有过整理和研究,但相比之下,在诸多方面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明显的拓展和升华。
五是,研究方法严谨、客观、合理。书中采用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探本溯源基础上阐发精义,忠于原著又作细微考证,言之有据,持论公允,表述客观,内容具体,评价理性,充分显现了成熟的文献、史学研究工作者的风貌。
新安医派自宋元时期形成以来,传承发展740余年,可以想见其间的医家成千上万,而成名于世者也当成百上千,是书选择了33位明清时期的著名医家,故今后挖掘、整理、研究的任务尚重,困难也一定不少,包括历代、近现代名医的梳理和评价、医家生平(包括年谱轨迹)的追溯和搜集,著作和学术资料的寻觅,民间的采访等,将是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好在储全根教授的团队,已有了一个出色的开端,拾金掇玉,将新安医派的内涵特色精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此书的发行,必将启迪中医学者,催生更多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推动中医药的学术进步。我为他们杰出的贡献由衷地感到高兴,更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扬对事业的负责精神,做出更辉煌的业绩。
承蒙不弃,嘱为弁言,乐观其成,欣然受命,是为序。
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
全国名中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辞海》副主编
2020年4月